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地,不论欧美亚非,只要你走在大街上抬头看,路边的监控设备十有八九都是海康威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有监控的地方,基本上就有海康威视的身影。
海康威视以视频技术为核心,从手掌大的视频压缩板卡做起。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有数千亿市值,围绕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和消费领域提供完整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并连续8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
一家成立于2001年、创始团队仅28人的小公司,到底如何在十几年间,就成为了世界制造舞台的"优等生"呢?
一、技术员1986年,从武汉华中工学院毕业的陈宗年和1989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的胡扬忠,先后进入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尽管当时看来是"铁饭碗",但陈宗年在52所的日子并不好过。1990年,面临自负盈亏压力的52所,开始尝试创办企业制的科技公司,包括陈宗年在内的一批技术人员被分到52所的下属公司。
当1998年国家再次发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时,陈宗年所在的团队,已经在市场上经历过几轮摸爬滚打。当时,音视频监控技术正经历从模拟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变,第五所捕捉到了这一趋势,陈宗年和胡扬忠等人开始着手研究,并在1999年年底投入研制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产品。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等事件给数字监控市场带来了机遇,已做足准备的陈宗年等人及时抓住了它。第五所决定成立一家单独的公司来生产音视频压缩板卡,而这家公司将由沈从年和华扬重牵头。但是,两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找到一笔启动资金,仅凭他们在第五所的工资,一辈子凑不出这么一大笔钱。
于是陈宗年找到了"有钱"的老同学,同是华中工学院毕业的龚虹嘉。当陈宗年和胡扬忠找到龚虹嘉的时候,有的只有产业报国的情怀,和对数字音视频监控未来前景的美好憧憬,当然更主要的,两人都是龚虹嘉的大学同学。
二、创业者当时龚虹嘉一投就是245万,魄力惊人,从此他们三人被称为"海康威视三剑客"。2001年11月30日,陈宗年拿到了杭州市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500万元,员工人数28人。就这样,海康威视开始踏上视频监控行业的晋级之路。
2002年,也就是陈宗年团队的产品投放市场的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销售收入3240万元,对于这样一个小团队来说,相当于人均产值过百万元。不过市场机遇也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而来的盗版产品让陈宗年措手不及。
当时市面上有10多家公司破解了海康威视的产品芯片,开始生产盗版压缩板卡。据说市场上每卖出两块海康威视的压缩板卡,就有一块是假的。尽管陈宗年挥起法律保护的大旗但收效甚微,于是他决定深挖技术的护城河。
在创业的前3年里,陈宗年团队几乎以每季度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在技术研发中,而这帮技术人员对此也乐此不疲。因此,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接连问世。
三、影响力2004年之后,在陈宗年的带领下,海康威视逐渐从一个想方设法"活下来"的公司,变成了安防巨擘。当时,安防市场开始从公共事业向消费领域渗透,这对陈宗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随后,海康威视从一个安防设备商向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布局了金融、公安、通信、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等各领域。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海康威视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一次大飞越。在西门子、GE、Bosch等安防"豪强"面前,这家本土公司争取到了一席之地,从而开启了全球化的战略扩张步伐。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正式登陆A股中小板。
2016年底,海康威视股价约15元,到2017年底涨至39元,涨幅达1.6倍。2018年,海康威视股价更是达到41.29元,市值达3810.60亿元。如今,海康威视成为在国内拥有32家省级分公司,海外拥有38个分支机构,全球员工超过34000人的全球性科技公司。
2018年全年,海康威视实现了营收498亿元,净利润高达113.36亿元。这不仅是上市8年来首次实现净利润超百亿元,也是在A股上市的浙江企业中首家净利润突破百亿元,成为浙江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对于在创立海康威视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陈宗年说:"判断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往往以商业成功的标准来衡量,但更高境界的成功应该是超越商业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修行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管前途如何变幻与险阻,坚守初心,持续奋进,不断修炼,始终是我们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