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新能源汽车下个15年:2025年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

时间:2020-02-18 20:5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征求意见稿指出,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12月3

征求意见稿指出,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文件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总体部署、战略规划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指出,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征求意见稿在明确纯电动汽车主流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两大技术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的目标之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这意味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共识。

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最新的产业规划首次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实施,规划及后续围绕规划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作为行业顶层设计文件,今年2月初,新规划就已经启动制定,并进行了大量修改。此前10月中旬,曾有一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流出,那次主要是向地方政府征求意见,而这次是为了面向行业、企业等进一步征求意见。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产销量、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但随着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汽车也亟待转换发展动力,如何引导产业持续发展,需要业内共同探讨。

受征求意见稿发布的影响,12月3日,在市场成交量总体低迷的情况下,汽车板块强势领涨,威帝股份、苏奥传感、泉峰汽车、万通智控等个股涨幅超5%。

更加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

与此前的产业规划相比,2021-2035年产业规划的重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产业发展上包容性更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发展目标方面,2012-2020年的规划强调的是阶段节点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而新规划则强调新车销量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反映了对新能源汽车前景更为看好。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而在10月份的版本中,对于2025年的目标占比是20%。

此外,2012-2020年的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划,包括最高车速、纯电驱动模式下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等,而最新规划取消了这些细致的数字目标。

一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之前制定规划的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总体思路是规划引导、推广应用,因此在一些具体参数上提出了要求;但随着行业发展,新阶段的任务不再相同,过往几年中也出现过由于片面追求指标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有些事情是值得反思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有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也曾对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提出具体目标值,但在行业反馈后删除了这一指标。近两年来,纯电动汽车频繁发生自燃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度追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有关。

不过,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了一个细化指标,即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电耗,要求到2025年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这反映出规划对能耗水平的要求。

这个指标引起了业内关注。有车企认为,将能耗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并不合适,一方面电能作为可再生资源,不宜与油耗进行简单类比,另一方面,设置电耗目标有可能会束缚智能网联化发展,毕竟未来随着智能化提升,智能化元器件的耗电量也不容小觑。

另外,在发展的技术路径方面,最新的产业规划也进行了显著调整,将重点从原来的推动纯电和插混汽车发展变成多技术路径共同推进,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纯电动汽车的地位在中短期仍然重要,在发展愿景中有这样的措辞: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

注重生态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销量、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但在整体车市下行、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且下降的幅度正在不断扩大,中汽协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尚未达到传统燃油车的水平,在补贴退坡的当口,其面临着残酷的发展动力转换难关。

此次发布的最新产业规划中,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相关内容中,并未出现财政补贴的字眼,仅仅是提到了“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措施”,以及“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等。

征求意见稿也在地方区域以及特定主体间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并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还将制定把新能源汽车研发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为实现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为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路径,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开放合作。

“现在的产业规划更加注重协同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汽车业内人士总结。一方面,规划鼓励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规划将智能化、网联化甚至共享化等其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也纳入了发展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但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三纵三横”,之前的“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征求意见稿中的“三横”则是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共享化应用市场孕育兴起,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征求意见稿指出。在此思路指导下,智能化、网联化也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按照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30%。

在最新产业规划意见稿中,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以围绕多元化需求,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