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演化还是灭绝: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开始了?

时间:2020-03-18 17:12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记者|徐悦东在人类历史上,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人类脱颖而出,号称自己是大自然的主人,而后驯化动物。但

记者 | 徐悦东

在人类历史上,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人类脱颖而出,号称自己是大自然的主人,而后驯化动物。但是,病毒也会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在人类文明史中,野生动物是否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和距离?我们为何要保护野生动物?

3月13日,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世纪文景,疫期线上特别策划第四期“演化,还是灭绝?——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简史”,邀请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给大家讲讲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史。

究竟什么是野生动物?

何鑫认为,究竟什么是野生动物,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在生物学里,动物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单个细胞构成的动物叫原生动物。那原生动物算不算野生动物?我们首先需要厘清野生动物的概念。

对于人类来说,受人饲养,能稳定繁殖的动物就不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应该不受人类干预地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但是,其实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已经非常大了,很多野生动物也在适应人类所改造后的栖息地。

当我们说到保护野生动物,往往指拿下大型的、高等的脊椎动物。这些动物跟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面所列出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中绝大多数是陆生的脊椎动物,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脊椎动物,比如一些昆虫。

因此,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外的动物,人们很可能会忽略掉它们。人类给野生动物的定义的背后是蕴涵着一定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生态价值的,所以大家称它为“三有动物”。“三有动物”曾经还有一个定义,是指它们都是有益的。这些词汇其实都有些模糊。因为不同的评价体系里,有益、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在水塘里看到的小蝌蚪,大多是中华大蟾蜍的蝌蚪,这也属于“三有动物”。抓蝌蚪拿回家养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这说明在执法上,难度是比较大的。

对于全世界来说,我们想到的著名的野生动物,大多数是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大家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会宣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明星物种或旗舰物种。它们就像一把伞一样,罩住了其他重要的野生动物。比如中国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在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区里的其他动物同样的也能受到保护。

人类所说的野生动物,并不是指所有没被驯化的动物

何鑫提到,地球是46亿年前产生的,在35亿年前已经产生了生命。在35亿年前存在着生命的证据就是叠层石。叠层石是来自那些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能够沉淀碳酸盐并建造叠层石的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所产生的。这些生命活跃在距今35亿年前到7亿年前。在那个时候,它们在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有一种说法认为,距今20亿年前,它们甚至可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唯一形式。

 叠层石 叠层石

如果地球生命的演化用24小时来计算,最早的生命在早上凌晨四点左右就出现了,但这些生命长时间里保持着单细胞的状态;有性繁殖的生命,要到晚上六点多才出现;恐龙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已经是接近晚上十一点;而哺乳动物称霸地球的时间,接近晚上的十一点四十分;人类的出现,是在这24小时的最后一分半里。

地球生物的演化时间表。地球生物的演化时间表。

而在这最后一分半里,是人类从演化初始开始计算的。人类所属的智人,其实只存在了短短的20万年。而智人走遍全球,也是从最近的6万年前开始的。文明史只有一万多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跟地球的46亿年相比,都是非常短暂的。而我们熟悉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较晚出现的。

地球生命的演化用24小时来计算。地球生命的演化用24小时来计算。

瑞典的科学家林奈提出了一套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这是最基础的一个分类阶元。其实,界门纲目科属种,只是分类阶元里面比较明显的一个类别而已,在它之间还有很多不同分类的单元。这些单元构成了整个生命世界的分类系统。

地球上不同的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和所占的比例图。地球上不同的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和所占的比例图。

病毒,到底属不属于这样的分类系统里?科学家对此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病毒不属于我们所说的生命分类系统里,而是属于更独立的、类生命的类型。科学家把生命简单化为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病毒并不在里面。人们把病毒定义为具有蛋白质和核酸的能致病的简单结构,亚病毒因子就是一些不存在蛋白质或不存在核酸的,但同样能致病的简单结构,比如朊病毒仅有蛋白质。

“界门纲目科属种”只是相对基础的分类阶元,实际上生物的分类阶元是很复杂“界门纲目科属种”只是相对基础的分类阶元,实际上生物的分类阶元是很复杂

在早期的生命形式里,细菌还和真核生物发生了强烈的联系。一部分细菌其实进入了真核生物体内,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其实都来自于细菌。

原生生物是最简单和初级的一种门类。它曾经被认为是动物,但其实它兼具动物和植物的一些特征。草履虫和变形虫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已知的原生生物有5万种左右。真菌更像植物,但真菌跟动物的亲缘关系要近一些。目前已知的真菌有10万多种,还有更多的物种等待着我们发现,预计地球上的真菌种类有150万种以上。

真菌的分类。真菌的分类。

目前,人类已知植物有38万余种,还有更多的植物等待发现,预计地球上的植物有50万余种。目前,动物的种类有一百万余种,而预计地球上的动物其实有上千万种。这个预计种类数量在不同的研究者眼里是不一样的,这也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界的研究的发展。在动物界里,脊椎动物门不过是一小部分。所以说,人类所说的野生动物,并不是指所有没被驯化的动物。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

人类应该与动物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和距离?

何鑫提到,在地质学里面,科学家把生物出现的比较明显的时代称为显生宙。在显生宙里面,科学家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纪。这些纪又被划分为不同的代,不同的代之下又被划分为不同的系。古生代拥有六个纪,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有侏罗纪、三叠纪和白垩纪。从6500万年前到现在,就是新生代。整个新生代被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其中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当然现在有一个新的说法:如今是一个人类占据整个地球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人新世或者人类世。

在地球上,每种生命都有自己诞生、演化、扩展的一个时间段,也有最终灭绝的时候。从生命历史的整个的角度而言,没有哪种生命是能够永存于整个世界上的,是都会灭绝的。但是灭绝都有一定的规律。在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数次大灭绝事件,而这些大灭绝事件造成了极端的情况,出现集群式的灭绝,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恐龙时代的大灭绝。

 五次生物大灭绝示意图 五次生物大灭绝示意图

在历史上,我们出现过五次生物大灭绝。有很多科学家认为,现在已经开始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前五次大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板块运动等变化,使得地球气候发生紊乱,导致物种大灭绝,或者是地外行星撞击。而这个时代的大灭绝,是人类这一物种的行为引起的。人类不断繁衍,人类也破坏环境,破坏其他物种的栖息地,最终使得很多野生动物消失。

地球历史气温变化示意图

地球历史上除了五次大灭绝,还出现过七次大冰期。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最后一次大冰期的最后一次小冰期。在大冰期中间,还会有小冰期和间冰期的说法。人类出现的时间点,恰恰处在地球第四纪大冰期的间冰期和冰期相互循环的时间段。人类最早出现在东非,因为冰期的原因,森林开始衰退,人类的祖先被迫从森林走到草原上,这也使得人类开始被迫发生演化。

过去65万年间气候变化示意图

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南方古猿和乍得沙赫人距今所存在的时间是700万年前到600万年前。而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人类和黑猩猩所分化的时间也是600万年前左右,但大家并不会认为黑猩猩是“人”。这反映人类认为自己是一种更高等的生物聚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是非常近的。从新的分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和黑猩猩都早已共处于人科。当然,整个人科不仅包括黑猩猩和人,也包括一些大猿,比如说大猩猩和猩猩。

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南方古猿和乍得沙赫人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南方古猿和乍得沙赫人

生活在东非的南方古猿,距今生活的时间是550万年前到130万年前,它扩展到非洲的很多地方。科学家发现了很多化石。在有的化石里,还能看到南方古猿被捕食的痕迹。比如南方古猿的头顶上,有这种明显被大型猫科动物的犬齿所咬穿的孔。恐猫属于剑齿虎的家族,它跟豹的习性很像,他们喜欢把南方古猿拎到树上去吃。这也是人类早期在地球生物链上的位置,是大型猫科动物的食物,而人类是被捕食者。

这都是人类从森林里出来,在非洲草原上艰难演化的反映。那时人类虽然学会里直立行走,但面对这些大型捕食者,人类缺少抵抗能力。人类在最早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去学习,适应草原的环境。南方古猿已经成功地能够形成一定的团体行为,去驱赶那些大型猫科动物,甚至去夺取大型猫科动物的食物,那么这也是人类开始与大型食肉者进行竞争,使类在食物链上不断地进行攀升。人类成功获取更多的大型食草动物的肉,作为自己蛋白质的来源,使人类也在演化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最终,人类脱离了野生动物这样一个属性,走出非洲,扩展到全球,并使得很多野生动物在地球上消失。

人类走进到不同的区域里,对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进行捕杀,最终驱使很多动物走向灭绝。很多大型陆生动物走向灭绝是除了因为人类的捕杀,还是因为人类的竞争关系。在亚欧大陆,真猛犸象、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剑齿虎、巨额虎、洞狮、硕鬣狗、洞熊都在同时间消失。大家只能在人类先祖的洞穴里看到壁画,这些壁画呈现出人类曾经跟这些野生动物相处的一个主要模式,就是捕杀。

围猎猛犸象围猎猛犸象

人类从狩猎开始,进入半定居生活,慢慢再进入农耕定居的生活。其中,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发生了很重要的转变,人类学会了驯化动物。人类驯化了狼,作为家犬。人类还驯化了许多家畜家禽,作为蛋白质来源,这些动物包括家猪、家牛、家山羊、绵羊、家马、驴。人类在世界上所挑选的备选物种里面,最能够被人类所驯化的物种。但是,人类在驯化动物之后,依然有人想吃野生动物。这也是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还能共患病的原因。

在后来的历史里,人类为了吃的需求,还灭绝了很多野生动物,比如1681年渡渡鸟灭绝,1768年大海牛灭绝,1844年大海雀灭绝,1914年旅鸽灭绝,1936年袋狼灭绝。这些现象到现在依然存在。

人类到达各地的时间和该时间对各地物种数量的影响人类到达各地的时间和该时间对各地物种数量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里,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殆尽,很多动物流离失所。这是因为人类未来获取更多土地,开垦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原始森林消失殆尽。人类生活中所用的许多物品,都来自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的代价。比如,大家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很多食品、化妆品或药品里作为添加剂的棕榈油,其主要的种植地就是东南亚毁坏热带雨林之后所种植的油棕树。

造成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还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捕杀、栖息地被破坏,还有气候变化、外来物种、污染和野生动物的疾病。人类处在人口爆炸的时期,每个人的需求都化身为整个人类的需求,最终要整个地球为此买单。因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许多野生动物的贸易可能是为了获取一些动物的身体组织,作为奢侈品的一个来源,比如象牙,也有一些是为了获取药品,比如穿山甲、犀牛角。这些非法贸易,还带来了次生性的灾害,很多物种被引入到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使得地球生态系统趋于崩溃。

全球各地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全球各地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

而且,人类滥杀野生动物,造成了野生动物和人更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接触本是不必要的。这使得一些病毒获得了更多演化变异的机会,最终转移到人类身上。病毒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病毒和野生动物的演化,一直是一个协调演化的关系,它不会倾向于把所有的宿主都杀光,因为这会让它自己没有办法继续生存。长期的演化过程会趋于一种平衡状态。但是很多时候,人类如果贸然去打破平衡,更新了宿主,就会使这些病毒可以转移到人的身上。在病毒初期的转移过程里,它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感染率和传染率,因此,人类不得不面对许多来自野生动物的瘟疫。

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分布。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分布。

从人和野生动物之间长远的关系角度来看,人类现在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最后一次冰期之后的小冰期的间冰期中,所以地球的气候是十分脆弱的。全球变暖以及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气候变化使得很多野生动物无法适应。如此恶化下去,最终人类也是无法适应的。

记者丨徐悦东

录音整理丨崔健豪

编辑丨余雅琴

校对丨危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