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安卓手机的价格飞速上涨,如今甚至已经比肩苹果iPhone。但不少网友对于“国内智能手机售价高于iPhone”一事并不理解,甚至开始质问其中国本土厂商,凭什么把手机价格定这么高?由于华为是中国唯一的国产高端手机品牌,也因此受到这些网友的“重点关照”。
在“国产手机售价超iPhone”相关热门话题下,有网友质问华为手机凭什么卖那么贵?随后引来大量网友跟随互动。在互动评论中,点赞最高的是“爱国加成”。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无意义的构陷我并不认可,如果将粉丝和自媒体的“口嗨行为”归结为华为官方行动显然是没有道理的。那么这篇文章我想和网友们聊一聊,华为手机到底贵在哪里?
第一、华为手机热销是因为爱国?
有些人总喜欢将华为手机业务的成功归结为国内民众日益高涨的爱国情绪,但这种说话毫无真实数据支撑。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2017年,华为手机海外销量6000万台,国内9000万台;
2018年,华为手机海外销量1亿台,国内1亿台;
2019年Q1,华为海外销量3000万,国内3000万;作为对比,2018年Q1华为国内2120万,国际1810万。
从以上数据可见,华为手机业务在制裁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的发展势头甚至比国内还猛一些。那么,这么多海内外用户难道都是因为爱国才购买华为手机的吗?这显然不可能。
第二、市场不认为华为手机贵
在说华为手机售价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商品定价是一个市场行为,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在产品定价的基础上,如果市场反应高于企业预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那就说明该商品不贵;反之,如果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那就说明产品卖贵了,需要降价处理。
那么从华为手机近几年的热销情况来看,显然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说明市场并不觉得华为手机贵。如果你觉得华为手机贵,那可能只是你的个人反应。换句话说,华为手机能卖这么贵,完全是众多消费者决定的。
第三、消费者买的是产品体验,不是产品零部件
许多人单从零部件成本来判断一台手机的贵与不贵,这种看法过于狭隘,也并不专业。配置参数确实是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参数越高,产品体验越好。如果只看参数的话,苹果手机早就无人问津,小米手机早就世界第一了。
华为手机之所以能够卖得这么贵,又卖得这么好,技术实力才是根本。
以华为自研的麒麟处理器为例,虽然华为研发的麒麟9000处理器如今在纸面参数上完全不弱于高通最新旗舰处理器骁龙888,但是在以前,麒麟处理器的参数是不及高通同代产品的。
但自研的好处是,产品端可以给芯片端提出各种要求,从而让处理器的调度达到最佳状态,能够更好地控制功耗。比如华为在自研芯片上,可以用不同的业务、进程或不同的方式将功耗管理分为十几个梯度。甚至可以轻松深入到协议层或者芯片的最底层,一点点找出问题,通过算法优化、定制开发,将芯片的实力完美地发挥出来。
而其他厂商大多采用第三方芯片平台,因此几乎无法深入到芯片底层进行调校。这也是为什么麒麟处理器有“冰麒麟”的美称,而高通骁龙处理器大多数时候被称为“火龙”的原因。
自研处理器也可以让华为手机实现其他品牌手机无法达成的功能体验,比如华为多屏协同功能。虽然小米也有类似的功能,叫做“小米妙享”,但是无论是从功能复杂程度还是延迟进行比较,华为都要更好一些。华为多屏协同功能的延迟在40毫秒左右,而小米妙享的延迟在120毫秒左右,用户体验差距极大。
除了处理器的深度调校以外,华为在闪存、外观辨识度、质感、手感、软件、影像等方面都在进行比友商更深度的创新。华为自研SFS1.0闪存的读写速度比友商的UFS3.1快了数倍、华为P/Mate系列的外观设计、配色时常引领全行业跟随;全屏翻译、AI字幕等软件功能丰富实用等等。
第四、产品之外的成本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购买一款电子产品绝不会只看产品本身,而是会考虑售后、品牌信任感等各个方面。而品牌信任感的建立则需要大量成本堆砌,渠道建设,质量保障,服务体系和营销推广都缺一不可。如果一款手机再好,没有方便的售后渠道,想必你也会再三考虑一番。
华为和苹果能够占据国内6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或许是因为它们比其他厂商更强的地方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这些产品之外的东西。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未来想要进入高端市场同样需要依靠品牌影响力和认同感的建立,而不只是所谓的硬件堆料。
第五、凭什么国产手机就不能卖高价?
许多人质疑华为手机价格高只是出于一个非常狭隘的想法:国产手机不配卖高价。对于这类人,毫无理由地认定“国外的月亮比较圆”,我的看法大抵是缺乏民族自信。大部分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一直经营低端产品的生产,但现在随着国力强盛,技术不断发展,如果仍旧只发展低端产业就与我们的大国形象不符了。
此外,长期生产廉价低端组装产品也不利于国内民众工资水平的提高。要记住一点:我们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如果所有企业都去做低端组装产品,那么我们也会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陷入长期无法自拔的“中等收入陷阱”。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能够加入到与华为、苹果、三星的竞争中,去争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