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米模式成功以后,“风口上的猪”理论盛极一时,从企业大佬到资本圈人人都在抓“风口”、赌“风口”。任正非对此很不认同。
01 华为要像“布鞋院士”李小文学习
有一天,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张照片引起了任正非的强烈关注:照片中一位胡子拉碴、脚穿黑布鞋的老人坐在中科院的讲台上发言。
他就是被称为“布鞋院士”的遥感领域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只爱小米粥加咸菜,冷板凳一坐几十年。
任正非当即拍板,让人去北京找李小文做代言人,并提出要给他代言费。
李小文院士一听说是华为,当即表示:我一分钱不要。如果中国能多几个你们华为这样的公司,国家就有希望了。(这是李院士的原话)
随后,华为在《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经济导报》等几十家媒体整版刊发了这个广告,并加上了任正非写的按语:
华为坚持什么精神?踏踏实实向李小文学习。在大数据时代,敢于有像当年挖掘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那样的大视野、大战略、大决心,寻找大数据时代的“巴拿马”“苏伊士”。
随后,华为还把李小文院士的图片挂在每一个研发部门的入口处。
华为正是借着李小文院士的事迹表达了自己不做机会主义,要做大格局、大事业的立身之道。
02 华为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早在1994年,任正非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提出:我们必须要做芯片,如果不做芯片,我们就永远被西方制约在手里。
当时只有几百人的华为,就成立了物理研究部。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做芯片的研究。做了两年,才在实验室把芯片搭建起来,进入演示阶段。
即使起步非常缓慢,华为依然把每年10-15%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发中去,一投入就是30年。在2018年全球的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位列全球第五,是top50中,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BAT通通不在名单之内。
现在除了通用芯片外,90%以上用的都是华为自己做的芯片。连当年卖芯片给华为的朗讯都主动找上门来,希望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前两天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大嘴余承东霸气回应:“我们可以不用美国器件,因为我们做到了完全替代。保持少量的器件,也是和美国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创造价值。”
这不但让国人看到了华为的底气,更撕掉了中国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标签。
03 创新终将进入深水区
纵观很多中国企业,大多数都在寻找近在眼前的机会,依靠资源整合或商业模式,以浮于表面的微创新,快速占领市场。
而敢于大手笔投入在技术制高点上,以10年为期,做深耕的企业则寥寥无几。更遑论20年、30年的长期布局了。
在改革前40年,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帮助中国成为了制造大国,但却始终未能成为技术大国。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所攫取。中国企业始终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而如今随着制造业不断向低端劳动密集型国家转移,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得不上移,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之战,早晚会到来。
真正的大智慧,容不得小聪明。真正的大战略,不是以少胜多的巧劲,而是压倒性的兵力投入。
任正非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