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中国车市摸爬打滚的车企们又迎来新一轮鏖战。
众所周知的选手有以一汽、东风、长安为代表的国家队“三巨头”,北汽、广汽、上汽为代表的地方“三巨头”,也有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民间“三巨头”,以及以蔚来、小鹏、威马为代表的造车新势“三巨头”。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非常激烈,但是,依然不乏有新的“巨头“入局这场战争。
何为新的巨头?“新“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造车企业,”巨头“则是因为他们是其它领域的领头羊。
无论是在2019年年底,李斌为蔚来车主举行的大party,还是特斯拉国产Model3即将交付的消息,虽然在汽车圈掀起波澜,但都没有改变中国汽车根本格局。而新巨头签署的一份协议,或将掀起中国车市更多的腥风血雨。
也是在2019年底,阿里巴巴与中国一汽与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凭借旗下斑马智行,为中国一汽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双方将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建设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车载操作系统。
然而,斑马智行是此前阿里巴巴与上汽共同开发出来的,此次供一汽使用,可以看出,斑马已经由上汽主导转变为由阿里巴巴主导,互联网的巨头开始加速布局汽车行业,或将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面貌和形态的变革性力量。
那么作为互联网界的三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是否有能力担起造车三巨头之称?能否改变中国汽车格局?
有资本
造车需要多少钱,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说,怎么也要3000亿吧。在资金方面,互联网巨头们虽然无法和恒大集团的财力能相媲美,但是对于车企的投资,这些互联网金主爸爸也是毫不吝啬的。
作为腾讯的嫡系,蔚来是看起来最有钱的。自2014年至2018年,腾讯共领投蔚来4轮,一度以15.2%的股比成为仅次于李斌的二股东。
腾讯系的庶子是自“和谐富腾”(腾讯、和谐汽车、富士康)分家后裂变出来的拜腾和爱驰。腾讯先后对拜腾和爱驰投资20亿和12亿。
腾讯布局的如此积极,免不了要联想到阿里在智能车领域的步步紧逼。
何小鹏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阿里人,造车之前他最知名的身份是UC浏览器的创始人,以至于小鹏汽车在初创期就拿到了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俞永福的投资。从2015年至2019小鹏汽车完成9轮融资,估值接近40亿美元,期间始终穿插着阿里的身影。
小鹏和蔚来最有名的交集发生在2018年,两家创始人就新造车公司是否能年交付一万台一事打赌。其实此类商业赌约并没有太多实质意义,无非是在有意无意的契合阿里和腾讯”王不见王“的公关氛围。
相对于似乎要在任何领域一争高下的阿里和腾讯,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明确表示不造车,因此在投资入股车企方面并没有涉足,但不造车的华为也表示,要帮助车企造好车。
懂技术
如何帮助车企造好车?当然离不开互联网巨头最核心的优势——智能技术。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来袭,汽车不单单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移动工具,经历移动互联网熏陶的用户,对车载服务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对于车企来说,谁能够掌握互联网智能技术,谁就把握住了未来车企发展的命脉。
华为聚焦于ICT 技术,相当于给汽车装了一个“大脑”,华为将在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五个方面,帮助车企打造他们理想的智能汽车。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
虽然目前这些业务的商业价值还没有走向规模化,但华为认为未来它们有望占据70%的汽车价值,远超车身、底盘等传统技术在整车上的价值,形成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可以说,如果华为真的将这些技术都实现了,那么即便是不造车,但未来造车都将离不开华为,因为华为掌握着未来汽车的核心“大脑”。
此外,华为与宝马、戴姆勒、大众、上汽、广汽、以及宝骏等汽车厂家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给它们提供车载模组、车载多媒体系统等业务。
与此同时,“痴迷”于造车的阿里和腾讯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
电商是阿里的强项,因此在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时,也把商业服务当成一个重点。在2016年,阿里联手上汽研发斑马系统,该系统除了基本的语音互交系统外,还有从订票到导航到路途中推荐的音视频到离开电影院自动支付停车费,全程都可以凭车机实现,完成用户场景转变。
截至今天,已经有超过10家车企使用了斑马智行方案,截至目前也有超过70万台斑马智行系统的汽车跑在了路上。
与阿里做商业服务不同,腾讯可以依靠自己的内容平台去构筑智能汽车的底层生态圈。因此,腾讯将微信这个天然的社交属性作为智能汽车的“敲门砖”。
于是便有了车载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全语音交互方式收发微信消息,车载微信还能够与手机蓝牙感应,上车自动登录、下车自动断开。
当然对于腾讯来说,车载微信能实现基本的信息收发功能就足够,因为只要你登陆了微信,车机内其他腾讯系、非腾讯系应用之间的数据完全相通。上车登陆微信、开QQ音乐听歌、用腾讯地图导航这样的用户使用场景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腾讯车联系统在以前叫Ai in Car,目前已经和BBA、长安、东风等16家国内外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上下游合作伙伴超过300家。
涉猎广
除了有资本和技术外,互联网巨头在汽车“周边”的涉猎也非常广。
在网约车领域,腾讯最早入局,2013年腾讯通过投资滴滴出行正式切入网约车领域,并在后续多年全盘押注滴滴,累积参与了滴滴出行6起融资事件。而阿里巴巴则先后投资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Lyft和哈啰出行,此外,阿里还投资了网约巴士车来了与接我巴士。
在汽车后市场领域,腾讯布局是最早也是最广的,目前布局领域包括了汽车维保O2O、汽车综合服务O2O、汽车停车运营管理、养车B2C平台等;相比之下,华为和阿里在汽车后市场的布局稍显暗淡。
不过,阿里也是十分重视汽车后市场业务。在2015就成立汽车事业部,试图提供车辆购买、金融、维修保养、车辆抵押、二手车销售以及租赁代驾等涉及16个场景的全方位O2O服务。在2018,阿里又成立汽车后市场新公司,加快阿里在汽车后市场的布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激烈的“互联网+”浪潮已不可回避,在汽车的研发、生产、市场和营销等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的广泛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企业的”造车潮”必然将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更新的思维模式,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甚至带来猛烈的冲击。
而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汽车”也许将是其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因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来到这个汽车产业领域跑马圈地,发掘红利并不足以为奇,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但不能否认互联网企业在造车领域没有野心,毕竟拥有绝对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没有传统车企的历史包袱,未来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可以轻装上阵,发挥各自的互联网优势。毕竟曾经在视频和手机领域也有说话权的乐视也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领域。
未来车企是否真的会沦为互联网巨头的代工厂,未来造车三巨头是否会落在有资本,有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身上?新一轮赛事已打响,竞争不断加剧,大浪淘沙后谁将赢得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