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石金博联合其他5个初始合伙人成立了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可是,在最初的几年内,李群自动化举步维艰。
公司没有自动研发的产品,靠国外的机器无法打开市场;而接的单子,不是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科技革新,被客户拒收;就是没能泛起什么浪花,既没有收益,也没有名气。
困境之下,还有2个联合创始人离开了团队,公司一度面临倒闭的风险。
可危难之际,石金博主动站出来担任公司总经理,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公司成为业界黑马,而她也被称为,世界级轻量机器人的领军者。
一路走来,石金博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甘,是创业的种子
和大部分人一样,父母的叮嘱伴随着石金博的成长。
从小,她的父母亲跟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毕业后,再找一份好的工作。
很多人对此都没有任何异议,石金博也是如此:“在以前,我对这样的人生道路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思考或质疑。”
但是,与大部分人不一样的是,石金博聪明伶俐,上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妥妥一名学霸。
虽然高考失利,让她无缘进入自己理想的清华园,但是,她还是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硕连读项目。
如果没有意外,毕业后,她一定会进入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然后找个好老公,结婚生子。
可是,2005年大四那一年的一次暑假夏令营,让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开始觉醒。
那是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一场暑期科技夏令营活动,石金博回忆当初的情形,仿佛历历在目一般:
“这场营期长达42天的夏令营,让我有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地,包括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的优秀营员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懂的东西,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无知。”
“这些促使我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仅仅是为了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结婚、生子,如此过完一生?还是,可以有别的不同的体验?“
这样的思考,让原本准备按部就班过日子的石金博,蠢蠢欲动。
而她在哈工大的深圳研究院读研时,认识了哈工大的客座教授李泽湘,让她看见了一丝未来的曙光。
名师,是创业的契机
李泽湘这人有多厉害呢?
他早年曾经赴美留学,是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构学和制造科学的专家。
他还被聘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还是湖南大学校长顾问、兼职教授,还是多家高科技相关产业的董事长。
除此以外,他还与汪滔一起,成为首次荣获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的中国学者。
而这一奖项,是全球工程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他常常教导学生,要用学到的知识做对国家有用的事情。
这一“经世致用”的思想,深深打动了石金博。
如果说,大四那场夏令营让石金博对自己的生活前景产生了质疑;那么,李泽湘产业报国的理念,就让石金博对未来的出路,有了一丝丝明了。
她决定追随李泽湘,继续攀登科技高峰。
研究生毕业之后,她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师从李泽湘。
为了让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李泽湘时常带着学生满世界的参加各种科技展览及竞赛活动,甚至,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创业项目当中去。
毫无例外,石金博也是这样被李泽湘带出来的。
2009年,石金博跟着导师李泽湘一同前往日本、美国考察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当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的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击这“四大家族“所占领,国内在机器人领域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自然被国外看不起。
从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的石金博禁不住有些气恼:“谁说中国做不出像样的机器人?”
或许,就在此时,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中国机器人,就成为了石金博的目标吧。
调研,是创业的基石
一次,石金博在查阅了全世界机器人公司发展状况时,得到一个结论:
汽车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指日可待,到时候人工供不应求,使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迫在眉睫。
而其他行业也多多少少有这样的趋势,中国未来的机器人会以每年20%-30%比例增长,到2012年-2013年将会全面爆发。
美好的前景让石金博热血沸腾,她推却了学校让她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提议,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1年3月,石金博与导师李泽湘及其他4位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以数学概念“李群”为名的,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最开始的定位是做系统集成项目,也就是将国外的机器人引进来,经过改良调修,卖给国内有需求的商家,以此来对接国内外市场。
因为国外产品在国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即便经过公司的微调,很多根本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没有自主研发新产品,就没有主导权。模式的局限,导致了公司发展陷入了困局。
好在公司接到了苹果公司的一个项目,石金博与另一位团队成员成为主要负责人,一个编写代码,一个负责机械设计。
他们每天至少工作18个小时,累了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躺一会。历时两个月,终于完成20000多行的代码编写后,用时一个半月,按期将样机交给苹果。
苹果惊叹于他们的高能高效,将第二期项目仍然教给了他们。
而这两个项目终于为公司赚得了200万的周转资金。
后来,虽然也零散地接了一些活,但是公司始终没有打开市场,甚至有一次因为交的货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革新,直接被客户拒收,损失惨重。
低迷时期,有两个合伙人离开了团队,石金博也非常迷茫:
“心里直打鼓,因为真的看不到希望,另一方面有舍不得、不甘心。我们明显感到国内明明是有需求的,但依旧彷徨于路在哪里。”
人才,是创业的助攻
石金博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说过:
“方法比知识重要,视野比分数重要。当你迷茫而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就不要选择,多去看,去体验,多了解,拓宽你的视野,这也是解决‘瓶颈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坚持不代表一成不变,遇到失败或者挫折时,要勇于改变方法,绝不要让‘这次导致失败的问题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已’等这样的想法,来束缚你去尝试不同的方法。”
那段时间,石金博主动站出来,担任总经理一职,苦苦支撑着公司的运转。
而在李泽湘的劝说下,他门下很多优秀学生都加入了李群自动化,另外,有着30多年机器人制造经验的重量级人物沙琪,也加入了李群自动化担任公司的CTO。
沙琪一进公司,就指出了公司的致命短板所在:
“第一,只做集成,无法掌握真正核心的技术。
第二,做系统集成,不能只做一个行业。不然这个行业垮了,李群也会受到牵连。
第三,当务之急,是站住脚跟。”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创业之路上,一个经验丰富且独到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
沙琪一席话让石金博犹如醍醐灌顶。
虽然这段时间她也想过,如今的公司即使订单再多,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代理商而已。
但始终没有沙琪想得这么周全和深入,得到沙琪的提点之后,石金博准备给公司重新定位。
最开始,她也考虑过做无人机。
但是,毕竟师兄汪滔的大疆无人机珠玉在前,她自认短时间内无法超越。
何况,大疆已经打出了国际名声,分一杯羹不如自己另寻他路,创造新举。
创新,是创业的底气
通过市场调研,石金博发现,广东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小型轻量级的工业机器人有着巨大的缺口。
而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各个行业、解决特定问题的轻量型机器人。
这一发现,促使石金博将李群自动化投向了轻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
研发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石金博找到师兄汪滔,拿下了大疆不少项目,借此安然度过了过渡期。
2013年,李群自动化更是凭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亮相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的舞台,成为该会的一大亮点。
李群自动化也因此一战成名。
被资本看好的李群自动化迎来了它的春天,几年之内,完成了ABC三轮融资,手握上亿资金。
而石金博也趁热打铁,在宁波成立了宁波李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东莞、深圳、上海分别建有研发中心,实现三地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并将之扩散至海外。
与此同时,李群自动化获得了国内机器人行业30多个奖项,2018年更是进入“China AI 10",成为中国机器人及自动化产业的一匹”黑马“。
而石金博本人也被业内称为,世界级轻量型机器人的领军人物,同时获得了东莞优秀创业女性、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商界木兰等多项荣誉。
不过,机遇与危机并存,石金博也深知这一点:
“任何一个行业从新兴到变革都会有很多玩家。
但大浪淘沙之后,很多行业最后可能只会剩下两三个玩家。
其他的玩家,在行业的并购、整合、转变中,有的被收购,有的消失掉,有的转变为上下游,来完善整个体系。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年。
我们一直都会有非常强大的危机感,要么是从第一方阵冲到前面去,要么就被干掉。
所以,我们必须在接下来的5-10年内,将李群规模做大。“
她甚至声称:“要做机器人行业的北斗星,做那个制定行业规则的人。”
石金博能否做到这一点,只能用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大家如何看待石金博这个人的呢?
-END-
作者:铜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