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陈拯 李晓玉
来源:钛媒体(ID:taimeiti)
何志会走进一间陌生的办公室,就像一位猎人步入一片丛林。他的猎物是隐藏在暗处的眼睛和耳朵:针孔摄像头、窃听器。
环顾四周的同时,何志会熟练地戴上白手套。地上是几个黑色拖箱,他逐个打开这些箱子,拿出里面形状各异的检测设备一一安装、调试。
“狩猎”开始,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角落和缝隙,也不会放过出现在这里的任何一个物体。1个小时后,办公室的主人就会知道,这个办公室有没有被窃听或偷拍。
何志会今年44岁,是一名安防从业者。近14年,何志会的人生跟“窃密”息息相关。
2005年到2008年,他是一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家侦探。2009年,国家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他因手握几份他人的通话清单和一些个人信息而获刑7个月。遭遇挫折,他坚定转型,成为一名反窃密猎手,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被侵犯隐私的个人提供反窃密检测服务,同时研发、销售反窃密器材,与窃听器、针孔摄像头、定位器背后的人展开较量。
私家侦探的“黄金时代”
2005年,何志会30岁,他结束了军旅生涯,和3个战友相约来到深圳,想要在这个遍地机会的地方闯荡一番。
深圳带给他巨大的落差感。从部队出来,没有工作经验,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保安一类岗位。“收入太低,不现实”,何志会不甘心。
一次,他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私家侦探的报道,报道里对私家侦探的描述,使他联想起自己在部队的经历。他觉的很有意思,经过摸索他成了“深圳头一批”私家侦探中的一员。
他有三项业务:取证、寻人查址、追债。
女人雇他拍摄丈夫出轨的证据,男人委托他寻找妻子婚外情的实锤。
债务纠纷,法院判决后被告跑路,原告请他调查跑路者的踪迹。
夫妻离婚,女方失联,男方无法探视孩子,要他帮忙查找女方住址和孩子下落。
生意人请他追查老赖,企业雇他打假,还有人想“利用”他调查官员。
做私家侦探几年,何志会精通了定位器、窃听器、针孔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住宅里、办公室里、车上,这些地方什么位置适合安装,怎样安装最有效,他都熟练掌握。
私家侦探的日常,虽不像影视剧中那样惊心动魄,但也时常伴随着危险。
一次,何志会给一辆车更换定位器,他要先从后保险杠拆下电池几乎耗尽的那个定位器,再装上新的。
这辆车车尾正对着居民楼电梯口。新定位器刚装好,他还没来得及站起来,车主从电梯走了出来。看到一个人蹲在自己车后面,他大喝一声“干什么”,一个箭步冲过去将何志会堵住。
“我手机掉你车屁股下了”,何志会捡起提前扔在地上的手机,这是个“窍门”,先放点东西在车尾下,装好定位器再捡起来,如果被人看见,就佯装在捡东西。
车主正处在某个事件的漩涡,知道有人要调查自己,所以比较警觉。他打电话召来几个人将何志会“控制起来”,并叫人把车开到修理厂检查。
何志会感觉大事不妙,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他担心修理厂找到那枚定位器,而他的手机和自己车上的摄像机里,拍摄了这位车主的很多影像。
半个小时过去,修车工顶起车身检查了车尾和底盘,甚至把轮胎卸了下来,都没发现异样,更没有找到何志会安放的定位器。车主无计可施,将何志会放行了。
这是他做私家侦探最危险的一次经历。装定位器,一般要在10秒钟内完成,何志会说,那次他把定位器藏在那台车的后保险杠缝隙里,十分隐蔽,“那是最好藏定位器也最难被发觉的地方”。
2005年到2008年,何志会做了3年私家侦探,他做得风生水起,最红火时在当时深圳最好的办公物业南山海王大厦租下大间办公室。
对私家侦探来说那是“黄金时代”,也是一个“无序时代”,他们亦正亦邪地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一切在2009年划上句号,那一年,何志会因为“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获刑7个月。
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第253条增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警方从何志会公司的电脑里找到5份通话清单,每份清单上有两百多条通话记录,还从在他的U盘发现了一些信息资料。
“当时是个新法规,对它不是很了解。”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吃过苦头后,“知道它的厉害了,自己也成了半个律师”,“现在管得更严了,一份通话清单两百多条通话记录,要是按照现在这个法律法规的那是非常严重的。”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加大了公民信息的保护力度: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7年,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进行了释义。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都属于“情节严重”。
拆除监听设备
既然安装监听设备是违法的,那就拆除监听设备,何志会下决心转型。凭借自己对这些设备性能和安装手段的了解,他和朋友一起,开始研发销售反窃密设备,并开展反窃密线下检测服务。
2009年,何志会与合伙人一起做淘宝,他们还培养了3个专业的检测团队,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上门检测服务。
反窃密检测的主要客户是北、上、杭、深、广这些城市的上市公司、金融公司,他们之中很多都跟何志会所在的安特保集团签了年度服务合同,检测人员每个月定期上门检测,或者在重要会议召开前上门检测。其他的客户,个人客户占三分之一。
3个检测团队,平均每个月要检测20家公司。预约线下检测服务,预约者先要通过天猫店支付30%定金。跟新客户打交道,何志会通常会求 “考验”:客户可以主动安装一些设备,如果检测员在现场没检测出来,客户不用给检测费用,30%的定金也一并退还。
“有一半人会这样做,放一些东西来考验我们”,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每次“考验”他们都通过了。
检测服务按面积、地区收费不一,广东省内五千起步,省外一万起步。每次检测,至少两人上门,100平米办公室,检测时间一个小时左右。
检测一家公司,时间通常在下班后的晚上,会议室、董事长和总经理办公室、接待室是被检测得最多的区域,检测中重点排查的是窃听器,因为针对企业的窃密,主要是为了获取商业机密。
来到检测地点,何志会环顾四周一圈,熟练地戴上白手套。这双手套,可以保护他手里昂贵的检测设备免受汗液的侵蚀,更重要的是,检测出任何窃密设备,检测员都不可以在上面留下任何指纹。
你们这里上次装修是什么时候,动过哪些地方?最近新添了哪些电器设备?哪些电器设备不是自己采购的是别人送的?正式开始检测前,何志会一定会问客户这几个问题。
最新装修的地方是重点检测区域,新添的电器设备也是重点检测对象。电话机、路由器、空调、电脑主机、绿植、相框、壁画、装饰品、茶几和沙发下面、会议桌办公桌背面、座椅夹层、白板笔、白板擦……这些都是容易被安装窃密设备的位置。
检测中要用到7到8套专业设备,包括频谱分析仪、模拟信号捕捉器、电磁波强弱检测器、长杆摄像头等等,这些设备进口自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有的是何志会和团队自己研发的。
俄罗斯的节点探测仪,价值13万。它相当于雷达,是主动防御型的检测设备,不论窃密设备是否开机,有没有发射无线电波,它都能探测。
它有几种不同颜色的报警信号,可以调整功率,只要被扫描区域出现电路板或二极管、金属、塑料,它都会发出警报。
不过它也有局限性,因为只要探测到电路板、二极管,它就会报警。比如用它来扫描一个正常的电器,它也会报警。如何判断是否为误报,电器里是否真的有窃密设备,经验非常重要:例如观察该电器是否有拆动过的痕迹、缝隙是否正常、灰尘是否存在不正常擦拭等等细节。
除了老式的插卡式窃听器,录音笔是最常见的窃听装置,它有内存卡,可以随身携带,不产生无线电波产生,使用探测无线电波的设备无法检测到它,只能靠节点探测仪的扫描才能扫描到它。
最新的窃听器,通过4G或Wi-Fi完成实时传输,可以自主工作:没有声音的时候休眠,声音达到某个分贝数,就会自动启动,实时窃听并传输数据。
这是第一代的针孔摄像头,使用模拟信号,偷拍者必须在摄像头安放位置周边300米左右范围内布置接收器,并通过遥控控制设备。探测仪器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捕捉到模拟信号针孔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并且不影响偷拍者接收画面。随着数字信号的针孔摄像头出现,模拟信号已经比较少见。
何志会做过的检测中,有20%的客户真正被检出过窃听、偷拍设备,这些设备多数被藏在在办公室、会议室的沙发或茶几下面、座机里,有些私人住宅,因为家庭情感纠纷,一套房子里找出来5个针孔摄像头。
如果客户想要找出安放设备的人,他有以下这些办法:
如果是存储式的录音笔,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走漏消息,放回原处,安装一个监控守株待兔,等待放录音笔的人回来拿。
对于插卡存储式的针孔摄像头,读取内存卡的内容,或许能有所发现。偷拍的人很有可能在试验或者安放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拍进去了。
如果是插电话卡的窃听器,通过这张电话卡,也许能找到安装窃听器的人。
如果是实时传输的针孔摄像头,安装者有可能在设备上留下指纹,报警处理是比较好的选择。也可以调取周边监控查找,或许可以找到嫌疑对象。
当客户看到那些藏在角落和缝隙里的窃密设备,感到意外的人并不多。“其实他们都清楚怎么回事,他们也没觉得意外,而且他心里头也知道是谁装的。”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他了解到,真正报警的人,是极少数。
不管有没有发现,检测完成,何志会都会给出一些防范建议。
定期检查茶几、办公桌下面,这里便于粘贴窃听器、录音笔。
平时在电器螺丝上做记号,定期检查,如果螺丝被动过,很有可能被人装了东西
个人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和充电插头,如果不是自己买的,最好不要使用。
追踪猎物的猎人
何志会走进一间陌生的办公室,如同一位猎手步入丛林。他非常期待能有所发现,就像猎人期待能从丛林中带走猎物。
他把隐藏在暗处的眼睛和耳朵比作狐狸,并享受着做猎手的快感和挑战:不论狐狸多狡猾,我都要命中它,它藏得越隐秘、逃遁得越巧妙,我命中它之后,就越有成就感。
“检测出窃听器、针孔摄像头那一刻,会突然心跳加快,非常激动。”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从业11年,这种感觉没有变过,“也有点像寻宝的人,找到宝物的那一刻,那是非常惊喜的。”
但如果在这一刻表现出兴奋,怕是不合时宜的。
老板,这里好像有一个,你过来看一下,这个器材是不是你们自己的。说这句话的时候,何志会表情平静。兴奋归兴奋,当面对受害者,他断然“不可能觉得幸灾乐祸”。
做私家侦探,使用非常手段调查取证,“匡扶正义”的热情也曾让他内心澎湃,但彼时的“正义”在法律层面却站不住脚。做检测是真正地维护正义,是法律支持的,何志会说,跟侵犯隐私的人较量,给了他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
我请你检测,你检测不出任何东西怎么办?客户这样问何志会,言下之意在说,检出东西才是一种成果。
好比你去医院体检,如果没检查出什么问题,你不可能跟医院说,体检没问题,就可以分文不付吧?何志会跟对方这样打了个比喻,没有检测出东西,就说明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是一个可以放心开会的环境。
有80%的机会,何志会确实是检测不出任何东西的。他说这并不会让他感到失望,虽然一开始他怀着想要找到一些东西的期待。
“通过我们的检测,确定一个地方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这也是一种成就感”,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有一些客户反倒会觉得失落,有的人,他们非常希望我们在他们家里能找出点什么”。
当钛媒体《在线》提出想去实地看检测,采访客户时,何志会断然地拒绝了。
“这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所有有检测需求的人,他的出发点本来就是保护隐私,我们自己在现场都不可能拍摄的。”何志会说,保护客户隐私是做检测的天条,“就算是我们在现场也就是埋头做事,对客户的情况,知道得越少越好,哪怕猜到了,知道了,看破了,最好也要装糊涂。”
何志会接触的客户中,有80%都跟他成了朋友。
从一台车上拆下8个定位器
定位器并不是时刻都在发送信号,它的工作时间是间断性的。比如有的定位器3分钟传输一次心跳包信息报送位置,每次传输时间不超过2秒。
还有一些定位器,有定时功能,只在一天当中某个时间点发送位置信息,发送完毕后即自动关闭。
检测定位器的群体有三种,一种是感情纠纷,一种是抵押车辆,还有就是做二手车的人。
情感纠纷最常见,夫妻的一方怀疑另一方,就在车上装一个定位器。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说,这几年他感觉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以前是男人开车找他检测定位器居多,近几年现在是女人开车来检测的多。
检测无线电波,是目前检测定位器的主流方式。由于定位器的无线电波传输时间极为短暂,加上部分定时功能定位器工作时间不确定,因此检测车辆定位器,耗时较长,有时甚至要48小时才能彻底排查。
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介绍,检测定位器,通常要先分析放定位器的人能否打开车门。
如果无法打开车门,重点就在底盘、后保险杠缝隙等位置。
如果能打开车门,但无法将车开走,那么定位器可能藏在座椅下面、靠背缝隙、杂物箱、后备箱两侧的夹层等位置,这些地方适合安防者迅速地“随手塞”。
如果安放的人有车钥匙,还能随时将车辆开走,情况就更加复杂。
除了无线定位器,还有一种有线定位器,这类定位器可能被安装在车门、脚踏板、仪表盘等夹层中。很多时候,如果怀疑车辆装有有线定位器,就需要在修理厂请电工顺着车辆主线路排查。
伪装的烟雾报警器
何志会的检测客户里,并没有酒店。他分析,出于声誉和成本的考量,酒店几乎不会主动检测,对这个话题也比较忌讳,“酒店流动性太大,今天检出一个,明天换个人住来装了,那怎么办,也不能天天测”。
“住酒店关上灯,通过手机的摄像功能看四周,如果发现红点就是针孔摄像头”,对于这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何志会表示,这个方法对于有夜视功能的针孔摄像头是有用的,但对不具备夜视功能的摄像头则无效,“如果没有检测设备,住酒店想防偷拍,就把灯关掉,只留一个非常微弱的灯,那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是非常不清晰的。”
“装在酒店的针孔摄像头,有的是光感应的,也有定时的,我了解的是,绝大部分是定时的,固定在晚上某个时刻开机偷拍。”何志会介绍,还有一种针孔摄像头伪装成螺丝钉,这类偷拍设备比较容易出现在酒店淋浴间。
前男友在她家装了两个摄像头
这名顾客前后一共找出了2个针孔摄像头和1个窃听器:一个针孔在空调里,一个在插座里,窃听器在她梳妆台旁边的电插板里。她告诉客服,已经确定,这些设备是她前男友装的。
有一段时间,她在家做什么、说什么,前男友都知道,她怀疑自己被窃听了,就买了两个小设备来检测,事情果然如她所料。她感到害怕,纠结要不要报警,客服小健鼓励她报警,给她做起了心理疏导。
“其实不管是什么,一般找出来之后,他们自己都知道是谁装的。”小健对钛媒体《在线》说,虽然只是坐在电脑面前,因为售卖的东西很特殊,他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需求和遭遇的人。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大脑被人监控了,自己想什么,即使不说出来,别人都知道;还有人觉得自己家墙壁里藏了窃听器。
何志会注意到,每过两到三年,市场上的窃密技术和设备就会更新一次。何志会的背后,有一千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他对钛媒体《在线》表示,在这个行业较量,如果研发跟不上,就无法应对窃密技术的突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然,我们不是魔,他们也不是道,何志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