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特斯拉对松下“变心”后,电池供应商这块肥肉

时间:2019-12-19 14:5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可以确定的是,特斯拉与昔日电池供应商松下的关系正在分崩离析。尽管在特斯拉来华前,松下一直是特斯拉唯一的汽车级电池供应商,自打2014 年双方

可以确定的是,特斯拉与昔日电池供应商松下的关系正在分崩离析。

尽管在特斯拉来华前,松下一直是特斯拉唯一的汽车级电池供应商,自打2014 年双方签下合资建厂的协议,松下还在特斯拉的一号超级工厂中设有相关的电池生产线。然而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竣工,国产Model 3 生产加快,仅中国市场的年产能就要达到15万辆,松下已经无法独自承受的压力,双方的关系也围绕产能开始有了分歧。

马斯克甚至一度在推特上指责松下每年24Gwh的产能远低于35Gwh的承诺,如此缓慢的生产节奏成为了特斯拉产能提升的阻碍。为此,特斯拉选择多点供应商已是势在必行。马斯克也曾大方承认“特斯拉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寻找更多的电池供应商。”

而临近年底,工信部发布了 19 年第 11 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大家期待已久的国产特斯拉 Model 3 出现在了新发布车型中,根据目录,国产 Model 3 符合 19 年财政补贴的产品要求,意味国产特斯拉 Model 3搭上了补贴的“末班车”

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纸公告,还无意中泄露了特斯拉在电池采购方面正在发生变化,的确没有再对昔日密友松下情有独钟。进一步深入挖掘来看,本次公示的国产 Model 3 有两种配置 ID,唯一的区别在于所搭载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两种类型电池续航里程分别为 445Km 和 455km,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别为 145Wh/kg 和 153Wh/kg,百公里电耗分别为 12.4 kWh 和 12.5 kWh。

结合今年 8 月份来自于外媒的报道,“韩国 LG 化学将向特斯拉提供 21700 型电池将首先用于上海工厂生产的 Model 3 汽车,且供应协议并非独家”。这么看来,LG 化学正式进入国产特斯拉电池供应链已是实锤。

当然,特斯拉之所以会在中国市场选择LG化学,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LG化学已经在中国南京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工厂,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技术层次。在去年,LG化学的发展速度更是非常之快,甚至出现在了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的榜单上。由此可见,LG化学的技术实力也是国产特斯拉选择与之合作的原因。

毕竟,特斯拉在海外建厂的长期目标就是为本地市场生产本地产品,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让价格尽可能的便宜,以进一步提高销量。由此可见,LG化学完全符合特斯拉的要求。但特斯拉为何不选择中国本土的电池企业呢?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就有传闻称,特斯拉已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电池,但随之被特斯拉否认。随后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正在和宁德时代洽谈,后者可能成为特斯拉中国业务的合作对象。但随后,宁德时代官方也发出辟谣声明。

对于前者来说,尽管走的正是圆形电池路线,和特斯拉一致,但或许由于力神的电池性能距离松下还有相当的差距,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所以特斯拉只接受了其产品报价,并没有进一步表面合作意向。

而对于目前风头正盛的宁德时代来说,产品实力值得认可,但双方技术层面的交集点却很少。一方面从电池封装种类来看,特斯拉采用的是圆柱电池,而宁德时代擅长的是方形电池,同时已经开始加速布局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并不是其擅长的类型。

其次从电池路线来看,特斯拉所走的是 NCA路线,而宁德时代所选的是 NCM路线。如果双方强行合作,还需要重新自研配套的 BMS 系统,这对于目前迫切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的特斯拉来说,显然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综上来看,国内本土并没有能够与特斯拉走到一起的电池厂商,要么技术不够,要么技术路线不同,相较之下, LG各方面更适合进入特斯拉在国内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当中。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算LG率先抢下了国产特斯拉电池供应商这块肥肉,但马斯克似乎仍然有自己的考量。

据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工程竣工后,位于不远处的二期工程也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但是特斯拉一直没有公布关于二期工程的任何细节。有消息指出上海基地二期工程可能将为2020年推出的Model Y设立新的生产线,或者是特斯拉想要自建锂电池工厂。

这些推测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以来特斯拉动作不断,先是在今年2月以2.1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能源技术公司Maxwell。今年10月,特斯拉又收购了Hibar Systems,一家专门从事电动汽车高速电池制造的公司,可以帮助特斯拉进一步开发内部电池。不仅如此,特斯拉的触手已经伸到产业上游,多次与锂电池原料提供商签署合作协议。

通过特斯拉收购电池公司、自主研发以及与锂电池上游产业链合作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在电池方面的“野心”不小。毕竟,对于整车厂来说,未来自建电池工厂也是必由之路。包括大众、戴姆勒等车企纷纷宣布将自主生产动力电池,其实都是为了利于控制成本,并在与电池企业的洽谈过程中,提高其议价能力,进一步加强在产业链上的发言权。

而等到马斯克自造电池的终极目标实现的那一天:管你是松下、LG还是力神、宁德时代,我“硅谷钢铁侠”怎会被尔等凡人所任意摆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