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价免费拿,包邮送到家,这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频道的宣传语。前几年的时候,
砍价免费拿到底有多香,为什么会引起无数人拼命转发砍价链接,直到去年我真正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才知道。当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苹果手机免费拿的页面,那款苹果手机市场价在9000元左右。当我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心中在想,是不是我中奖了?
于是我按照上面的操作提示转发了一个
在前期砍价的时候,砍价的幅度非常大,当到后面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每一刀砍下去金额会越来越小,我不知道这个苹果手机要想免费拿到需要砍多少刀,但直觉告诉我,这个东西好像没有那么简单能够拿到,并且我也不想做这么一件非常low的事情,找别人帮我砍价,于是我就放弃了。
免费送是真的么,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够把价格砍到零,你就能够拿走,这就是前几年朋友圈有很多人疯狂转发砍价链接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免费送的商品,钱是谁出的,虽然砍价的环节比较麻烦,但毕竟送出去了这么多免费的商品,贵到苹果手机这样的东西,一个商品上万块钱,便宜到一些居家用品几块钱。
接下来就和大家详细说说这中间的商业逻辑,要想了解这中间的商业逻辑,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个词,叫做获客成本,什么叫做获客成本呢?也就是吸引客户到平台上注册一个用户,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一个电商平台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用户,只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你的平台上购买商品,才能够把平台慢慢的做大,要想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投放海量的广告,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必走的道路。于是用户的获取,很多时候会成为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成本开销。
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发展起来,一方面取决于获客能力,也就是 吸引用户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留住用户的能力。你可以通过广告或者其他的方式吸引用户过来,但如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无法很好的服务于顾客,用户也会慢慢的流失,反之,如果你的产品做的足够好,用户购买了一次之后,能够第二次购买,第三次购买,一直在你这里购买,那你就能够形成正向循环,前面的广告成本就能够赚回来。
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很少有公司能够把前面的广告成本给赚回来,因为你要做出一个让用户眼前一亮,忠诚度非常高的产品,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仅如此,目前的互联网流量主要掌握在几个巨头手中,这些巨头往往自带流量,比如提到购物你会想到淘宝天猫京东,提到搜索你会使用百度,提到社交软件,你会想到
除了这些巨头,其他人要想获得流量,广告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成本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下几家巨头公司的获客成本。
这是阿里、京东、拼多多在过去几年的获客成本,阿里的获客成本,2016年是526元,2017年是279元,2018年是390元,2019年是536元。京东的获客成本,2016年是142元,2017年是226元,2018年是1503元,2019年是757元。
假设在2019年的时候,你在京东上首次注册了一个账号,京东其实已经在你身上花费了757元的获客成本。这个成本是综合数字,包括广告成本,公司运营成本,等等。
但你再看看拼多多的获客成本,2017年只有7元,2018年是77元,2019年是197元。这个成本非常低廉,为什么会低廉呢?砍价免费拿这个业务立了大功,尤其是在2017年那个时候,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的用户,在
在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获客成本之后,我们回到砍价免费拿这个话题上,免费的苹果手机是谁出的?
假设一部苹果手机是9000元的成本,按照2019年拼多多197元的获客成本来计算,只要能够带来46个注册用户,拼多多就可以赚回来了。一部苹果手机通过砍价免费拿业务,拿到46个新用户,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难。
同样是46个新用户,拼多多只花了9000元,而阿里需要花费24656元,京东需要花费34822元,很多事情没有对比就么有伤害,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要远低于阿里和京东。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就明白,这些免费送的商品都是怎么来的了?
类似同样的逻辑有很多,比如有些app会推出走路送钱的业务,也就是说你下载了app之后,每天只要走路到一定的步数就能够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可能是几块钱也可能是十九块钱,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当你通过走路获得了一些金钱之后,用户是没有办法直接提现的,而是可以用这部分金钱在app上购买相应的商品,这样一来,app的运营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
所以,很多商业现象,看着毫无逻辑而言,其实背后都是有一定套路的,如果你看不懂,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八鱼,欢迎(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