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三星Galaxy Z Flip“翻车”:折叠屏手机慢些走,等

时间:2020-02-19 15:3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日前,三星发布了其第二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价格几乎仅是此前Galaxy Fold的一半,尽管如此,其售价也接近万元大关。

日前,三星发布了其第二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价格几乎仅是此前Galaxy Fold的一半,尽管如此,其售价也接近万元大关。而正当业内为此兴奋不已和给予厚望之时,没想到的是,与它的前代一样,又“翻车”了。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一哥”的三星为何在折叠屏手机上屡屡“翻车”?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Galaxy Fold前车之鉴 屡次延改仍存短板

提及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其早在2011年就开始着手研发折叠手机Galaxy X,为此还提交了许多专利,但原型机却迟迟没有公布,直到 2018年的SDC 2018(三星2018开发者大会)上,才首秀了可折叠手机原型演示机,采用称之为Infinity Flex的柔性可卷屏幕

对此,时任三星移动通信事业部总裁DJ Koh(高东真)表示称,我们已经做好了商用化准备,并为此克服了种种困难。

既然已经商用Ready,在次年的2月20日,三星抢在华为前面,于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首款可折叠智能手机Galaxy Fold,起售价1980美元(约合1.3万元人民币),价格超过了当时被称为“史上最贵iPhone”的iPhone XS MAX顶配版。

不过,在最初设定的发售日期(去年4月21日)的前1周,Galaxy Fold出现了问题。包括CNBC、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国外媒体拿到的测试机,均出现各种故障,涉及屏幕闪烁、屏幕破裂、铰链凸起等。为此,三星及时延迟了销售,重新回炉予以改进,并最终重新销售。

但随之而来的是,在正式销售后,不少入手Galaxy Fold的用户依然反馈称,Galaxy Fold虽然经过三星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后,但依然存在质量问题,比如褶皱非常严重,折叠屏的中间还有很大几率出现彩色斑点等。

而第三方拆解机构iFixit当时的报告也显示,改良版的Galaxy Fold依旧非常脆弱(三星在新机屏幕上贴有使用警告:不能大力、小心水和灰尘以及不能贴膜等。),三星已尝试覆盖尽可能多的裸露斑点,以防止灰尘和碎屑进入手机,塑料挡板上的开口孔已用保护盖密封,但手机的背脊上仍然有缝隙,可以为灰尘和碎屑提供入口。此外,尽管铰链经过精心设计,但在用户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还有待观察。

提及iFixit涉及的铰链,三星官方称Galaxy Fold可折叠次数为20万次,预计寿命5年。但外媒CNET实际进行的测试显示,在折叠了119380次的时候,Galaxy Fold就已经出现了损坏,具体表现在铰链失去了原有的阻尼感,最重要的是,一半的屏幕已经停止工作。这意味着作为折叠屏手机价值全无。由此,外媒认为Galaxy Fold即便是改良版,也依然只是个半成品。

但就是这样一款半成品,三星居然上市销售了。不过在销量的表述上却是含糊不清,让人产生高度怀疑。

首先是去年12月,三星电子总裁孙英权(Young Sohn)在柏林举行的一场活动中透露,Galaxy Fold的销量已经达到100万部。

但到了今年年初,三星联席首席执行官高东真(DJ Koh)则预计已经售出了40万至50万部Galaxy Fold,并解释称,此前,Young Sohn可能是将目标销量与真实销量搞错了。这种解释真是让人无语。

其实,不管销量及如何折腾,Galaxy Fold最终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9 年最失败的技术之一。

Galaxy Z Flip后车仍覆 技术之外更需责任

退一步说,如果市场和用户对于首代折叠屏手机出现的问题还留有一定宽容度的话,那么厂商接下来发布的相关产品就需慎而又慎,至少做到避免前代产品出现的问题,或者要保证智能手机用户使用非折叠屏手机的体验。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三星第二代折叠屏手机的Galaxy Z Flip首发竟然与此前的Galaxy Fold遭遇出师不利。

首先依旧没有通过以暴力测试知名的JerryRigEverything的测试,而且说是暴力,其实仅是进行刮擦就已经让其表面产生划痕,并且屏幕会受热变形。

而推特用户@Quinn Nelson也在推特中称其Galaxy Z Flip屏幕出现问题,在他展示的视频中,其手中的Galaxy Z Flip底部边框出现了嘎吱声。

更令人担心的是,此次Galaxy Z Flip在发布之后,由于三星的迅速预定销售策略,导致两位首批购入 Galaxy Z Flip 的用户就遭遇了折叠屏损坏的问题。

而实际的情况是,此前,就有外媒对Galaxy Z Flip进行了测试,结果仅仅用指甲盖对三星Galaxy Z Flip的主屏进行刮擦就已经让其表面产生划痕,并且屏幕会受热变形,这表明三星Galaxy Z Flip的UTG玻璃仍含有塑料,所以不耐折可能会是该机以后突出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柔性屏的耐用性,三星宣称对铰链进行了改进,屏幕外层也从聚合物塑料换成了超薄柔性玻璃(UTG),虽然玻璃的韧性不及聚合物材料,但它至少更加耐刮,能够让设备看起来更加养眼,且可经受 20 万次的翻折开合。

不过从目前来自第三方的测试看,上述三星的官方宣传恐怕只是看起来很美。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就在Galaxy Z Flip上市之际,《韩国先驱报》援引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尽管去年 Galaxy Fold 未达成 100 万的销量,但三星仍希望在 2020 年出货 250 万部的 Galaxy Z Flip。

看来,三星对于此前历经改动的一代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并不满意,所以二代Galaxy Z Flip制订了更高的销售目标。不要认为250万部的销量在三星整体智能手机中的销量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出货量放置于折叠屏手机中,是前代Galaxy Fold的5倍(以三星最后修改的50万部出货量计)。

此外,同样是来自韩国媒体的报道,虽然三星电子去年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但其日子并不好过,在利润和出货量增长上遭到了苹果和华为的双重夹击。

事实的确如此,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苹果继续主导全球移动设备市场,赢得了该行业66%的利润,以及32%的手机收入。三星电子位居第二,但所占行业利润仅为17%,较2018年底,仅有不到10%的增长。

具体到三星内部,其智能手机隶属的IT/Mobile部门的利润所占公司利润比例,也从2014年的58%,历经涨跌,到了去年的33%左右,并创下2017年以来利润的最低值。

出货量上,据Canalys数据显示,虽然三星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但其涨幅仅为2%,远低于排名紧随其后华为17%的增长,而这还是去年华为在海外市场遇到相当阻力之下取得的。

当我们看了三星智能手机所处的上述窘境,就不难理解为何三星如此急于在折叠屏手机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这对于一个企业本无可厚非,但一定是要在保证智能手机用户基本使用方式和体验不下降的前提下,如果需要在厂商制定的各种使用规则和条件下才能实现此前非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甚至才能避免物理性的损坏,这样的创新价值何在?毕竟智能手机只是消费类的电子产品,而非娇气的奢侈品。

尤其是对于三星,在一代的Galaxy Fold出现和延改的问题,在今天的二代Galaxy Z Flip依然又会出现,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是否也应该在对于市场和用户的责任心上好好反思,毕竟此前三星发生过Note7过度追求所谓的创新,不仅给市场和用户造成了相当的损失,自身也得不偿失的事件。

折叠屏手机请慢些走 勿忘科技以人为本之魂

诚然,一个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确实需要中间不断试错的过程,但这种试错的成本不应让用户来为之买单。具体到折叠屏手机,则更需精益求精。原因何在?

据Patently Apple去年7月底和8月初进行的一项关于美国消费者对折叠式智能手机兴趣度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是否会有兴趣购买三星折叠手机Galaxy Fold时,只有3%的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而另外85%的人则毫无兴趣。而当去除三星折叠手机这项选择后,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就有所增加,但强烈购买兴趣的人也仅为4%,毫无兴趣的占比仍高达76%。

另据Counterpoint相关调查显示,70%以上对折叠屏手机无动于衷的用户,一旦使用了一两天后,就会改变对其看法。

结合这些调查,不难看出,在用户心目中本就认知度很低的折叠屏手机,好不容易用户有机会接触到它,且初次接触的体验非常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首先接触体验的却是连现在非折叠屏智能手机的体验都不如,价格又高高在上的折叠屏手机,会对这种产品、厂商自身和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苹果。苹果从来不是以所谓的标新立异作为创新的目标,而是一种技术的夯实,就是在现有的产品形态和硬件中将用户的体验做到极致。也许这里有人会质疑说苹果的这种创新是“伪创新”,但市场和用户永远是最客观和真实的检验标准。

据闪信息的综合分析显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机按单款销量排名TOP20的机型中,苹果的iPhone竟然占据了9席。其中最早的机型竟然是三年前的iPhone7。反观友商的高端智能手机,几乎全部是去年上市的新机型。

不知业内对此有何看法?我们认为真正的创新应该首先且始终以用户的体验为标准,而非仅是唯快、唯新不破。

综上所述,作为用户中的一员,我们与厂商一样,同样期待折叠屏手机技术的发展,并希望未来几年拥有一款合格的可折叠手机。但部分厂商为了自身利益,拔苗助长的行为,不仅忘记了科技应以人为本的创新之魂,势必会挫伤可折叠手机产业的前景,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未来失去信心。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