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科学家牵手电影人?科影融合还需要一个好生态

时间:2020-12-04 16:2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如何架起沟通影视界与科学界的桥梁?如何鼓励电视电影中加入更多、更好的科学故事和角色?10月22日,2020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上,一个

  如何架起沟通影视界与科学界的桥梁?如何鼓励电视电影中加入更多、更好的科学故事和角色?10月22日,2020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上,一个名为“科学与影视融合发展论坛”现场,人头攒动,往年的专业年会今年有了点小变化。

  好的科普生态会让科学家做科普更有价值

  中科院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学普及工委主任王元卓是本次分论坛的主席,在他看来,这样的分论坛议题设置,有更深用意。“我们把科学圈的、影视圈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碰撞,各自说出自己的诉求,彼此才能互相帮助和支持”。

  王元卓介绍,论坛希望创造一个影视界和计算机科学界共同交流的平台,在保证两者间的正常交流的同时,让计算机科学为影视行业的技术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让科学元素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中,借力传统媒介和优秀影视内容进行科学普及,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CCF科学普及工委会或许是科影融合的一个试验场。在王元卓看来,科普工委会要通过创建一个平台来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当影视圈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帮他找到对口的科学家,同样地,当科学家有需求,需要将一些科研进展可视化呈现的时候,我们同样能找到对应的人才和机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论坛当天,CCF科学普及工委还发布了一项“群星计划”,拟招募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体系与结构(含计算机原理)、网络与宽带通信、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方向的具有科普潜质的领域专家,纳入“群星计划”专家顾问库。计划旨在提升专家库成员科普创作和科普传播技能,构建面向计算科学领域的新型科普方法体系,为我国科学普及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科普不仅仅是公益的,我们更希望,能打造一个专业的、良性发展的科普生态,让科研人员参与科普也能获得社会肯定和价值认可”,王元卓补充,“这其中也包括经济价值”。

  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的发起人王姝有自己的视角,“和计算机学会合作发起群星计划,可以有效解决科学家科普资源从哪来的问题,当有一天科影融合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我们能做到有矿可挖,而非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

  科学发展和影视发展相互赋能

  今年7月23日,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科学顾问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就科幻电影事业发展颁布的指导性文件,简称“科幻十条”。

  这一政策被期待国产科幻大片的观众寄予厚望,有了科学家服务的国产科幻电影或许就能插上科学的翅膀?不过,王元卓不太认可科学家为影视服务这个说法,在他看来,科学普及和影视发展要融合,更恰当的关系一定是双向和相互赋能的。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加入会让影视有更多的知识输出,且这些知识是正确的、科学的,甚至展望和幻想的未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可信的;另一方面,影视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科学发展和科普,影视化的表达能让科学得到更好的支撑。

  作为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的发起人,王姝曾在科学家和影视人两个群体中做过大量的调研,对两个群体的差异感受颇深。在她看来,科学界和影视界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甚至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但尽管如此,一部影视作品,有没有科学家的参与,还是会对影视的质量有质的区别和影响。“尽管这个影响有多大,目前没有最够大数据做样本来支撑,但此前国内两部科幻剧的不同结局或许可以窥探这一影响。”

  在相互赋能的过程中,王姝认为,有一个群体必不可少,且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翻译。“对于影视界的创作者而言,有了科学翻译会更易吸收和理解科学知识,而对于影视创作者提出的问题,科学家借助科学翻译可以正确理解并解答。”(记者宋雅娟)

来源: 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