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扫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消费者,如今又有了新选择。
1月13日,中国银行宣布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支付功能,成为首家与微信实现互认互扫的银行。同日,交通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已实现与微信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中国银行有关人士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现扫码互联互通,是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的明确要求。对于商户,可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二维码桌牌,实现一码通;对于客户,无需识别和区分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银联二维码,打开APP即可扫码支付,实现一扫通。
随着互联互通推进,更多二维码支付交易将通过银联、网联清算,交易将更加规范和统一,有利于风险信息共享及风险识别,有利于监管部门整体管理和监控,使整个支付体系更加安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行、交行客户在福州、宁波、济南等试点地区使用这两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扫描微信收款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预计很快会全面推广。
2019年以来,监管层和业界一直在推动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以使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与银联等开发的二维码等扫码支付实现互联互通。2019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互联互通后,银行在把控支付风险方面与此前是否有所不同?对此,中行有关人士表示:“本次互联互通交易仍遵循银联标准的二维码支付规范和四方业务模式,符合现有二维码支付相关限额及安全风控要求,与原有二维码支付在风险控制方面基本一致。”
此外,从技术层面看,记者了解到,在实现互联互通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不同标准二维码的互扫互认,以及通过清算组织的交易转接工作。目前,中行、交行与微信实现互扫试点,仅是互联互通工作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监管机构、银联、网联、银行以及支付机构共同努力,从支付行业层面进一步推动各家机构参与互联互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