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快递逃离“北上广”

时间:2019-12-05 14:1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优势资源,对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知既往,从快递数据管窥中心城

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优势资源,对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知既往,从快递数据管窥中心城市演变思路,方能见未来。

直辖市是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它们集中了区域乃至全国的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对整个区域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是区域的中心,现将二者概称为中心城市。

而后在参考M.Jefferson(1939)提出的城市首位律的思路基础上,将中心城市快递业务量(下文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占区域的比重、经济总量(下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占区域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对比,以便观察5年以来中心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变化,并探寻与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及未来演变的趋势。

全国:扩散效应增强

从全国来看,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在减弱,扩散效应在加快。2018年,31个中心城市(港澳台未纳入)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的作用进一步减弱。2013—2018年间,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内,整体呈先升后降的特征,2016年达到峰值34.1%后逐步回落。同期中心城市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比重却持续下降,从2013年52.2%降至2018年的44.3%,下降了7.9个百分点。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心城市的快递业务量占比下降速度加快。

快递业务量主要是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从中心城市快递占比数据的变化来看,中心城市产业一直在向外(周边)转移,特别是2016年以来,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差距整体在缩小。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市的房价高涨明显增加了实体经济的租金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了整体的运营成本,明显挤压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部分中心城市实施结构调整腾笼换鸟加速了区域产业转移的步伐,特别是沿海向中部、中心城市向周边转移愈发明显。二是消费从线下走向线上,推动了流通方式的变革。快递渠道让生产直面消费者,生产企业纷纷触网,场地位置对生产的重要性下降,快递的便捷程度和价格水平成为生产的重要参考因素,快递在支撑产业转移和助力区域均等化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

图1 2013-2018年全国中心城市经济占比与快递业务量占比的对比

直辖市:产业结构优化

单从直辖市来看,快递集聚水平与第二产业占比密切相关。2013—2018年,北京和上海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比重快速下降,分别从2014年的8.9%和10.3%降至2018年的4.4%和6.9%,分别下降了4.5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重庆和天津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比重小幅调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消费水平较高,国内主要电商平台的区域仓都集中在这些区域,因此剔除城市自身消费因素外,实际上4个直辖市对周边地区的产品输出能力在下降。

从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变化来看,2016年以来,4个直辖市占比持续下降。产品输出能力下降与第二产业占比下降高度相关,4个直辖市第二产业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3—2018年,天津、重庆、上海和北京分别下降了10.1个、9.6个、7.4个和3个百分点,扣除第二产业总部经济等因素,实际下降幅度还要更大。

图2 2013-2018年四个直辖市快递业务量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图3 2013-2018年四个直辖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各大城市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4个直辖市也加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部分产业开始向周边分流,产业的辐射能力有所下降。4个直辖市第二产业占比的变化与快递业务量占比的走势基本吻合,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产业转移会削弱迁出地的产业辐射作用。

图4 2013-2018年四个直辖市第二产业占GDP变化(单位:%)


省会城市:集聚功能增强

从省会城市所在各区域来看,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快递集聚水平负相关。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快递业务量占对应区域的比重分别为40.4%、51.7%、55.7%和69.4%,同比分别下降2.8个、13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区域内城市发展差距在缩小。其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集聚程度最高,接近七成,其次是东北,再次为中部,东部最低。整体来看,快递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省会城市的集聚程度反而较低,省内城市间发展越均衡。

从变化的趋势来看,2013—2018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快递业务量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累计分别下降8.5个、8.2个和7.9个百分点。快递区域均等化程度都在改善,其中东部改善幅度大于中部,中部改善幅度大于西部。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快递业务量占比走势与东、中、西部逐年下降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呈快升稳降的特征,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才缓慢回落,省会城市的集聚功能整体增强。

图5 2013-2018年四大经济地带省会城市快递业务量占区域比重的变化

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2.5%、27.8%、37.8%和36%。从绝对值来看,中部最低,其次是东部,再次为东北,西部最高。四大经济地带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3—2018年,东部提升最慢,累计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次为中部,累计提升了2.1个百分点;再次为西部,累计提升了2.9个百分点;提升最快的是东北,提升了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东部地区扩散效应较为明显,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增长基本同步,区域结构相对稳定;中部地区极化效应在加快,省会城市受东部产业转移影响,集聚程度在加速;但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在加剧,不仅吸走周边人口,也吸走了周边产业。

经济“中心化” 快递“去中心化”

从全国整体发展情况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快递业务量等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中不难得出两点结论。

一是中心城市快递的“去中心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快递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就是降本增效,成本和效率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中心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极为便利,快递运行的效率很高,通常是区域的快递物流枢纽所在地。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加深,要素价格持续上升,直接推高了产品的价格,甚至出现产品销售地价格低于产地价格的情况。同时,周边城市的成本优势渐显,随着其电商和快递的发展,快递运行效率提升。中心城市电商、快递等要素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随之带动了产业向周边转移。金华和揭阳就是典型的案例,通过电商快递发展,逐步培育出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随着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成本竞争的优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因此,快递的“去中心化”是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比较优势的变化,快递通过产品的自由流动支撑了产业区域转移。

二是中心城市经济的“中心化”将继续强化。除4个直辖市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的比重持续提升。但提升的原因不尽相同,东部省会城市主要是服务业带动,中部省会城市工业增速全国领先,东北和西部是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中心城市经济的“中心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的过程,中心城市是总部经济和全球枢纽、产品研发地、展销地和出口地,周边城市成为产品生产地和发货地,区域间分工协作体系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快递的“去中心化”推动了经济的“中心化”,一方面,快递“去中心化”推动了产业转移,将生产和销售从中心城市转移至周边城市;另一方面,快递发展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均衡分布和合理分工合作,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 物流时代周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