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人民日报: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时间:2020-02-26 13:4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记者:数据显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基本稳定在4亿上下。网络文学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未来网络文学读者群会不会出现萎缩?吴文辉:基本上不

记者:数据显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基本稳定在4亿上下。网络文学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未来网络文学读者群会不会出现萎缩?

吴文辉:基本上不会再有爆发式增长,但未来网络文学读者整体基数还是很大。经济社会越发展,文化消费越旺盛,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网络文学就会稳健增长。

阅读是一种习惯,年龄增长后会继续保持,只不过内容口味会有所不同。年轻人喜欢更富有幻想、更刺激一些的内容,年纪大一点的人喜欢相对成熟稳重的作品。现在网络文学适合老、中、青的内容都有。很多年长读者也在读网络文学,整个年龄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记者: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20多年,也是影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文艺蓬勃发展的20多年,人们文化生活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同样是讲故事,网络文学与视听内容相比有什么优势?视听内容对网络文学有没有所谓“挤出效应”?

吴文辉:文学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它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进入深远境界。这和电影、电视不一样。影视很少有留白,直接把场景、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想象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小说和影视各有特点。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你读完小说会看影视剧,看完影视剧仍然会读小说,两者相互促进。

近两年影视市场竞争激烈,即便如此,内容供给还是有非常大的缺口。以更高的要求看,我们的文化产品类型仍然比较单一,有些质量还比较低,“多元化”还没有很好地实现。

记者:与传统通俗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者说网络小说的网络性体现在哪里?

吴文辉: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很强的推动力。

记者:金庸、古龙那个年代,报纸是主流媒介,大量读者来信是创作者和读者沟通互动的方式,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很频繁,通过报纸书刊书信形成的“文学共同体”与互联网“文学共同体”有什么区别?

吴文辉:互联网方式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记者:也就是说,互联网加速了网络文学的进化过程。20多年来,网络文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文辉:是的,网络文学形式和内容的进化,与之前相比,是以十倍、数十倍的速度在进行。网络文学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我是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第一批读者。20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增强。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记者:这几年,出现了外国读者主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现象,有一部分外国读者已经开始按照我们开创的路子进行网络写作。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已经通过民间方式走向海外。

吴文辉:是的。整体趋势非常好。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前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记者:以前我们说美国有好莱坞电影,日本有动漫,韩国有电视剧,网络文学会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代表吗?你如何展望中国流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吴文辉:我觉得应该会。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