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元旦假期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在新能源车圈里,每个月的第一周,基本上都是各家新能源车企争相晒出成绩单的日子。当然了,愿意主动晒出成绩单的,成绩肯定都不会差。
似乎这几天加入到报喜行列的车企比上月更多了。在11月份,蔚来、理想和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5,291、4,646和4,224台,三家同时都创下了自家单月交付量的新高。其中蔚来前11个月的累计交付量达到了36,721台,理想和小鹏都分别达到了26,498台和21,341台,成绩可谓相当的喜人。但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星期内,这三家新势力的股价都莫名其妙大幅跳水,市值跌掉了不少。
除了这三家新势力带头领跑之外,在11月,另外的三个品牌表现也相当不错。其中威马11月销量为3,018辆,零跑销量为20,32辆,哪吒则交付了2,122辆,都实现了同比的大幅增长,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已初步形成。
不过相比起这几家新势力的成绩单,传统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就显得霸气许多,因为宏光MINI EV在11月的销量,竟然高达33,094台。换句话说,宏光MINI EV一个车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上面提到的这6家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之和。此外,比亚迪汉(DM+EV)的总销量也达到了10,105辆。
两个字:霸气。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能在这大好形势下存活下来。这周里,又有一个新能源车企倒下了——众泰汽车旗下的众泰新能源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我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倒下的新能源品牌了,但不一样的是,众泰新能源并不是什么造车新势力了,甚至算得上是国内比较早的新能源车企业了。
可以说,众泰新能源是有过高光时刻的。早在2008年,众泰就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并且到2017年时,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此外,众泰新能源汽车当时还拥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我翻查资料看到,当时网上报道这研究院研发队伍达500人,包含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海内外高级人才100多人。
所以2017年底,福特还和众泰还成立了合资公司,目的很明显,就是冲着众泰新能源这块去的。但现在看来,福特当时真的看走眼了。
汰弱留强还在继续,所以现在去讨论中国品牌能不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真的实现弯道超车还为时尚早,但至少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品牌目前是明显占据了上风。
但从明年开始,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就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了。我始终认为,大众的新能源车,将会是所有品牌都不能轻视的对手。
在上个月发布了ID.4X和ID.4 CROZZ之后,这星期大众又有新动作了。
前几天,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因为大众汽车通过增资,已经持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75%股份,所以江淮大众“改旗易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套路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在华晨与宝马的合资公司里面,宝马同样也是持有75%的股份,只是宝马还没有让合资公司改名罢了。
先抛下江淮日后的发展不说,大众控股这家合资公司的目的,已经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上说的很明显了:“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南北大众两个电动车工厂的产能,加上大众安徽公司的产能,大众真的是准备要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上大干一场了。
虽然国产的ID.4系列车型还没上市,但大众ID.3在欧洲却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在10月份,也就是在欧洲上市后的第二个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超越了雷诺Zoe排名第一,而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的销量只有不到2000辆。
而最近有消息指,ID.3明年也将会由南北大众分别引入国产了。在15-2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大家觉得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能抵受住来自大众的攻势吗?
新能源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令不少目前在燃油车市场比较弱势的外国品牌,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前几天,现代汽车集团在一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以及全新的高速电机和电池系统。按照现代集团的介绍,E-GMP平台是专为电动汽车打造,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可达3.5秒。
最特别的是,E-GMP平台首次搭载了“减速器隔离开关”(EV Transmission Disconnector,动力分离装置),可根据行驶情况,在2WD和4WD驱动模式下自由转换。换句话说,需要日常可以只使用后驱模式增加续航里程,需要更强性能的时候才切换为四驱模式。
在续航能力方面,在NEDC工况下,充电一次可行驶600km。同时E-GMP平台搭载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统,采用超高速充电设施时,14分钟内电池可充至80%,意味着充电5分钟就能行驶100km。
按照现代集团的计划,2025年前就要推出11款纯电动汽车,所以我掐指一算,等于从2021年起就是平均每年接近3款新车的节奏了。
2021年起,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就开始密集上市了,而现在离2021年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在剩下的这二十多天里,还会有什么更有意思的新鲜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