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时间:2019-11-12 18:3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kr」(ID:),作者袁斯来,由袁斯来、吴梦启,编辑杨轩,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短短 150 天,华为手机转危为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kr」(ID:),作者袁斯来,由袁斯来、吴梦启,编辑杨轩,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短短 150 天,华为手机转危为安。

「2019 年手机发货已经超过两亿台!」华为手机总裁何刚在 10 月 22 日发出一条充满感叹号的朋友圈。2 亿台是个标志性数字,约等于其去年全球的出货量。

在它最危难的 5 月,华为遭遇了巨大危机:被美国列入贸易管制实体清单,谷歌因此对华为暂停安卓等技术支持,其中包括谷歌地图、YouTube、Gmail 等海外用户重度依赖的应用。任正非把华为手机业务比喻为一架飞机,被「击中了油箱」。

这是前所未见的危机。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以 2018 年为例,华为手机出货量近一半在海外市场。其中欧洲又是华为粮仓,不仅在海外出货量中占四成,而且真正打出了高端形象:去年 Mate 20 Pro 的售价突破了 1000 欧元,和苹果、三星并驾齐驱。

2019 随之成为中国手机业惊险、格局剧变的年份。

西方不亮东方必须亮。一位渠道商告诉 36 氪的结论是,「整个中华区就是(华为的)生命线。」

这加剧了今年中国手机业的艰难境况。以华为 Mate30 为例,余承东定下的销售目标是 2000 万台,对应 800 亿以上货值,这基本要靠中国国内市场来消化。

由此,原本已经萎缩中的中国手机市场,在 2019 年更是竞争压力备增。中国手机业原本可能要三五年慢慢进行的洗牌,被急剧浓缩到一年中:OPPO、vivo、小米等公司,近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大跌两成上下。

「今年中国手机市场直接从 hard 模式,进入 hell(地狱)模式。」一位手机业人士对 36 氪总结。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冬春之交:风向转变

2018 年 12 月,华为 CFO、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在万里之外的一座西南小城,这件事波及到了一位小老板的生意。

春节前,这里一家华为销售商下错了订单,多订了 400 台荣耀手机,荣耀的销售人员不想退单,老板只好作为库存囤起来,焦头烂额,以为砸在手里了。想不到春节一到,人们涌到店里,华为很快售罄。作为华为的「嫡子」,荣耀手机也被一抢而光。

除了苹果以外,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表现出对一个品牌的如此狂热。「(以前)客户买什么是会被卖场员工左右,现在很难,进来就说要买华为。」一家线下连锁高管告诉 36 氪。这种指名购买,业内称之为「点杀」。

很多零售店老板发现,春节后,这样的「点杀」很快汇聚成势,开始搅动既有的手机渠道格局。

春节原本是 OPPO 和 vivo 的主场。一名 OPPO 渠道商对 36 氪介绍,一般从上年末开始,OV 各大线下门店就会大张旗鼓开始预热,店面物料、户外物料都会陆续准备就绪,线下分销商们也会提前备好货。春节大促的时候,OV 的旗舰机几乎独享被「点杀」的待遇。

这正是 OV 多年延续的爆品路线,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发一款手机,打春节、暑假两个时段的促销。用一位中型零售商的说法,过去,OV 的主力机型一推出,「就会感觉(整个市场)是他们的节奏。其他所有品牌都被压着打。」

今年情况却不太对劲。

OV「广告+推销」的线下套路似乎突然失灵。「品牌高空宣传,下面搭配销售团队拉动,让你原本想买 A 的产品买成 B 的产品,现在消费者不接受了。」 上述零售商对 36 氪表示,现在是消费者觉得该买华为,「你怎么说我都不会变。」

渠道商嗅到了风向的转变,叛逃迅速蔓延。

春节刚过,一家大型渠道商就迅速把分部的负责人聚齐开车轮会,连 PPT 都免了,一家家分店的财务和负责人上台,言简意赅地只说「店」和「人」这两件性命攸关的事:现在手里多少店?盈利情况怎么样?哪些可以改华为?什么时候改?改起来有什么困难?

对于有渠道经验和资源的零售商来说,换产品、重新装修门头店铺不过是十多天,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小城的华为店就遍地开花。

「在线下零售店,往年前 3 个月利润占比基本都要占到整年的 50%,今年一看,Q1 只挣了全年的 20% 到 30%,」一位业内人士向 36 氪介绍,如果剩下三个季度延续这个态势,就意味着利润砍半,渠道商自然慌得很了。

对经销商来说,一睁眼就是成本。一般来说,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商圈,100 平米手机专卖店的前期装修和备货成本通常是 25 万,每个月租金约为 2 万。而一线城市成本还要翻倍。

现在,只有卖华为能将这些钱挣回来。

也不只是情绪使然。华为不仅高定价、高提成(18% 左右)——一位代理商总结:「卖几百台就很好赚钱了」——而且今年的销售流速远高于其他品牌。

一位一线城市渠道商对 36 氪称,今年初几个月,华为在该地每个月有 20% 至 30% 的增量;一位新一线城市渠道商则表示,华为去年每天销量在 16 万-17 万台左右,但是去年末到今年初,日销量就猛增到了 23 万-24 万台——增长约 40%。

「我们就是靠这两款机子(Mate、P)活着。要挣钱只能靠这俩。」一位南方城市的零售商如此表示。

一名中型渠道商说,他附近城市一家当地最大苹果店,「做得很艰难,改华为就挣钱了。」

考虑到中国区智能机大盘第一季度萎缩了 3%,华为双位数的增速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短短的两三个月,国内手机市场「华米 OV」四柱鼎立的平衡格局已经被打破。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 数据来源:由 IDC 提供,36 氪整理

这场剧变,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结果:去年底发布的 iPhone 定价过高,导致在中国出货量大幅下滑,跌幅高达 2 位数,性能和定价最为接近却相对合理的华为手机成了它最大的替代品;小米去年底停发新机;而在中高端市场,相比 OV,华为的产品能力更被认可。

另一方面,虽然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广告牌上从来没有「为国争光」这类话,然而,外部环境的剧变,也的确给华为打了「非常伟大的廉价广告」。「它(美国指控华为)可能对华为好与坏还不能区分,但是把华为的知名度提高了,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有个华为,感谢美国政府给了我们宣传。」任正非今年 3 月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华为清楚,国际情况仍不容乐观。

据第一财经杂志报道,在去年中兴事件后,华为内部就开始了「消 A 计划」,A 指的是美国,所谓「消 A」也就是要替换美国的物料。

华为已经在加紧囤货,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断供」。不能替代的零部件,华为希望有一两年或更久的货。一位内存条代理商曾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2018 年开始,内存条严重过剩,大家手里都压了很多货。华为却在今年 1 月一次性买了数百万条国外品牌的内存条。

华为内部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任正非春节后在武汉研究所的讲话,措辞显得尤为慎重。「我们不管身处何处,我们要看着太平洋的海啸,要盯着大西洋的风暴,理解上甘岭的艰难。要跟着奔腾的万里长江水,一同去远方,去战场,去胜利。」

春季:危机,调头

整个春天,在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中,业内人在等待着华为调转枪头。

4 月,渠道商们就已经听说,华为有一批货会「从海外回流」。具体来说,一般摄像头、屏幕这样的核心零部件都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订货,华为在海外销量一旦减少,意味着这些核心物料和供应链产能只能放在国内消化,销售重心也必然会转移回国。

靴子摇摇晃晃,终于落地是在 5 月 16 日,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20 日,谷歌暂停就安卓和其他服务为华为提供技术支持和协作。

大西洋的风暴还是来了。

谷歌断供的速度之快,有些出乎华为意料。余承东 5 月在接受美国 The information 采访时,用「震惊」(big surprise)来形容自己的反应。「我简直不敢相信,美国政府会限制安卓。这是一个消费产品,和网络安全问题无关。」

起码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完全摒弃谷歌。据 The information 当时报道,华为内部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内部称之为 Z 计划,后来被证实就是 10 月对外发布的鸿蒙。然而,在 2019 年 5 月时,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离准备就绪还差得很远。

谷歌断供可以说直接命中华为手机业务的油箱。他们只能「拿棉纱把 ‘油箱’ 漏洞堵住,剩下一点油,还要继续飞。」

华为是国内品牌中为数不多在海外高端机市场打出了声量的公司。在欧洲市场,华为 2018 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23.6%,只比苹果低 2.4%。一位经销商现在还记得,Mate7 时代,欧洲缺货,有个法国华裔回国,专门到他那里背了两台手机带回去。

余承东去年也信心满满,声称 2019 年四季度有机会超过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公司。

但据《朝日新闻》报道,在日本,禁令后一周,华为手机市占率就从 15.3% 掉到了 5%。据《纽约时报》报道,禁令出来后一周,欧洲两大运营商沃达丰和 EE 就宣布不会在英国售卖华为 5G 手机。Canalys 分析师 Mo Jia 估计,6 月华为在阿联酋和英国的出货量较 4 月份下降了约 80%。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 数据来源:由 IDC 提供,36 氪整理

余承东承认,美国制裁让华为的日子「真的变得很艰难」(really a very tough time)。

就在他这样感慨的同时,中国南方一位连锁渠道的员工发现,当地的部门和办事处,多了不少来自华为总部的生面孔。

一家华为供应商对 36 氪说,他在 5 月下旬接到了邮件,华为的预定订单取消了,给海外手机生产备好的几十吨物料,国内产品没法用,如今只能堆在仓库。虽然他之前也心里打鼓,但真取消订单,他觉得「还是太突然了」。

据彭博社 6 月报道,华为预计海外市场智能机出货量将面临 40% 至 60% 的下滑,销量减少 4000 万至 6000 万部。

华为的幸运在于,中国国内仍然是一个有巨大容纳能力的市场。

早在 4 月底到 5 月初,华为内部已经提出了「渡江战役」。华为全国代理商普天太力,在网上曾经放出渡江战役的动员会图片,众人合影背后拉着条幅——「华为亮剑耀中华,雄狮怒吼过大江」。

多名华为渠道商对 36 氪说,渡江战役中提出今年要把华为的市场份额做到 50%。这也符合余承东公开提出的目标:今年国内每卖出两台手机就有一台是华为。

一位做了十多年手机的人士还记得,知道这个消息后,业内一片震惊,「50% 什么概念?诺基亚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 50%。」

夏季:强攻中国

「渡江战役」让整个渠道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36 氪从多个信息源了解到,5 月开始,华为手机在部分市场要销售的量,至少增加了 2 倍,有的地区能达到 3 倍。一位线下中型渠道忍不住抱怨,「之前卖掉 1000 台,(接下来加量到)提货 1100 台;现在卖掉 1000 台,渡江战役要你接着提走 2000 台。」

渠道商的库存周期明显拉长。一般来说,21 天周转天数是正常水平,苹果畅销款库存周期是十多天。但是「渡江战役」开始后,根据数名线下经销商的观察,产品一波接一波过来,上一波刚刚卖掉,下一波新货又到库,自己地区的华为手机库存周期拉长到了 35 天-40 天。

这些货里,有 nova4e,也有去年的 Mate20 系列,也有今年 4 月刚上市没多久的 P30 系列。

最终,华为的掌控力,还是来自于技术力和产品力。

P30 对这场战役贡献良多。它最大的亮点在摄像头,用的是索尼独家定制摄像头 IMX600,进光量比普通的提升了 40%。华为对媒体称,为了解决色彩偏差的问题,华为团队主攻算法和图像信号能力处理,和索尼配合了一两年时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华为成功反攻不应简单归因为所谓的「爱国心」,说到底,还是华为「产品可以」:这是一种综合做工、芯片、摄像头、电池、散热、系统顺滑度……的整体感受。

经销商对 36 氪说,很多人一进店就问有没有 P30,「点杀 P30」的人络绎不绝。华为官方数据称,P30 系列(包括较为便宜的 p30lite)销量破千万台用了 85 天,去年 P20 销量破千万,用了 147 天。

由于 P30 紧俏,华为能对一些渠道直接提出要求,给自己的政策必须要优于同价位对手。在一家大型的连锁渠道,卖一台 OPPO 或 vivo 手机,促销员积分是 40 分,P30 则是 80 分。

P30 让渠道商赚得心花怒放,但以新带老也是业内规则:想要拿到厂家最新产品,必须要帮着消化老品库存,论功行赏,干得好的渠道,才能拿到更多紧俏货源,比如 9 月发布的 Mate30——这款旗舰机研发费用不菲,据华为手机产品副总裁李小龙的说法,其总研发费用约 21 亿人民币,耗时 18 个月,投入人员约 3000 人。

今年的挑战史无前例,尤其是 Mate 系列。今年手机整体大盘下跌,大家发新机的速度都在加快,此前渠道有一年的时间消化老 Mate 库存,今年 Mate30 提前发布,留给渠道的时间只有 10 个月。

这样一来,渠道商靠新机型赚到的钱会吐出去不少,一台 Mate 20 可能亏去两三百,一台保时捷版可能会亏去 1000 元,「以前比较轻松挣钱,现在压力大。」一位渠道商对 36 氪表示。

在短时间内销量放大到如此地步,业内历来少有,厂商可以说是在钢丝绳上行走。如果渠道商铤而走险,串货乱价会导致价格体系全盘崩塌。

业内历来的潜规则是,拿到了货之后会扔一部分给倒买倒卖的黄牛,以快速回款。这些贩子则会把货卖给跨区的小店。厂商虽然知道甩货的情况,为了平衡和渠道的关系,只要不太过分,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但今年的华为不敢掉以轻心。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串货,一旦失控,价格会出现雪崩式下滑。无论是早年的联想还是后来的魅族,都曾经因为库存管理不善,未能控制住渠道串货,导致重创。

为此,华为反复向渠道商强调,要「保证渠道干净」。

5 月开始,一位渠道商忽然发现,华为派了两倍的人手,专门来盯每天的数据变动,甚至会精确到每台手机的流向:卖给了谁?是否在省内激活?如果不是,为什么会流窜到外地?他告诉 36 氪,华为的人每个星期起码来两次,每天还要在微信沟通,「像警察一样管控市场。」

「以前有问题会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告诉你,口头警告,现在天天告诉你哪里出问题了。如果不维护好,可能把货先停了。」这位渠道商表示。

每周,华为都会通报情况,也会告知哪些商家又被处罚了,也会出整改方案。据一位线下人士的说法,如果在本地激活的手机数量低于 80%,意味着有部分货源流窜到了外地,就是不合格,会扣掉一部分返利。

南方一个当地首屈一指的渠道商,因为乱货,被停止供应了 1 个月的货。此时正处于暑假旺季,对商户来说,打击显而易见,可以说「杀不容情」。

华为零售点井喷,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渠道商在高库存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不能串货,自然只能多开店。

这样的压力下,渠道的当务之急就是卖货、卖货、卖货。

「我的货都是真金白银提回来的,资金使用率要周转起来啊,必须要把它(卖出去),消化越快,就赚得越多。」一位渠道商告诉 36 氪。华为一般提供五周价保,如果 35 天消化不出去,很可能会亏损。

当然,华为也尽可能给予渠道商支持,包括针对 B 端发力,鼓励每个经销商成立行业团队,甚至会把一个城市上规模客户的名单作为弹药提供给他们。

况且,即便今年渠道商们压力陡增,华为产品的高流转和高提成仍然让他们前赴后继。

这是华为发起的一波强攻。一些华为核心代理商中,年初华为销量占比只有 6 成,到年中已经达到了八九成。

根据 canalys 的数据,2019 年第二季度,华为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 38%,和巅峰时期的诺基亚并驾齐驱。

夏季:OV 小米反击战

整个行业弥漫着不安的情绪。

在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的第二天,5 月 17 日,雷军接任小米中国区总裁。雷军上一次冲到前线,还是在 2016 年小米供应链遇到了大问题,销量暴跌 36% 之时。小米中国区总裁一职去年末由王川出任,按照小米的原计划,王川原本至少要干满一年。

「老雷上任就说了,华为市场份额一定会大幅增长」, 小米一位内部人士对 36 氪说,雷军是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意思就是大家不要怕,我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而华为的这波强攻,首先冲击 OV 的线下阵地。

5 月,OPPO 店迎来了关门潮。「五一以前是销售的旺季,旺季都挣不到钱了,对未来更加没有信心。」 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另一位三线城市渠道商也表示,本地综合卖场七成改成华为门头和华为专卖店了。

有的大型渠道管理人员把应酬时间基本都排给了华为的代理商,把 OV 转给了自己的下属去负责。私交好的会在私下透底给 OV 的人:「华为是主力,你是替补,如果华为的某个区间的产品断档了,会推你的产品」。

一名业内人士对 36 氪表示,OPPO 一些区域的渠道已经裁掉了 15% 的促销员。一部分渠道员工今年可能不会再一次性拿到几十个月的年终奖了,开始逐渐实行起日常绩效为主,年终奖为辅的薪资模式。

「真是没想到(渡江战役)会这么猛。」一位 OPPO 的员工感慨。

所有调整都因此加速。

OPPO 和 vivo 都开始实行窄渠道运营,即特别紧俏的版本,只放给少数最重要的商家做,保证让他们挣到钱,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核心阵地。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接受 36 氪等媒体采访时说,9 月刚刚上市的 NEX3,是有史以来「相对渠道最窄的」产品。只放在一些高阶店和企业店,全国不到 1 万个。

一位 OPPO 内部人士表示,他们份额的确下降了,但是远没有到所谓的断崖式下降,毕竟「还有人和阵地」。「人和阵地」是指,OPPO 和经销商紧密捆绑,只做一个品牌。OPPO 的很多代理商从 DVD 时代一直跟到现在,有的身家高达二三十亿,短期一两年的亏损,他们能够也愿意承受。

但保核心渠道商只是防守打法——手机大盘持续萎缩,OPPO 原本从去年开始,就在主动关闭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型门店,转入 shopping mall「品牌升级」——产品升级、挤压千元机市场、挤压线上市场,才是 OV 的进攻。

最出人意料的是,OPPO 停掉了畅销 6 年的 R 系列,从零开始做一个新系列——Reno。Reno 和 OPPO 过去的风格迥异,至少现在还没有请代言人,没有撒钱冠名综艺,简洁的审美风格明显在靠拢年轻人,更有性价比一些。当 OPPO 越来越被认为是「厂妹机」、「高配低价」时,新产品线是看似激进、但也合理的一步。

Reno 的首场发布会赶在华为 P30 发布前一天召开,但问题在于,Reno 的十倍变焦版首销时间,却比有同样功能的 P30 迟了整整 1 个月。在分秒必争的手机行业,这意味着隔了一代产品。

结果,Reno 产能爬坡的第一个月,一名供应链厂商就感觉情况不妙——本来一个月能消化完的物料,只用掉了一半。他告诉 36 氪,Reno 系列做到 400 万到 500 万,生产就逐渐停下了,Reno 原本的野心,是打个开门红,做到 1300 万台。

「同配置,同价位,4 月份出,你还能跟 P30 打架,5 月中你才出,这就是慢了。」一位 OPPO 员工说。

为了救场,OPPO 立即上马了几款千元机。原本给一个供应商定的千元机产能是 700 万台,一口气加到了 2300 万,做到明年才能做完。

这实际上与 OPPO 一贯的品牌定价有冲突,并让小米承压。

一位业内人士对 36 氪透露,OV 两家今年千元机的份额都在暴涨,年中分别已经占了整体市场的 30%。小米每个月在千元以下价位段,都会被挤掉 100 万台。小米副总裁卢伟冰 10 月在接受 36 氪等媒体群访时也表示,OV 两家在千元以下「入门机」市场中,占比已经达到 50%-60%。

OPPO 加码千元机,重新开打机海战术,正是市场厮杀惨象的折射。

仅是 5 月,中国手机业就有 6 场发布会。一位供应链人士则解释,「以前能卖 1000 万台,今年一款只能卖两三百万,怎么办?只能多出花样。」

除了加码千元机,OV 今年还在往线上进攻,在小米的根据地抢市场。小米 9 今年初刚刚上市一周后,vivo 旗下的互联网子品牌手机 IQOO 就正面迎了上去——IQOO 的外观、配置、营销模式,乃至定价,都在复刻小米的套路。OPPO 则把旗下的 realme 从印度召回国,在 5 月发布了第一代产品 realme X,跟红米贴身肉搏。

5 月的剧变,更加速了 vivo 的线上进攻,使得今年 618 的电商大战更加惨烈。

IQOO 在 5 月先降了一次价,到了 618 时,直接降到比小米 9 便宜近 300 元,此时距离 IQOO 上市还不到半年。

一般来说,618 促销遵循一个节奏降价:第一周预热,到手机品类日和 6 月 18 日当天降价力度再加大,其他时间最多降价 100 左右,但 vivo「上来就降个 250」。一名业内人士说。

这传达出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OV 也开始杀价了。「之前你什么时候看到过 OV 杀价?」一位供应链人士对 36 氪说。

618 前,一名手机电商渠道人士对 36 氪透露,每一家大厂商都和京东签署了 3000 万以上的框架协议。但其中 vivo 最猛。在京东的广告投放上,一般大家会买基础的流量资源包,但 vivo 的广告在京东 618 的页面随处可见,包括焦点的轮播、超级品牌日和各种广告位。一位行业人士评论说,「vivo 买资源包真的是不眨眼。」

另一位人士对 36 氪透露,vivo 旗下的线上品牌 IQOO 给电商渠道的提成能达到 18%,超过了华为的 10%-15%。36 氪对此向 vivo 求证,vivo 表示不予置评。

最后的 618 京东战报显示,vivo 没有单品上榜。但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vivo 的 618 电商销量相比于去年同比增长 121%。

当 OV 向千元机和电商渠道挤压时,小米则在挤压家电业。4 月,雷军公开表示,大家电业务是小米未来 10 年发展的核心拼图。随着 10 月冰箱的发布,小米的品类几乎已经涵盖了大型「白电」和「黑电」。

根据小米的财报,米家空调今年上半年卖出了 100 万台,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量同比增长 69.5%。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在 IoT 里找增长的同时,小米也试图突破线下渠道。雷军上任后,小米内部很快成立了 4 个调查组,到各个地方转悠,找老板喝酒,听各方的意见和想法,这几只队伍不属于中国区,由雷军亲自从其他部门调人。

然而,即便拼命反击,但 OV 小米依然与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大盘齐跌——第二季度整个市场的跌幅达到了 6.1%,比第一季度又多了一倍。

至于苹果,到了今年年中颓势仍然都没有好转。渡江战役之后,高端机市场更是被华为攻占。第一手机研究院的孙燕飚提供了一组数据:苹果 4000 元以上手机的市场占比已经从 70% 降到 5、6 月的 41%;华为则从 20%,到 6 月已经超过 50%。」

只有华为一枝独秀。根据 canalys 的数据,第二季度华为的出货量增加了 31%。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 数据来源:由 IDC 提供,36 氪整理

秋季:技术和全球化

对于国产供应商而言,今年却是一个难逢的机会:以华为手机主导的国产部件替代,突然开始加速。

今年开始,不少华为员工走出办公室,调研供应链上的国内厂商,管摄像头的出去了,管屏幕的出去了,管手机背壳背板也出去了。

一位供应链投资人向 36 氪介绍,华为的人甚至深入到关键部件的上游,比如说像屏幕厂商的上游,华为需要摸清楚有哪些可以配合屏幕厂,以及如何配合。「一些设备厂商,或者是原材料厂商,他们也得去调研去认证。」该人士说。

据一名相关人士透露,一家去年业绩营收还是 4000 万的元器件公司,今年就号称要做到 8000 万,其中绝大多数订单都来自华为。

但同时,国内手机供应链气氛也紧张了不少,以前华为给规格和要求,供应链照做就行,不合格再修改。到了今年,他们恨不得一周就出一个版本。「时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会逼着供应链做更快。」一名供应链人士如此表示。

华为也在加码扶植国产供应商,甚至会派驻不少内部人员驻场,和供应链一起提升品质。「以前大家考虑的就是材料成本,对于质量、后续检测这些附加成本都不会考虑。现在华为的中高端机做起来了,对这些供应商期望还是比较高。」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华为的大动作,也激活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一家手机部件厂商需要做新技术测试,明确只会找国产的厂商。「哪怕现在不够格,也要培养起来。」上述供应链人士告诉 36 氪。

业内还流传一个段子:以前某厂商调研一家供应商,内部回去讨论的结论是这家还不行,和国外同行比有差距,今年再去调研,就交口称赞「还是国内的好」 。

「阵痛期过了之后,供应链的格局会变化,国产比例肯定会上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关键元器件,国内厂商还欠缺能力。

人脸识别解锁作为最近几年最大的一个手机技术进步,可以用 ToF(立体深感镜头) 实现。索尼握有 ToF 镜头的核心元器件「前置 IMX518 传感器」,易于后期调试,因此受到追捧。

争抢「非常可怕」,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有厂商直接找到一家供应链,要求他们出两套方案,如果能抢到索尼 IMX 518,就用 A 方案,抢不到就退而求其次。业界这种方案一个投入起码在百万元级别,其中一笔钱肯定会打水漂。

华为在争抢中获胜,在 Mate30Pro 上搭载了这颗传感器。目前高端旗舰机能迈过千万量级的,除了苹果、三星,只有华为。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订购量大,P30 的 3D 方案,华为和索尼谈下的芯片价格更为优惠,低于业界通常 10 美元以上的价格。

在一名业内人士看来,华为在 ToF 这项技术上颇为激进:「华为会主动和产业链去沟通,一起来把成本降下来,或者把性能提上来;其他几家,可能未必愿意主动去引领,会等产业链成熟了以后,直接采用。」

一位前述经销商对 36 氪说,华为的城市经理会常常和他聊华为的技术,聊华为的前途,其他厂商更多的则是和他聊最近要出什么新款。「靠外观卖钱,有什么技术含量?这个有什么意义?」 因此,他卖了自己的房子,又贷了 200 多万,开了 3 个华为店,押注华为。

这恐怕才是华为主导这场突变背后的力量。

不过,说华为已经彻底渡过难关还为时尚早。7 月 30 日,华为发布半年报。以往的发布,只是在官网更新,今年却请了 100 多家中外媒体到场。华为董事长梁华表示,海外市场手机的销量已经恢复到之前 80%的水平,但他也说「终端产品这个大洞怎么补」这个问题,还在加紧解决。

梁华所指的是,google 安卓系统和生态,这个「大洞」补起来尚有难度。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华为可能被迫要把鸿蒙系统用在手机上,但培养 app 生态怎么也得两年。任正非在 7 月公开演讲中也提醒,「CBG(消费者业务部)可能会遭遇艰难的 ‘长征’。」

新品汇聚的 9 月每年都是手机行业的高潮。今年 iPhone 11、华为 Mate30、小米卖 19999 元的 mixα、OPPO 的 Reno2、vivoNEX3 都在这个月亮相。

虽然余承东在 Mate 30 发布会上说华为手机芯片这次「干翻了苹果」,但当 iPhone11 把价格定在 5000 元区间后,iPhone 又变得畅销起来,线上预约量突破了百万,9 月,iPhone11 销量是华为 Mate 30 的 3 倍(Mate 30 发售时间比 iPhone 11 晚一周)。

技术创新和随之而来的品牌红利,至今依然让 iPhone 享有殊荣。

10 月,华为宣布,今年前三季度,其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 26%。在今年的特殊外部环境下,这算是难得的胜利。

不过,在一个市场处于衰退期时获胜,恐怕也未为胜也。

技术进步才是真正的发动机。眼下,大家都希望 5G 能带来新动能。雷军一到乌镇互联网大会,就到处测试 5G 信号,连发了几条微博播报速度,又在演讲中劝大家赶紧买台 5G 手机,为 5G 手机小米 9Pro 打广告。

直到现在,华为在海外的难题还未解决。当今年 9 月华为发布年度旗舰机 Mate 30,以及昨日发布 Mate 30 5G 版时,华为官方既没有公布在欧洲的售价,欧洲发售时间也语焉不详。

虽然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遇阻,但手机产业依然是中国各产业中,相当有全球竞争力的一个。据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所言,Redmi 已经开始进攻欧洲运营商市场。OPPO 在 8 月变更组织架构:不再区分中国区和海外区,统一为全球市场,从前分别负责海外和国内业务的副总裁吴强和沈义人,也分别变成了全球的营销和销售负责人。Reno2 首发的地点也放在了印度而非国内。

2019,中国手机惊变 150 天

▲ 数据来源:由 IDC 提供,36 氪整理

十四年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乐观地写出了《世界是平的》,畅销一时。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化、世界分工给世界经济带来红利,而这本赞叹「全球化」的书,无疑击中了这种高歌猛进下的乐观情绪。

如今日益以邻为壑的局势下,也许到了对此怀有警惕的时候:世界并不完全是平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