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水滴筹启示录:平台模式让公益变了味

时间:2020-10-12 15:23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每经评论员涂颖浩最近,有人拍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一时间,舆论哗然。近年来,诸如水滴筹、轻松筹一类的互联网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最近,有人拍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一时间,舆论哗然。

近年来,诸如水滴筹、轻松筹一类的互联网平台方兴未艾,会员人数与日俱增。从其成立初衷来看,平台将熟人社交圈运用到众筹领域,试图为求助者打开一道希望之门。这原本是一件于各方都有益处的创新之举,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相关平台更是数度沦为众矢之的。

以水滴筹为代表的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平台频频曝出“诈捐门”,如女子诈捐得钱后炫富等。前一阵子,另一家互联网筹款平台轻松筹还针对自家“爱心会员”实施电销套路,粗暴的保险变现方式引发广泛争议。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公益活动“变了味”?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构建场景、流量变现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新风潮,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2017年以来,互联网众筹平台更是纷纷谋求持有保险中介牌照,开发与场景相结合的保险产品,以实现对既有资源的挖掘。

然而,商业场景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与非盈利性质的公益事业,在业务拓展和激励机制等层面,都存在天然差异。流量平台披上了公益的外衣,便俨然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当其真面目被一次次揭开,民众的善心和好意便在一次次的诈捐事件中逐渐冰消瓦解。

诚然,新兴事物有其探索期,但不容忽视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大病救助筹款平台的商业模式将社会公益与商业场景开拓杂糅,以盈利模式捆绑了公益行为。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我们看到,此类平台一方面一直在强调,如何持续完善其审核机制、保障资金运转的安全、迭代升级风控机制,但另一方面问题却在不断曝光,并一次次挑战民众的心理底线。

我们认为,问题根源就在于以流量和变现为导向的平台模式,天然就很难在资料审核等方面履职到位,以解决网络众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规则和操作流程可以不断完善,但在不断触及民众底线的情况下,“水滴筹们”要考量的应当是“下一次是否还能被谅解”。

解决之道在于公益事业应当回归公益初衷,并基于这一初衷来设计、完善审核制度、激励制度。如此,才能保证公益不变形,不负公众的信任与托付。以“公益”之名,行“构建商业场景”之实,结果反而可能是两头落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