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观察 宿艺
被誉为“中国手机行业最高奖项”的2019 CMC天鹅奖于11月6日举行了颁奖仪式,魅族16s Pro斩获了“年度最佳美学设计手机奖”。
这是对魅族手机十年来一直坚守“Meizu Design”设计理念的最好褒奖。
魅族在中国手机行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并在多个关键节点改变了中国手机产业在设计、交互与本地化生态的创新走向。
这也是魅族即使在历经变革周期,也依旧获得大量“魅友”和业界认可的重要原因。
设计是用户与手机的最高交互语言。好的设计,会让产品说话。
Meizu Design
中国手机企业大都是从“短缺型”市场成长起来的,在追求用户规模、价格战和资本催熟的各种压力下,重视设计的企业领导人可谓罕见。
比如那句“没有设计就是最好设计”的行业“震惊体”。
而魅族是“可谓罕见”中的代表企业。
黄章早在2003年创立魅族的时候,就将企业定义为“魅族是一家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
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一定会深刻的影响企业文化与理念,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为独特的企业性格和产品态度。
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 CE的年代,魅族2007年启动研发M8手机就成为中国大陆品牌的首个“国产机皇”。根据央视CCTV 2 当年的报道,魅族在2009年11月占据了国内手机排行榜的第一位,直接超越了当时处于新旧市场格局交替的两大巨头:诺基亚和三星。
据媒体报道,就连当时的沙特王子也在使用魅族M8手机。时任微软董事长的比尔·盖茨也对魅族M8有着很高的评价,至今这款“国产神机”一直摆放在微软总部的展馆中,成为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演进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M8手机采用了魅族基于Windows CE 6.0 内核深度修改的M8 操作系统,以及具备多点触控的3.4 英寸大屏幕,分辨率为720x480。从现在来看,最大的成功点主要有三个:1)深度定制的系统UI;2)定制顶级硬件(大屏);3)重视系统的人机交互。
而这三点,不仅成为魅族延续至今的“Meizu Design”设计哲学,也改变了中国智能手机企业之后在深度定制UI、重视系统交互的理念,由此影响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本土化生态创新走向。
魅族通过设计与交互的全面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手机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发展路径。
比如,魅族标志性的Flyme。
Less but better
被誉为德国工业设计之父的迪特·拉姆斯在其“设计十诫”中,曾明确提出了“less but better”著名设计理念。
好的设计,从来不是“没有设计”,而是从交互层面让用户的操作体验更直接、明确和高效。
这也是魅族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设计哲学之一。
比如被魅友一直津津乐道的引领式手机交互创新。
2012年在安卓三颗“金刚键”还是行业标配的情况下,当年发布的魅族MX2就将实体HOME键改为“会呼吸的小圆点”,科技感与标签性十足,至今也是很多国产手机品牌效仿的设计。
2013年当苹果iPhone 5s 采用正面按压指纹识别方案、所有安卓手机企业面面相觑之时,魅族MX4 Pro不仅成为全球首款正面按压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还围绕指纹识别打造了“mTouch”方案。用户只需按下Home键,蓝宝石盖板下的传感器会迅速响应,从点击至进入桌面整个过程仅为0.5 秒,由此将安卓手机带入指纹解锁交互创新的新阶段。
2015年发布的魅蓝Note2,首先搭载的“mBack”方案,通过单键实现轻触一下按键返回、按动按键回到HOME桌面、滑动左右两侧能出现多任务列表的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安卓手机的三个按键系统级交互模式。如今几乎所有安卓手机都跟进了这一创新,基于全面屏的边缘手势交互理念也由此演变而来。
2018年发布的魅族15,首次在安卓手机上提出了“触感引擎”理念,并最终通过内置横向线性马达 mEngine,打造了一套属于魅族独特的触感反馈系统,再次引领了安卓全面屏时代⼈机交互重大革新。如今安卓手机上的各种触感反馈,包括用户在重度手游过程中的模拟触感体验,都得益于此。
由此来看,魅族手机的发展演进,实际上也是中国手机企业不断推动安卓系统交互进化的演进历史。
一个好的设计,绝不是“在简单的设计上在做减法”的形式主义,而在强调极简交互的同时,洞察与思考用户的习惯、痛点和使用场景,通过设计、技术与供应链的结合,打造出当时“less but better”的最好交互体验。
100% efforts for 1% selected
这个理念虽然在魅族16s发布会上首次推出,却是魅族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的产品哲学,即:坚持在用户难以察觉的地方倾注100% 的努力。
作为用户最高频使用的电子设备,手机行业聚合了全球最顶级的移动通讯技术、制程工艺、核心元器件,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工艺、材料科技与设计理念。
但是过于强调“性价比”的惨烈红海价格战市场,导致一些手机品牌更擅长在用户关注的核心元器件方面做营销噱头,却在其他方面做“简配”,最终带来的是用户体验以及整个手机行业的损害。
黄章在魅族论坛上在回答魅友这一问题时也对此表态称:“魅族要踏踏实实做产品,老老实实卖产品,不玩手段不操控加价”。
2013年发布的魅族MX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手感与屏幕体验,魅族在机身四角设计、边框厚度、机身后盖打磨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最终完成了魅族一个延续至今的Meizu Design——R 角。这个其他手机企业并不关注的细节,却可以对用户手持握感和屏幕体验带来明显提升。
在首批量产过程中,黄章随机选择了两个生产样机,却都感觉手感与之前的木质模型不符。熟悉魅族和黄章的用户和业界人士都知道,黄章对魅族手机的手感要求非常严苛,因为用户每天随身携带都超过十几个小时,好的手感对用户体验的愉悦感至关重要,因此魅族的很多木质手板都是由黄章亲自设计与潜心打磨。
最终的结果也验证了黄章的判断。魅族工程师通过3D扫描对比,发现生产样机与木质手板的误差为0.07 毫米。0.07 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它表现在魅族MX3 的R 角上,修正程度不足1%。但最终生产团队选择重新开模,耗费了数百万的成本,最终为了这个普通用户难以察觉的0.07mm,倾注了100%的努力,换来的是更舒适的握持感,也使得MX2的极窄边框设计达到3.17mm,位居当时全球第一。
2016年发布的魅族PRO 6,改变了当时安卓手机模仿iPhone“三段式”设计,成为智能手机金属后壳时代的行业设计标杆。
金属材质天生就是射频天线的“敌人”,甚至造成了iPhone的“天线门”事件。为此苹果拿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对金属后盖进行切割、分段,虽然解决了信号干扰难题,但也破坏了金属后盖的完整性,带来设计外观和手感的双受损。
魅族研发人员目标改变这一行业顽疾,经过182 次的设计版本迭代,魅族PRO 6首先实现了“一刀切”天线工艺:在机身背面上下各开一刀,并将天线条与手机机身边缘弧度相适应,大大的减少了割裂感,让魅族PRO6 的金属占比达到98%,实现了信号、设计美感与手感的三者平衡与兼顾。之后发布的iPhone 7 Plus也同样选择了这一方案,再次成为安卓手机行业的在金属后壳时代的最佳选择。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是全球品牌竞争最激烈、最富创新活力的手机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成长起来的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对手机的理性洞察与整体思考也最为成熟。
手机厂商在很多用户难以觉察、却能带来体验明显提升的细节,用户看得到。
好的设计,产品会说话
在今年2019 CMC天鹅奖颁奖仪式中斩获“年度最佳美学设计手机奖”的魅族16s Pro,可以说是魅族集合所有的软硬件优势打造的一款“魅族式极致”4G手机,也是魅族过去十年来“Meizu Design”独特设计哲学的传承与聚合。
系统软件方面,时隔491天之后,魅族16s Pro携手Flyme 8终于正式登场,主打ALIVE DESIGN轻若有灵的设计理念,推动了Flyme在UI、交互和体验的再次进化。
在行业一片刘海屏、珍珠屏、打孔屏,甚至是升降摄像头的今天,魅族16s Pro依旧坚持采用“极边全面屏”方案,这意味着魅族必须为此承担屏幕的定制化与供应链风险。据了解,仅此一项,魅族就为此多花费了300万美元。
带来的好处就是,延续了魅族经典的对称式无刘海全面屏ID设计;通过屏幕定制和先进COF的封装工艺,实现了极窄的屏幕边框和下巴,屏占比高达91.53% ;由于没有内部镜头的升降结构,再加上魅族独特的机构件堆叠工艺,将机身厚度控制在7.65mm,机身重量控制在166克,皆在手感最佳数值之内,也是目前最轻薄的手机旗舰;延续了魅族屏幕超大R角产品基因。
魅族助理副总裁万志强对此表示:“正因如此,魅族定制的极边全面屏可以说是目前业内最出色的方案。”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不试图通过单纯制造产品噱头来实现。好的设计,服务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使用的人。因此,好的产品,会通过使用者来说话。
这也是所有手机厂商所追求的用户口碑和高品牌忠诚度。
也是魅族在历经4G时代的光荣、梦想、动荡与重塑之后,依旧可以获得强大的魅友支持和业界尊重的核心原因。
根据企鹅智库最新公布的《2019中国网民智能手机&智能硬件购买力报告》,魅族位居中国手机用户品牌忠诚度TOP4。
这是对坚持“让产品说话”的魅族最好的回报,也是魅族面向5G时代最强大的信心和驱动力。
魅族副总裁华海良透露称:“我们相信经过自身调整,魅族以自身独特的品牌特质和产品优势会在未来5G 的行业新变局中获得新增机遇”。
魅族将于2020年上半年发布首款5G旗舰机型,并且是“SA+NSA双模5G手机”。
《壹观察》认为,5G时代全球智能手机在终端产品设计形态、人机交互、智能体验方面,注定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而魅族的“Meizu Design”设计哲学,也将再次引导5G终端产业全新的演进与革新方向。
毕竟,这世间所有奋不顾身的追求,都源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