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打理葡萄藤。记者 冯开华 摄
10月的宁夏贺兰山东麓,一派繁忙景象。酿酒师忙着用新摘的葡萄酿造美酒,酒庄附近的农民则忙着给葡萄树剪枝,以便在严寒来临前埋土过冬。
十多年前,这片广袤的土地还多是茫茫戈壁。2011年,为发挥贺兰山东麓独特的资源优势,宁夏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长廊,这片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终于走出“深闺”,吸引众多海内外资本前来“掘金”。
如今,戈壁滩已是藤蔓万顷,葡萄飘香,成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9.2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261亿元。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说,贺兰山东麓产区影响力日益凸显、产业带动力持续放大、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一张靓丽名片。
戈壁滩上长出百亿级葡萄酒产业
1984年10月,年仅21岁的俞惠明和7个同伴从河北秦皇岛学艺归来。地里新种的葡萄挂果了,但厂房还未建好。于是,8人买来100多个腌菜坛子,试着手工酿造葡萄酒。4个月后,酒酿成了。
彼时的俞惠明并未意识到,这千余瓶酒会被载入史册,标志着一个新兴产区的起步。
葡萄酒素有“七分原料,三分酿造”之说。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7°-39°,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热系数佳,黄河灌溉便利,砂石土壤,富含矿物质,产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等特征,足以酿造出与世界著名产区媲美的中国风格葡萄酒。
然而,葡萄藤长得很慢,一个产区的形成更需要岁月的沉淀。
俞惠明说,从玉泉葡萄酒厂到西夏王,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孤军奋战”,而国内市场不成熟、行业标准缺失更让其步履维艰。
很多人走了,但俞惠明选择了“坚守”,因为企业滞销的原酒在外国人收购灌装贴牌后居然一瓶能卖268元。“这让我相信宁夏能产好酒,只是目前品牌不够亮,走不出去。”
2011年,面对严峻经济转型压力,宁夏选择将葡萄酒产业作为突破口。为此,宁夏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葡萄产业发展机构,并出台一系列鼓励、规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
政府的推动力和政策的支撑力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底气。诸多葡萄酒业界人士都有共识,近十年是产区发展的“黄金岁月”,吸引了保乐力加、酩悦轩尼诗、张裕、长城等国内外资本来建酒庄、做基地、搞经营。
酩悦·轩尼诗夏桐酒庄总经理苏龙说,贺兰山东麓优越的风土条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集团最终决定在宁夏投资建设在中国的第一个葡萄酒项目。
2011年5月启动建设,2014年9月第一批夏桐起泡酒正式上市。“中国夏桐酒庄的建成填补了国内传统法起泡葡萄酒酒庄的空白。”苏龙说。
“掘金”的酒庄很快捧出一瓶瓶优质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评价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2013年,贺兰山东麓被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版块。
“拿奖拿到手软”是这些年贺兰山东麓酒庄的真实写照,先后有50多家酒庄的上千款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顶级大奖,葡萄酒更是远销法国、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外酿酒师逐梦热土
追逐优越风土条件的还有酿酒师。对他们而言,贺兰山东麓是“最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35岁的廖祖宋是西鸽酒庄的首席酿酒师。6年前,他辞去澳大利亚一家名庄的酿酒工作回到宁夏,和酒庄庄主张言志一起建设葡萄园和酒庄,意“酿一瓶宁夏风土的好葡萄酒”。
廖祖宋说,澳大利亚的葡萄园建设很完善,他难有机会再去深入了解葡萄种植知识。“那时我只是会酿酒,不能称为酿酒师,因为真正的酿酒师一定要了解葡萄从种植到酿造各个环节的知识。”
在西鸽酒庄,廖祖宋从头开始,全方面参与葡萄园、酒庄建设,酿酒工艺设计,“太兴奋了,这才是我梦想中的酿酒师之路。”如今,西鸽酒庄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葡萄酒100多万瓶,产品畅销全国。
“我们这一代酿酒师的视野更宽阔,获取信息能力更强,所以更应酿出最优质的葡萄酒,丰富世界消费者的味蕾。”廖祖宋说。
和廖祖宋不远万里回到故土酿酒相比,法国人吉利的选择像是一场“逆行”。
51岁的吉利出生于波尔多酿酒世家,18岁开始学习酿酒。2000年,他邂逅了远赴法国学习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的宁夏姑娘高源,并擦出爱情的火花。两人在当地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
2007年,高源只身回到宁夏,与父亲一起创立“银色高地”酒庄。5年后,吉利追随而来,担任妻子家族酒庄的酿酒师。他用家族使用的法国传统酿造工艺,酿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葡萄酒。
“我在这里很快乐,不仅是因为为家人做事,更因为酿葡萄酒本就让我乐在其中。”吉利说,他很看好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成长性。
目前,宁夏已引进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的60名国际酿酒师,并聘请美国、英国等25国冠军侍酒师作为所属国家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广大使”。在这些酿酒师看来,贺兰山东麓产区还很年轻,未来随着更加精细化管理和酿酒技术进一步提升,这里的优质葡萄酒一定会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葡萄酒+”放大紫色梦想
赵亮是北京一家小众自驾游公司负责人,前不久和7名驴友不远千里来到西鸽酒庄。“我们都很喜欢红酒,去过波尔多一些老牌酒庄。这是第一次来宁夏,但发现不管是酿造设备、技术还是酒的品质,都完全不输国外,我们准备带些酒回去和朋友分享。”赵亮说,除美酒外,酒庄住宿休闲体验也让他们觉得很有特色。
西鸽酒庄的外墙是模仿古代城门设计,原料都是贺兰山的废石,在外围环境的打造上也尽量保留当地原本的地貌特色。酒庄实行预约制,尽管每间客房每日价格在千元左右,但22间客房几乎总是满员。
“我们主要接待葡萄酒经销商和爱好者,其实做旅游不是为了赚钱,核心还是为了葡萄酒销售,希望游客参观后都能成为葡萄酒的粉丝,主动为我们推广。”张言志说。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葡萄酒产区,旅游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一家家或欧式,或古典,或现代风格的酒庄已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世华说,现在宁夏酒庄年接待游客达到60万人次以上,对于扩大产区知名度、拉动葡萄酒消费至关重要,葡萄酒旅游已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风景和元素。
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际博览会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荣获“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称号。“立足独特的资源,贺兰山东麓将全域旅游与葡萄酒两大主导产业完美嫁接,实现了有机融合,为葡萄酒创新发展找到突破路径。”亚洲侍酒师学会主席林志帆说。
不只是旅游,随着持续深入发展,宁夏葡萄酒产业带来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约9亿元;产业发展使贺兰山东麓35万亩荒地变成了绿洲,也带动绿化及防护林建设;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酩悦轩尼诗夏桐(宁夏)酒庄的葡萄园里,47岁的劳务经纪人张鹏飞正带着100多名工人给葡萄树剪枝。“他们全是从山区搬迁来的移民,葡萄园的日常工作不太繁重,女人就能干,每天能挣100块钱左右。”他说,酒庄打工收入稳定,很多家庭都买了小汽车,一到冬闲大家也会买上几瓶葡萄酒犒劳自己。
作者:□记者 艾福梅 赵倩 马思嘉 谢建雯 银川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