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厉害的人,背后往往有比较牛的思维方式。
我们学习的不是厉害,而是他的思维方式。
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有几个顶尖的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商业,也可以用在教育孩子和自我成长上。
1、战略思维: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
离开11年后,1996年乔布斯重回苹果。
此时苹果公司陷入困境,产品繁多,电脑已推出54款,还涉足游戏机、打印机、显示器等领域,品牌市场份额却从鼎盛期的16%跌到4%。
乔布斯接手后,首先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才是苹果真正需要做的产品?
开产品战略大会,乔布斯在白板上画了一横一竖,形成两行两列一个四方格。在行上,他写上“台式机”和“便携机”,在列上,他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这样组合起来就是四个产品。
乔布斯告诉大家,苹果现在要做的,就是四个产品。
全场震惊,多数人对此并不认同,竞争对手正不断推出更多产品,挤压苹果的市场空间,如此大幅消减项目,岂非自寻死路?
乔布斯没有动摇,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凡是与这四个领域无关的业务,无论看起来多么诱人,有多少人反对,全部砍掉。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实行的“四格战略”,使苹果起死回生,开启了伟大的新时代。
战略是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对——那是制定战略以后的管理工作。
战略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把事情做得再完美也是南辕北辙。
教育孩子,家长需要运用战略思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今天放在我们面前的信息和选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这反而让不少家长患上选择困难症。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能保持独立思考,就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看到人家孩子做什么就让自己孩子做什么,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比如说,有些家长不看孩子需不需要,适不适合,别人学钢琴自己也要学钢琴,别人学编程自己也要学编程,别人补英语自己也要补英语,到后来,孩子却一样都不擅长,一样都不能坚持下来。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方一凡妈妈,一开始就比较缺少战略思维,方一凡不适合读书,看一道题10遍都记不住,看一遍跳舞的视频却能学个大不离,她却还是坚持让孩子放弃艺考,随大流参加高考。
方一凡妈妈总是让方一凡好好读书,却没有认真想过到底要不要选择高考这条路,这就是只知道把事做好,没有思考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的事情。
战略思维的本质是取舍,聚焦,就像乔布斯说的,“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
2、价值思维:确定核心价值,而不是盲目比较
刚才我们讲了战略思维,那么,战略是基于什么制定出来的呢?
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 是1997年苹果发布的经典广告,影响力巨大,成为苹果重新出发的起点。
有意思的是,这支广告没有展示或提及任何苹果的产品,只是向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毕加索等一系列具有反叛和革新精神的天才和伟人致敬。
为什么会做这样一支突破常规的广告?从乔布斯在公司内部的一次演讲中可以得到答案。
在这次演讲中,乔布斯阐述了他如何看待品牌建设的意义,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创作Think Different 广告的背景。
“我们必须很清楚地传达,想要消费者记住我们的是什么,而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卖的不是产品规格、不是你跟对手比有多好,而是核心价值,例如:Nike卖的是鞋,但从来不在广告中提到产品规格,而只推崇伟大的运动员。”
“要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先得知道你的品牌是谁?代表什么?占有什么位置?”
“这次营销的主题是 Think Different,我们要赞美能 Think Different 的人,他们是推进这个世界前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这是苹果做的事,它触及到了苹果公司的灵魂。”
中国中产阶级现在流行的精细育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产品开发,孩子是产品,家长是产品经理。
暂且不论对错,就按这个思路走,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家长仅仅考虑如何使“产品”规格更高级,功能更强大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价值思维,做好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
我们已经从产品时代跨向品牌时代,对我们的孩子,意义比功能更为重要。
确认核心价值,首先要明确价值观。选择学校,不仅要看排名,也要看价值观。是更注重成绩还是品格?是更鼓励竞争还是合作?
工作也是如此,不能光看收入,也要看和自己心灵的契合度,如果公司、工作与自己价值观不符,每天都会觉得痛苦,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打造核心价值。还是讲《小欢喜》里方一凡的例子,方一凡的长项是跳舞唱歌,而不是学习,与其和别人拼学习,不如和别人拼文艺。艺考这条路并不容易,但高考想考好学校也不容易,同样是不容易,为何不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呢?
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显然是错误的战略,也会毁了孩子的理想。
和别人盲目比较是没有尽头的,注定是失败的,就像那些只强调功能的产品,很快就被其他新产品取代。
与其关注他人,不如关注自己。与其把孩子开发成千人一面的“产品”,不如发现、定位并确立孩子的核心价值,建设个人品牌,这样才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3、终点思维:从终点线倒推,而不是盯着起跑线
2005年6月,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次振聋发聩的演讲。
“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在育娃上,做父母的往往总盯着起跑线,而不是终点线。
之所以会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其实是把终点线设错了,很多家长把终点线当成是孩子考入好大学,最远也就是孩子找到好工作,这是把人生长跑错当成百米冲刺。
在电视剧《小欢喜》里,方一凡爸爸方圆说过一通“横着比”和“竖着比”的理论。
虽然在升学、考试、应聘等很多人生阶段,都是需要横着比和别人竞争的,但当一个人站在终点回顾人生时,只能和自己竖着比:看自己是不是一直在进步?有没有发挥出潜力?有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成长教育上,如果只注重横向比,而不是竖着比,那么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定位和内驱力,而是盲目的攀比,这样的思维方式延续下来,到上大学了,到工作了,还是一个“空心人”,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失去人生方向和前进动力。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入土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以及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在国内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它的作者是美国一名叫BronnieWare的临终关怀护士,文中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5件事情,在最悔榜单里名列第一的就是:
“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终点思维之所以与众不同,关键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平时观察和思考的单一维度,从而可以改变我们做人做事的习惯。
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是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人们做事会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接下来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都应该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在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上。
乔布斯还在演讲里说,“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通过终点思维和价值思维,和孩子一起确定战略目标,舍弃那些对目标不重要的事,聚焦在那些更能发挥孩子优势、塑造孩子价值的事情上。
这就是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