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得主800万奖金要交税

时间:2020-01-13 11:52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央视新闻报道,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两名广东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作为全国科技界的的重磅奖项,一直受到各界关注。分量最重的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两名广东籍院士黄旭华和曾庆存。

▲黄旭华资料图▲黄旭华资料图

官方资料显示,1926年3月在广东省汕尾市出生的黄旭华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同时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他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未来核潜艇的探索赶超做出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一辈子坚守核潜艇事业的黄旭华曾在2019年9月29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曾庆存1935年5月出生在广东省阳江市,目前为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首创半隐式差分法是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为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曾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国际气象科学的最高奖一一国际气象组织奖。

▲曾庆存资料图▲曾庆存资料图

新京报记者梳理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发现,历年该奖项得主的研究领域,涵盖国防、医学、超导、核科学、物理、卫星、环境等硬核科学领域。获奖人包括,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刘永坦,著名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侯云德,为中国组建了一支高水平高温超导研究队伍的赵忠贤以及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屠呦呦等。

奖金标准涨至800万元,免纳个人所得税

每年此时,大众除了关心相关获奖人物及其成就外,也会关心相关获奖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奖励。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

官方资料显示,2019年1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均上调50%,特等奖奖金由100万元/项调整为150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调整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自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起实施。

同时,新京报记者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得知,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得主不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

奖项数量从400削减至300,要求提名打破垄断

据中国政府网显示,20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草案)》(下称《条例》),将近年来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为法规。《条例》自1999年颁布后的第三次修改,明确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实行提名制度,且“三大奖”每年奖励总数从原来的400项大幅削减至不超过300项。

同时,《条例》明确规定了要打破提名垄断。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奖项数量的“瘦身”和打破垄断体现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开放性、透明性和多样性。

《条例》指出,一是将过去主要由单位推荐改为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机构等均可提名,打破部门垄断,并强化提名责任。二是完善评审标准、突出导向。自然科学奖要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加大对数学等基础研究的激励;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要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在奖项的公正性方面,《条例》具体规定了要强化诚信要求,加大违纪惩戒力度,并指出在科技活动中违反伦理道德或有科研不端行为的个人和组织,不得被提名或授奖。提名专家、机构和评审委员、候选者等违反相关纪律要求的,取消资格并记入科研诚信失信行为数据库。同时,《条例》要求要坚持评审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对提名、评审和异议处理实行全程监督,各地各部门要精简各类科技评奖,注重质量、好中选优,减轻参评负担,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