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三高”的危害,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除了“三高”,还有个“一低”——低骨量。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样,骨质疏松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隐藏的健康“杀手”,不易察觉却危害极大。
2018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也指出,目前全球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每三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我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2%,知晓率却只有7%;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提升至32%;1/5男性、1/3女性将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1年内死亡。
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而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那么,骨质疏松与补钙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
A.
骨质疏松,不易察觉却危害极大
摔个跤、弯个腰就发生骨折,听起来似乎很夸张,可是却常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很可能就是老人患了骨质疏松,骨头变脆了,得护骨了。很多人听说过骨质疏松这个病,但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有数据显示,超过9成患骨质疏松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骨折。张文宏教授表示,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慢病。“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手受到一些轻微的损伤,有些时候就是碰一下,就会发生骨折。对于老年人,骨折较难愈合,会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除了人们熟知的由于年龄的增加和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外,临床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还有多个方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提示,疾病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有甲亢、糖尿病、性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障碍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抽烟、喝酒、不爱运动及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还有家族史等原因。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建民介绍,多数骨质疏松是静悄悄发生的,在初期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明显症状,但是骨钙和骨量却在慢慢流失。大部分患者都是发展到骨折以后才来医院的。“最明显但是又易被忽视的一个症状,就是身高缩短了。此外,如果出现了驼背的情况,也要警惕骨质疏松。”所以,建议45岁的女性和年过50岁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有抽烟、嗜酒不良习惯的人群,检测年纪要适当提前。
B.
防治,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
虽说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防治骨松得尽早开始。如果在人体的“骨骼银行”中有足够多的积蓄,从小就注重补钙,即使以后“啃老本”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刘建民教授解释,30岁前,或者说20岁前谁的储备越多,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越小。比如说停经以后,或者老年时期出现骨质疏松,与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的骨量峰值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的骨量峰值,指的是要在儿童青少年的时期,获得足够的骨量,达到一个峰值的骨量,这样即使随着年龄增大出现了骨量丢失,那么出现骨质疏松的时间点,也会随之延缓,极大降低老年时期的患病概率。人体骨量约在30岁达到峰值,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因此护骨要趁早。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绝对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要尽早的让自己的骨骼达到峰值,提高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值,这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重要。
C.
预防骨质疏松要会合理科学补钙
谈到“骨质疏松”,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钙”的补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段涛教授介绍,女性怀孕哺乳期和更年期这两个关键的节点要特别注意补钙。一般有两个原因造成,首先,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时候,会吸收母体的营养,包括钙离子等元素,形成胎儿自身的骨骼发育。如果不注意营养和钙的补充,生的孩子越多,骨量流失就会很严重,妈妈们就会过早患有骨质疏松。其次,更年期女性在绝经后,往往雌性激素呈断崖式下跌,会造成骨的大量丢失,女性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调整饮食,提高钙摄入量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指出,最核心的膳食来源是通过乳制品。乳制品的钙吸收率比较高,是非常重要的钙来源。基本上100毫升奶能提供100毫克钙,而且比植物性食物来源的钙更容易吸收。《中国居民每日膳食(2016)》中建议的钙摄入量是:成年人800毫克/天;青春期的青少年1000~1200毫克/天;孕期、哺乳期女性以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1000毫克/天。
此外,推荐在正常饮用牛奶的基础之上,由医生指导科学合理的补充钙制剂。对大多数人来说,碳酸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选择。此外,在补钙的同时维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获得维生素D效果最好,建议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间晒15分钟太阳,一定要到室外晒才有效。据《健康时报》
案例
40岁女子因骨质疏松摔骨折
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年轻的骨质疏松患者大有人在。周女士40岁 ,走路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本以为没啥大事儿,结果胸背部持续疼痛。不能是摔坏了吧?周女士来到市三院就医,完善X光和核磁检查发现周女士胸椎骨折。这个检查结果大大超出周女士预期,随后的骨密度检查显示,周女士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与60岁的老人差不多。
40出头,正值壮年,谁能料到会骨质疏松。最后医生为周女士做了椎体成形术,在日后的生活中,周女士需要格外注意,谨防跌倒。
三院脊柱创伤疼痛病房副主任李仁波表示,人体一般在30岁到35岁达到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而后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丢失。而骨质疏松带来的直接问题是骨骼承重能力降低,易出现骨折,将会严重影响骨质疏松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都应进行自测。
据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号
来源: 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