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张爽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人脸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个人信息。它既可以用于刷脸支付,也可以用于安防准入等场景,但无论哪种场景,人脸都是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财产甚至人身安全的关键信息。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就是这样对于每个人如此关键的数据信息,却在网上被公开兜售,而且价格低廉。
五千多张人脸照片 网上10元被售

记者在互联网平台“转转”上以关键词“人脸数据集”搜索相关信息,迅速弹出了这样一件商品,商品名为“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标价10元。

记者打开商品介绍后看到,这个数据集包含5000多张人脸照片,很多还是一个人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

记者通过平台的聊天功能和销售者取得了联系。当记者询问销售者是否经过照片所有者的授权时,销售者表示,“经过授权的肯定不是这个价了”。就这样,没有经过照片所有人授权的人脸照片在互联网平台被公开兜售。

记者在百度一个名为“快眼”的贴吧,也发现有销售者在兜售人脸数据。记者联系到这位qq网名为“泯灭”的销售者,他告诉记者,不带身份证的大头照五毛钱一张,高清,还有一种是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和手机号都有的,号称四要素,四块钱一份。

记者了解到,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申请信用贷款,甚至注册公司,给泄露信息的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多款App无协议采集人脸数据信息
不仅仅是非法兜售,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款App还存在着随意收集人脸数据信息的情况。

这款名为“人脸打分”的App,需要用户上传照片后,方能对用户的外表进行评价。但记者发现,这款App却没有任何协议来确保用户上传的人脸照片不被滥用。

而这款名为“证件照随拍”的App同样如此。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使用协议的情况下,多款此种类型的App在随意采集用户的人脸数据信息。

记者还发现,有的App对于用户的人脸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过度索取权利的问题。


这款名为“颜值排行”的App在使用条款里,就明确要求:“用户在任何时间段在App发表的任何内容(包括自拍)的著作财产权,用户许可App开发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地、长期性地、不可撤销地、可分许可地和非首批地使用的权利。”使用的权利也包括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不管把这个图像、头像人脸识别的内容,用作什么内容你都不得干预,就相当于免费给它使用一样,而且不得撤回,所以这个是一个违反法律的规定。
人脸识别第一案:谁有权收集人脸信息
其实,随着人脸信息应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它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渐提升。

在浙江杭州,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就由于不愿使用人脸识别,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这起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人脸识别使用”领域“第一案”,案件的焦点就集中在:究竟谁有权收集我们的人脸信息。目前,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已决定正式受理此案。

人脸信息,怎样使用好又保护好?
在当下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可以说,确保自身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步是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而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建立起个人信息合规合法使用的行业标准。
同时,还有多位专家表示,人脸信息使用的种种行为都应该纳入法律的监管范围内,这样才能促进人脸识别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又确保消费者的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不被非法采集使用甚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