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防人脸识别滥用需“约法三章”

时间:2019-12-04 11:2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防人脸识别滥用需“约法三章”---为避免普通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裸奔,是时候对人脸识别活动“约法三章”了。

  为避免普通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裸奔,是时候对人脸识别活动“约法三章”了。

  最近,从AI视频监控进课堂、“ZAO”APP换脸到“人脸识别第一案”,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为舆论所关切。

  而新京报昨天刊发的调查报道,则进一步坐实了公众的“人脸焦虑”。调查发现,网上有一些私下售卖人脸数据的卖家,有发帖者称8元可买3万张人脸照片,有卖家表示可以提供“更多渠道”的人脸图片。还有卖家表示,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且没有取得对方同意。

  一方面,海量的人脸数据是AI学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这些数据时刻伴随的泄露风险也值得引起关注。

  人脸识别技术随时有被滥用的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发已有多年,在身份验证、锁定嫌犯、移动支付、智能门禁、刷脸购物等方面的应用的确带来诸多创新,极大提高了安全、监管和商业等活动的效率,让生活更便捷。

  但面对雨后春笋般乱入各种生活场景的人脸识别镜头,人们难免心生疑惑——人脸识别所采集的数据如何保存和不被泄露?万一被不法分子“爬去”,可能会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哪些危害?如果存在滥用的风险,普通人有没有控制自己数据的权力?

  人们的疑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脸信息的特殊性。一般认为,当人脸图片或视频用于识别个人身份时,就应该被视为生物识别数据或生物特征数据,一旦泄露就难免滥用。人们既无法事先预见其可能的有害用途,受到侵害后也难以追溯相关责任和寻求补偿。如果缺乏相应强有力的具体规范,这些问题就谈不上正视和解决。

  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为了鼓励创新,相关政策对新兴技术发展多采取包容审慎的策略。这一实践智慧极大地推动了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应用领域的创新,人脸识别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发展态势亦源于此。

  同时,面对新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和伦理法律问题,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对其加强监管和规范的必要,颁布了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等治理举措。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朴素不过的念头是,总不能说谁都可以让你面对人脸识别镜头。不无吊诡的是,即便是人脸识别科技公司的高管,应该也不会希望时刻被识别和记录。

  是时候对人脸识别活动“约法三章”了

  不难想象,如果有人戴上有人脸识别功能的增强现实眼镜,通过与你相关的各种数据和数据画像的聚合,就能把你看个底儿掉。为避免普通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裸奔,是时候对人脸识别活动“约法三章”了。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底线是,除了特定部门的执法活动之外,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都无权通过人脸识别调查和追踪个人的私人生活。只有确定这一底线,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普通人的疑惑,才能让人们安心于智能化生活。

  其次,要在产业和行业等层面,对人脸识别的具体应用制定详细、严格的法律规范和伦理规约,以确保人脸识别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得到安全和负责任的运用。更要以此有效促使相关人脸数据的采集、保留和应用等过程的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相关技术领先和行业标杆企业有责任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整个行业的最佳合规实践。

  其三,推动社会讨论,加强公众参与,促进多元共治。一方面,应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全面考量全社会多方利益的协同,实现多元共治。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传播增进公众对科技的理解与参与,通过“数据素养”和“算法意识”的养成、优化创新的用户体验和获得感,使整个社会能合理运用人脸识别等新兴科技。

  不论未来将是一个怎样的“美丽新世界”,都取决于每个普通人的意识和行动。当前,科技创新不断刷新人们的生活方式,频繁地带来价值冲突与伦理挑战,唯有强化对人脸识别之类新技术的规范和治理,让每个人更自主、公平和自在地享受创新红利,使普通人更有尊严地面对技术,才能有效化解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疑虑,赋予平常人更大的创造美好生活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更安心地拥抱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