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足国之道 节用裕民

时间:2020-11-27 17:5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党建工作局(巡视办) 曲奕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不是小事,而是事关民生大计、社会风尚引领、红色文化继承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党建工作局(巡视办) 曲奕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不是小事,而是事关民生大计、社会风尚引领、红色文化继承、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无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我们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的殷殷告诫,始终做到勤俭传家、尚俭治国。

  节约粮食,事关民生大计。“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国内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特别是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等因素,即使在农业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总体还是趋紧的。从国际上看,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许多粮食主要出口国或叫停或收紧粮食出口,引发了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之一就是全球范围内“极大规模”的饥荒。

  节约粮食,事关社会风尚引领。从古至今,粮食一直被视作富民安邦的基础。漫长的农耕历史,让中国人养成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高尚品质,惜民力、吝谷物的风尚千古赓续、深入人心,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饭碗端稳了、餐桌丰富了,消费需求也从“生存”转向“美好”。但就总体而言,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贫攻坚仍在进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唯有崇俭戒奢、接续奋斗,把俭以养德的中华底蕴继承好、发扬好,民族复兴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节约粮食,事关红色文化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我们必须传承的优良革命传统。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和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盆肉丸熬白菜汤,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平时饮食标准更是坚持四菜一汤。有时用脑过度,他最奢侈的一点要求也不过是一碗红烧肉。朱德终其一生都在坚守和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960年10月30日,他还作诗一首,把勤俭节约上升到了真理的高度。诗中这样写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了表率。我们要站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的政治高度,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节约粮食,事关可持续发展大局。一个不能勤俭节约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不懂厉行节俭的社会,也难以长治久安。粮食虽然连年丰收,但危机意识不可丢。因为餐饮浪费不仅仅意味着浪费了大量食物,更意味着生产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所投入的大量能源消耗。把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减少损失和浪费就等于增加粮食生产,就等于节约水土肥等资源,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国之大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意蔓延的当下,提出粮食节约问题,实则关系长远。在全体人民中加强艰苦朴素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风尚,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树立节约意识,进而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做到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