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月
10年前的盛夏,我从北大政治学系毕业,回到重庆工作。入职以后,领导和同事们每天带着我,奔走在农村的坡坡坎坎,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宣传政策、办理低保、发放救助、调解纠纷。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反差,常让我无所适从,恐慌焦虑。不久,街道安排我参与商圈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担任一个拆迁小组的副组长。居民的不理解与刁难,满心委屈,心疲时有过向领导提出辞呈的想法。
一天快下班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搀扶着一位老人家走进我办公室,径直朝我走来。老奶奶双手拉着我的胳膊,嘴角微微颤着,双眼噙满泪水,直直地看着我,没有言语。我连忙一边倒茶一边对她说,老人家您别着急,有事坐下来慢慢说。老奶奶噙着泪仍然不言语,旁边的小女孩哭着告诉我,6年前镇上修高速公路,占用了他们家的农房和土地。他们用补偿费用到城里买了房。这次商圈拆迁,他们的房屋属于规划建设范围,面临二次拆迁。奶奶是聋哑人,爷爷瘫痪在床,爸爸在工地摔断了腿,日常行动依靠轮椅。妈妈在一家茶楼打工,微薄收入要养活全家。这次拆迁还房之后,家里连买必要的家什用品都非常困难。家里是清水房,按规定是拿不到装修费用补偿的。来找我们就是希望能按装修房的标准兑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
当天夜里我辗转难眠。老奶奶那双写满无助、充满期待的眼,始终浮现在我的脑海。第二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去老奶奶家入户核查。我们看到的,是远比小女孩描述更令人心酸的场景:昏暗的灯光,几件必要的家什,桌上未吃完的白粥和咸菜,阳台上堆砌的废旧矿泉水瓶和纸箱片……
我立即向主任汇报这一户的实际情况,领导充分肯定并支持我们提出的个案化安置方案。我们终于给予了老奶奶一家高于清水房标准的安置补偿。还为他们送去困难慰问金,协调办理低保补助,向小女孩所在学校申请助学奖励。
拆迁安置协议集中签约那天,老奶奶又来到办公室,双手紧握着我的胳膊,双眼噙满泪水。然而,从她眼里,我读到的不再是无助和悲凉,那里面有了清晰的微笑。临别时,老奶奶用力地往我怀里塞了一双手工鞋垫,鞋垫上绣着淡雅精美的荷花。我不忍拒绝她的深情厚意,笑着收下了这珍贵而厚重的礼物。
看着老奶奶的背影,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往下掉。中国如此之大,需帮扶的何止一家,一己之力如此微小。我只是坚守了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初心,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责任,群众就给我如此郑重的“感恩”。
实践是最深刻的教材,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老奶奶那双眼,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庄严承诺,更是千钧责任。
6年前的隆冬,我通过遴选考试,告别基层父老同事,到省直部门工作,进入全新的人生阶段。工作环境在变,工作岗位在变,身边的人事在变。惟有内心的信仰、情怀、风骨不变。夜深人静之时,独处畅想之际,老奶奶那双苍老、期待的眼时时浮现脑海,让我时刻不忘初心,追求真理,敬畏正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政法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