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单季营收1000亿,腾讯尝到了久违的胜利?

时间:2020-03-19 15:35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姗姗来迟,3月18日,腾讯终于发布了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Q4季度,腾讯共取得了1057.67亿元营收,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25%

姗姗来迟,3月18日,腾讯终于发布了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Q4季度,腾讯共取得了1057.67亿元营收,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25%;净利润215.82亿元,同比增长52%。腾讯用一份单季营收千亿的财报,扭转了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

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64亿,小程序2019年全年交易额超8000亿,体现出强劲的商业驱动力。

腾讯依然强大,但外界对于其高速增长的期待更甚。中国最大的流量体系,手上捏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腾讯好久没有痛快回应这份期待了。

面对投行化,抄袭者,没有梦想的指责,腾讯内部开始反思,并进行了最为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押注产业互联网,用2B(面向企业业务连接未来。

自1998年成立以来,腾讯分别在2005年和2012年进行过架构改革,每次改革前后都面临一场“大考”。比如IPO上市,3Q大战——两次都顺利过关。

如今这张新的“宏伟蓝图”,推出时机相当巧妙。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的人,每天有足够长的时间使用各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

在社交、游戏明星产品之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等等,2B业务得到了全方位展示。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算起一个月,腾讯的股价,一度上涨至420港元,创下近一年新高。逆势上涨,是市场和用户对其产品和作为巨头担当的认可。

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从“流量经济”到“数字经济”。疫后鹅厂探索的方向,其实就蕴藏在这些变化之中。

需要一场久违的胜利

与众人熟知的微信相比,腾讯的2B业务有些陌生。

不奇怪,当年轻人还在撸王者荣耀的时候,“产业互联网”还在温室里培育。

早在2017年12月,马化腾就在年度大会上提到,腾讯需要更多2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的梳理。

2018年4月,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马化腾举例:“(合作伙伴)说找你们公司合作,你们怎么一下子来十几个部门,分头给我谈,说法都是不一样的。”那时候,马化腾就提到,要对整个内部组织进行转型升级。

5个月后,腾讯动骨。进行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向外释放了一个信号:我腾讯,要发力产业互联网了。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腾讯开始调整航向: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驱动的,面向政府和企业的企业级服务市场,成新的收入增长故事。

2019年Q1季度开始, 腾讯在财报中单独披露「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这一新部分情况。

「电商在线」梳理了近8个季度的财报,游戏业务备受争议,广告业务受到承压,让腾讯进入了一段挣扎期,呈一条向下的抛物线,核心指标总营收同比增长率一度从48.4%下降到20%左右。腾讯需要新的增长点,「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就是其换挡,重新奔跑的引擎。

从重要程度上来看,2B的营收占总体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18年的第一季度的21%逐年上涨,到上季度的27%。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营收占比仅次于游戏业务。上个季度营收267.58亿,同比增长36%,是腾讯增速最快的业务。

第四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营收299.2亿,同比增长39%,占总收入28.2%。并且,与游戏营收的差距逐渐缩小。这说明,腾讯转型2B已经有了成效。

尽管业内公认腾讯没有2B基因,腾讯的前员工、《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甚至公开评论道 :“腾讯从来没有过2B的基因”,但这并不影响腾讯要做产业互联网这件事情。

过去一年,腾讯凭借消费端的能力和经验,通过公众号、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连接器,帮助B端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务用户。

用C端撬动B端,并结合其企业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被认为是腾讯进军产业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腾讯的逻辑是,社交、游戏、生活服务、金融、2B服务等谙熟的业务亲自下场把控,垂直领域如医疗、教育、旅游、电商板块,腾讯则通过投资进行布局。

腾讯于2008年成立投资并购部,专注于全球范围内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

在今年年初的腾讯投资IF大会上,总裁刘炽平披露了腾讯投资的最新成绩单:总计投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

腾讯需要一场久违的胜利,而产业互联网就是这把秘钥。

催熟2B业务

经历了一整年的戊戌变革,如今在特殊的情况下,腾讯的2B业务有了全方位检验的机会。

微信推出疫情防控相关的多个专项功能和版块,包括疫情动态、辟谣、医院查询、在线问诊等,及时发布权威可靠的疫情资讯和就医指引,为各界服务助力群防群控。

复工潮开启后,霸占国内手机应用商店榜单前列的App从抖音、快手变成了钉钉和腾讯会议。

数据显示,仅在2月3日开工第一天,全国就有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选择了远程办公。钉钉在2天内扩容了2万台云服务器,同一天,企业微信也涌入了数百万企业,从正月初一开始,企业微信就一直持续从几十倍到几百倍的扩容。

在支付宝推出健康码后,微信也快速响应,推出了腾讯健康码。健康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繁琐的填报工作、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

疫情下,零售企业从线下转战线上,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还能继续做生意,一时间成了企业自救的方式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2003年非典后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在这次疫情中证明了自己的调配、组织、运营能力,向B端、C端证明了他们的可信度和可应用性,是一次很好的“出圈”机会。

眼下的问题是,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探索仍在起步阶段,对于从消费互联网起家的腾讯而言,如何克服肌肉记忆,转身做好产业业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本季度,腾讯云并没有单独公布成绩,而是拉出了一整年的数据,2019年,收入超170亿,付费客户超100万。

横向比较,阿里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增长62%至107.21亿元,为单季度收入首次超越100亿元。

赛迪顾问作出过预计,2021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达65.8万亿元。互联网下半场的大蛋糕,足够让不同的玩家同时跃入战场。

阿里巴巴在去年11月26日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升级,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以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百度也宣布组建智能云事业群组,承载人工智能To B业务和云业务。

华为最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将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加码云战略。

阿里自带2B基因,百度在AI领域率先抢跑,华为有产业链优势。 牢牢把握住流量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投资结盟的方式将自身流量延伸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以流量帮助合作伙伴,这是腾讯以往的打法。

如今从熟悉的消费互联网大潮切换到产业互联网,从“流量经济”到“数字经济”,模式是否成立还有待观察。

现金奶牛游戏

不过,疫情下人们首先记住的,还是腾讯的游戏。

2004年,马化腾决定在社交之外,开拓出游戏这块新的业务版图。在过去17年里,腾讯通过收购、入股、代理等方式,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多的游戏公司。

游戏是现金奶牛般的存在,是腾讯的半条命。 腾讯对外的投资策略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但唯有社交和游戏不可侵犯。

在架构调整的时候,唯有微信事业群和做游戏的互动娱乐事业群得以保留,足以说明二者的重要性。

不过随着对2B业务的加码,增值业务的比重逐年下降,这其中,游戏营收的占比也从2018年第一季度最高的39.1%回落到上季度的30.7%。

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网络游戏增长25%至302.86亿,游戏营收的占比进一步缩减至28.6%,但游戏依旧是腾讯最为稳定的收入保障。

2020年除夕《王者荣耀》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另一款腾讯游戏《和平精英》单日流水量也超过2亿,一度因用户量太多服务器卡崩而登上了微博热搜。

游戏带来的正向效应将在下一季度体现,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2020年一季度,腾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游戏业务有利好,但是广告和to B服务会受到较大冲击,可能将冲抵游戏的增长。

在巨头们纷纷因疫情栽跟头的情况下,备受争议的游戏反而成了腾讯的避风港。

耿耿于怀的短视频

腾讯20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年。巨大的流量,让其拥有足够的筹码,能够实现后发制人。这一点已经在搜索、社交、游戏等产品和服务上得到验证。

为数不多,众所周知的事是,腾讯曾大力做电商,没做成最终投资了京东。

换来了收缩战线,聚焦社交推出微信,腾讯率先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但变化时刻在发生,互联网浪潮随时会拍打过来,机会稍纵即逝。

短视频,就成了这个社交帝国最耿耿于怀的梦。

腾讯最早推出的短视频叫做“微视”,当微视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的时候,今日头条还在奔走,找人、建团队。

一转眼入局短视频赛道7年,结果发现别人已经弯道超车,自己却在原地踏步。

2020年1月,快手拿出10亿元红包,成为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2020年1月6日,抖音宣布日活破4亿,几天后,火山小视频改名“抖音火山版”,似将以合力共同迎敌。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短视频行业新安装用户接近1亿,总体MAU 8.21亿,同比增速32%。月人均时长超过22小时,短视频正在侵蚀在线视频、在线阅读、手机游戏的时间。

腾讯岂能愿意隔岸观火?有媒体盘点过,腾讯对外公布过的短视频产品,不下14款。

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视的日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80%,日均视频上传量环比增长70%。

这边力推微视的情况下,这边又于2020年3月突然上线“视频号”,微信选择在此时开通视频号,搬出的还是熟悉的流量打法。

效果需要观察,但留给腾讯的时间不多了。

港股股王

自2004年登陆港交所,腾讯一直当然不让的股王。

阿里重返港股后,“AT”同台竞技,也使两者的表现备受关注。

阿里最新一季财报显示,营收1614. 56 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501. 32 亿元。腾讯本季营收1057.67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215.82亿元。

截止3月18日港股收盘,阿里37000亿,腾讯32000亿,彼此拉开了近5000亿港币的距离。

3月16日,传京东也将在香港二次上市,最快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将回归,腾讯股王的吸引力能保持多久?

届时,阿里的“新零售”,腾讯的“智慧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也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腾讯正在努力摆脱中年的焦虑,发力2B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时间可能是腾讯最大的敌人。

(实习生陈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