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嗨学网“保过”营销:在线教育“追债”频发退费难
■本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我爱人在某平台看了嗨学网一级消防工程师的考证推广,嗨学网的销售人员就开始频繁打电话,推荐他家的基础班课程,基础班课程价格只有4000元,当时就报名了,但是后来因为有难度就想放弃学习,嗨学网销售以我爱人没有基础为由,又开始打电话、发微信推荐保过班,不过无条件退款,打折后另交10000元,8月报名学习11月参加考试,最后还是没有通过考试,但是嗨学网就以完课率没有达到标准,没有履行协议拒绝退款,但其实在交钱前,消费者是看不到协议,只有缴费后才能看到。”3月12日,来自河北省的袁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袁先生爱人遇到的问题,在教育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领域并非个案。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有企业因前期盲目扩张、融资未到位而提早散场,消费者还在“追债”中。
与此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DaDa英语、环球网校、华图教育等多家公司仍在首页的黑榜单上。过度营销、承诺不到位、退费难已经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常见病”,而如何根治这样的“顽疾”,不让“老鼠屎”影响教育行业健康发展,需要行业自律,也需要法律层面来“护航”。
问题频发 退款难成重灾区
买的不如卖的精,当消费者未买单时,被销售视为“上帝”,买单后就成为“案板上的鱼”。
“推荐的时候说,考下来拿出去外挂一年也有15万-20万的收入,保过,不过全额退款没有什么损失,但现在也联系不上销售人员、班主任,根本不搭理人。”袁先生还告诉记者,因为报名费用数额增大,销售人员提出可以分期付款,首付1000元,当时就选择了分期,尽管现在退不了费用,但该还的贷款还是要还。
嗨学网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0年,目前形成拥有建造、会计、司法和医卫四大领域内建造师、消防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执业药师等涵盖主流职业领域课程为业务核心的互联网教育企业。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检索嗨学网,累计投诉量为819件,已回复768件,已完成为445件。最近的投诉则主要围绕“诱骗消费、退款遭拒”。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嗨学网,嗨学网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息显示消费者并未完成条款中的85%的完课率,对于消费者在合同签订前看不到具体条款的情况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与消费者联系。
同样糟心的还有北京前韦博教育学员,尽管韦博教育由于经营失败,资金链断裂而陆续关店,但是因为选择分期付款的学员林夏(化名)没有被其他教育机构接收,已经无处上课的她仍要每月还贷款。
“好像是贷款的不接收,打官司都是走过场的,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目前就想说,赶快给停止贷款吧。”林夏无奈地告诉记者。
疫情期间,因此前盲目扩张、融资没有及时跟进,明兮大语文也倒下了,尽管给出了替换转化方案,但仍难善终。《华夏时报》记者从维权群中看到,退而求其次的家长选择了兑换课程,但也存在时间冲突、老师不固定等问题,也有部分家长仍选择退款维权。
在明兮大语文这场闹剧中,有家长表示,“交钱后一节课都没上。”
如何“填坑”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部分教育企业频出问题,也影响了整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口碑,这也是当行业中有一家企业倒下,其他企业来接收学员的原因。
“明兮大部分学生都是火花的学生,完全出于帮忙,让家长少一些损失,同时也让大家感觉到在线教育还是可靠的。”火花思维创始人罗剑曾就接盘明兮大语文的学员的原因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但是让行业其他教育公司买单并不合理,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企业自律也需要更严格的法律来约束。
2019年12月21日,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公开表示,“教育行业比拼最关键的是情怀。如果做教育的人没有教育情怀,一定最后就把教育搞砸了。那些跑路的教育公司,都是因为教育情怀不够,赚钱情怀很足导致。”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由于教育行业是预付费的业务形态,所以教育企业在濒临倒闭时会“纠结”,是否要再赌一次,代价是花掉账上更多的资金,存在将资金全部赔掉的可能性;另一面是选择停止运行,将账上的资金全部赔偿给消费者,但通常只能赔偿部分消费者,不会让所有的消费者都满意,因此在犹疑中,很多教育企业再试了一把,收到的学费或者融资高于支出成本就能活过来。
“中国的(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跑路成本偏低,预付费企业在经济好时还好,经济下行时,市场萎缩时,企业卷笔钱就跑了。”一位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负责起诉明兮大语文的律师,中闻律师事务所张晓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起诉之后是否能追回欠款,这个取决于对方是否有赔偿能力。目前据我所知,该公司已经被列入异常经营目录,如果他(明兮大语文创始人王嘉树)正常申请公司注销程序,首先需要把公司从经营异常目录里移出来,如果他一直放任不管,公司可能就会被吊销,公司被吊销的情况下,假设公司账目不清导致不能履行正常的公司清算手续时,公司股东对此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
“所以赔偿应该还是有希望的,但具体会怎么样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晓菊还说。
打开知乎、微博、贴吧,关于教育公司过度“包装”产品,课程内容、服务不过关、退费难充斥其中,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如何将这些消费者踩过的“坑”填上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