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孙桐桐每经编辑 段思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购物异常忙碌,蔬菜、日用品、医疗防护用品等都能在网上下单。为了降低“人传人”的风险,各大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也都推出了“无接触式配送”。一时间,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消毒车在抗疫期间被广泛应用。
“受疫情影响,我们送货上门的比例大概是20%-30%,客户会指定地点,等到没有人的时候去拿。”京东物流武汉青山分区经理周建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疫情或将成为无人车发展的一个机会。
无人车在战“疫”中的出色表现,令无人驾驶概念近期再度走红。目前,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品牌未来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这次战“疫”中,车企对无人驾驶的现实意义会有更深的理解,甚至有可能影响未来无人驾驶的研发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月18日,与无人驾驶紧密相关的智能驾驶概念股异动,浙江世宝(002703,CZ)拉升封板,得润电子(002055,CZ)、数源科技(000909,CZ)、万安科技(002590,CZ)等跟涨。
加入战“疫”的无人车
疫情爆发以来,在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辆由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车每天往返于配送点和医院之间,异常忙碌。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这辆无人配送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沿着街道行驶,一路躲避车辆和行人,将医疗物资不断送到武汉第九医院。
据了解,武汉第九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院内收治了大批确诊患者,其中不少还是重症甚至危重患者,是本次疫情核心区域的核心。
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距离武汉第九医院这个疫区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发后,这个站点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其中,无人车配送约占70%。
“武汉的定点医院只接收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人和车基本无法进入。对快递员来说,风险也非常大,用无人车来配送,至少这种无接触的方式可以减少感染风险。”周建斌对记者表示,目前,京东在武汉共投入两辆无人配送车,主要用于医院物资的配送服务。
据周建斌透露:“3月份,京东在武汉还会再投入几辆无人车,到4月底将会投入50辆,且还会继续扩大投入,争取在今年达到近百辆的水平。”
除了京东的无人配送车,百度、高仙机器人、酷哇机器人、智行者、驭势科技等十几个无人车企业,均有无人车投入到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的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中。
比如,智行者宣布将为全国16个重点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医院分别配备1-2台无人清扫消毒车/无人配送车。目前,智行者的无人清扫消毒车已经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耳鼻喉医院、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某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隔离区等医院场景下运营。
“这次疫情对无人配送车、无人消毒车的需求,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发展机会,会催生出很多无人产品,资本和企业也会更有信心。”一位无人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加速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疫情之下,与广受欢迎的无人配送车一样,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随着疫情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升级了防控举措,交通管制是重要环节,尤其在武汉等疫情严重城市,出行成为一件难事,医护人员的上下班甚至也遇到了阻碍。
如果有无人出租车运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接触带来的传染风险,还能让城市交通高效运行,保障正常和必要的出行需求。而在物流方面,无人驾驶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打包、投递或派送,在疫情期间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所以,疫情期间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环卫车、物流车等车辆的巨大需求,也在无形中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路。如同防病毒健康汽车成为当下车企研发的热点一样,这次疫情也很可能影响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方向。
实际上,与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洁车相比,乘用车、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一类的自动驾驶载人应用难度要大得多。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需配有安全员,这使得“无接触”变得没有意义。
“只有技术实现真正规模化的量产和商用,无人驾驶以后才能做到随时奔赴应用一线。”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初创企业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的无人驾驶方案并非是真正的量产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方面问题,比如硬件成本高昂,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足,前期开发和后期维护效率低等。
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认为,无人驾驶的大规模量产落地,将面临全方位挑战。“现阶段在软硬件技术、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都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挑战,这需要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尽管如此,在此次疫情中,无人车的实践应用已经给汽车业带来思考。当环卫消毒车、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纷纷走向“前线”,这些与无人驾驶在底层技术上暗暗相连的应用设备,可以令无人驾驶技术与更多场景结合,为其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日前,百度Apollo已经宣布将对服务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加速自动驾驶产品应用。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结束之后,无人驾驶的落地场景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其商业化应用将很可能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