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K12领域(曾经)的知名品牌学霸君倒闭的消息火爆了教育圈,很多人认识它,应该始于从一款拍题软件,学霸君也是我手机的第一款拍题软件,曾经的备课神器。
如果说倒闭还不算一个太贬义的词语,那么在教育行业里,尤其是对包含课程板块的公司来说,“倒闭”极大概率可以和“跑路”划上等号。同样,此次学霸君盛传倒闭,至少到现在为止,结果估计也将是满地鸡毛。
从大量老师、班主任、规划师的发声来看,此事的“鸡毛度”还不低。
教育企业倒闭伴随而来的是肯定包括处理员工,家长剩余课时费等问题,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钱。就应了我们的一句日常玩笑,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没钱咋办?牺牲的是谁?难道是老板?难道是资本方?还不就是员工和家长!
面对喧嚣尘上的传闻,截至目前,学霸君官方尚未表态,但疑似学霸君创始人兼CEO张凯磊27日晚间在一个群聊里的说法基本坐实了传言:
这件事情还没盖棺定论,且看事态发展吧。但鉴于行业特征和资本游戏的规律,你很难不对此持悲观预期。
为什么资本其实是在伤害教育什么是资本游戏规律?
最近这些年,当某个领域被资本盯上的时候,往往会衍生出数个“玩家”,背后是各种投资者。由于不缺钱,这些“玩家”的玩法一个比一个壕,不惜砸钱换市场,我们自小接触的成本控制论被砸个稀碎。得益于此,消费者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内享受资本砸钱的红利,直到这几个玩家扛不住,崩了。当玩家越老越小的时候,意味着竞争越来越少,直至一两家胜出者“垄断”市场。
这时候就是资本无情翻脸,翻倍讨回成本的时候了,消费者基本没法选择。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外卖市场,现在黄色公司已然获胜,尚存的蓝色公司似乎都不太给力,当年以红色公司为首的竞争者早已消失,大额补贴一去不复返。于是,频频传出的黄色公司一再上调外卖抽成,逼迫商家在黄蓝之间二选一等消息。
而现在,你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公交站台的广告是什么?在看各种资讯app的时候经常弹出来的广告又是什么?
没错,是教育广告!国家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准日益提高,对教育也更舍得投入了,教育无疑是一门增速极快,市场极大的产业,它早在几年前就备受资本青睐,现在温度有增无减。
与其他行业不一样的是,教育行业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垄断之后的提价,而是其预收款模式以及教育对人的极度依赖。
无法解决的老师问题首先,教育行业不是工业制品,只要研发出技术和制造出设备就可以量产,它是人与人的行为,每一个教育环节,都需要人来参与。
其次,和其他更多需要人的行业,例如外卖员、司机等不同的是,一来老师的门槛相对比较高,尤其是优质的老师;二来司机需要依托一辆车,外卖员需要和餐厅连接才能产生工作,而老师什么都不用,甚至在自己家、学生家、麦当劳都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三来外卖员和司机业务单价低,靠的是走量,而老师上课单价高,量也有限。
上面这一点决定了,外卖员和司机都无法做自由职业者,无法做个体户,他们不可能自己找到大量的单子,必须依赖中介(平台)派单,而老师却可以。我身边的很多老师,都曾在大机构供职,后来自己跳出来成立工作室,或者几个老师联盟成立工作室。这是因为同样上一节课,自己上课和在机构任职的收入,可以达到3~5倍,并且时间更自由。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重要的是这个老师我喜欢,至于这个老师是新西方的老师,还是学又思的老师,抑或是自由职业者,又有何干?况且,去掉机构这个“中间商”拿走的70%的差价(毫不夸张),同一个老师家长,家长费用必然更低,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机构给到老师的薪酬普遍不高?因为老师从来不是机构的核心资产,销售才是——尽管你们看到的广告总是标榜名校名师,但很显然,那只是因为要迎合消费者(家长)。名师会有,但数量占该机构所有老师的比重非常低。
名词解释:销售——在教育机构里一般称作规划师、班主任。
这同样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留住好老师必然要高薪,而预算给了广告和销售,何来那么多钱给请那么多的名师?如就老师而言,没有经验的时候我抱着学习和积累的心态为你打工,倘若看不到升职加薪的可能,并且我翅膀已硬,凭什么要被你一资本家剥削?纵然你画的饼非常漂亮,也敌不过闪闪发光的毛爷爷。
既然如此,为什么机构不把资源投在老师身上?没办法,老师是内在的,只有学生过来了,上了一段时间的课,才能感受到,而如果不投入宣传,销售不给力,连体验老师的机会都没有。同理,做生意口碑当然重要,但踏踏实实通过老师教学换口碑太慢了,有时候不是领导不想做好口碑,而是他们拿了金主爸爸的钱,身不由己,就投资方而言,时间就是最大的敌人。能赚钱,或者有下一个接盘侠就行了,能否教好学生?who cares?
金主爸爸:劳资砸钱是为了让你抢市场的,不是让你卖情怀的,放下你的狗屁教育理想,给劳资抢人!
预收款成了家长头上的镰刀什么行业的公司倒(pao)闭(lu),最容易激起浪花?例如前段时间跑路的蛋壳公寓,跑路天天有,为何它火了?类似的还有健身和教育行业,只要是有点规模的公司,跑一家火一家。原因不难理解,他们普遍实行预收款模式。
本文的主角学霸君,是题库大战的其中一个胜利者,按理说应该发展得挺不错,但翻看其融资历程会发现,其最近一次融资已是2016年年底的事情。
和传统线下机构更为不同的是,线上机构烧起钱来,钱根本不是钱,区区一亿美元,那都不是事儿。四年拿不下融资,还想活下来?也未免太看不起线上教育了吧。
在报道这件事之时,不少媒体纷纷用了类似这样的标题——“在线教育红利”。
什么时候红利不知道,但有两点可以肯定的是:
第一,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目前仍在摸索,现在看似华丽的用户数据,一旦不烧钱了能否持续是个未知数;
第二,即便有红利,那也只是投资者的红利,和消费者毫无关系,甚至投资者的红利,就是消费者的“失利”,不然,红利从何而来?
所以,像学霸君这种融不到钱了,实力比不过有互联网企业背景的教育公司能怎么办?金主爸爸没钱了,只能自己赚啊!于是,回到传统的卖课时模式成了不二之选。
其员工的反映如果属实,这已经涉及到法律、道德的问题了。很遗憾,预收款就是具有这个属性,一旦经营不善,家长缴纳的这些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预收款,必然成为老板填窟窿的不二之选。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了九千八百七十三次,在线教育确实解决了地域问题,但却延伸出了上课质量这个同样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说,上课的参与者是人,包括学生和老师,即便老师再好,学生浑浑噩噩,又有何用?你指望一个在学校上课不听课,作业也不做的学生,周末对着电脑听一个远在两千公里外的老师讲课,而且还可能是录播的,能听进去?太傻太天真了吧?
当然,资本不管,能忽悠一个是一个,先忽悠进来体验,然后重金给销售轰炸催单,只要你交钱就行了。
效果?成绩?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