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一般行业里的公司,很多企业在尝试突破和进步,在政策、商业逻辑的制约之下,依然在苦苦求索。而另一方面,有些行业的公司又在创新高。
长期视角下,一个公司的长期股票收益来自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而背后的原因是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的持续性和需求量足够大,企业又有一套满足的方式和方法。
长期来看,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是这个时代下的需求创造的企业。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地产周期、能源结构调整周期、城市化周期、老龄化等等。
高毅:
邱国鹭在多次演讲和分享中提到,自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品牌消费、先进制造这三大板块,以及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两个主题。在他的书里提到过对消费股、地产股、汽车股的理解和思考。
高瓴:
张磊和苏世民的对话中,讲到自己看好的三个方向。
一是科技创新企业。消费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阶段,比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公司,都发展得很快。科技企业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利用技术让生产力更加高效,以科技推动产业创新变革。
二是医疗产业。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我们的社会保障网络里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医疗,其中蕴藏着无限的需求。
三是实体企业型。比如百丽、格力电器等企业,都在不断拓展渠道,把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用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和消费者沟通。我们需要用技术帮助传统企业进一步升级、转型,同时让技术从一个颠覆者变为和谐再造者,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享受技术进步的红利。高瓴也愿意与这些公司一起拥抱变化,向新兴科技敞开怀抱。
睿远:
重仓持股公司包括:东方雨虹、立讯精密、隆基股份、五粮液、凯利泰、国瓷材料、万华化学、梦网集团、信维通信、千方科技。概况起来是:先进制造、消费、通信、医药等。
每家投资机构和背后的基金经理都有擅长的领域或者行业,在一些细分行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洞见,对某些细分行业有足够的信仰。没有全能型的投资机构,只有聚焦的投资机构。
此外,研究的质量第一、数量第二。只有长时间跟踪和思考,才会对行业和公司有深入的思考,欲速则不达。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核心脉络和关键变量,贯通财务和业务。对于关键点的把握和理解,规律的思考和对比才有深入思考。
研究策略按照价值投资的思路,时间和精力应该用于研究公司、商业和生意实质上。对于PE的投资和研究人员来说,有三大研究的策略重点:
研究策略1:应该研究的公司,树立好公司的模型和标杆
龙头公司代表性的新兴企业昔日龙头细分成长黑马公司
研究策略2:要规避的研究黑洞公司,建立负面清单
差的行业、差的公司、无特点无亮点的公司管理层有问题:作奸犯科、行贿暴露、套路资本机构、造假花式资本运作
研究策略3:代表性的资本事件,寻找关键的事件和利益安排
MBO的案例,比如格力资本+企业合作的案例、撕逼的案例,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是有借鉴意义的优秀企业穿越阶层的研究和分析,复盘优质企业成长企业玩火自焚,企业毁灭史研究,以作负面清单争议类的公司和跟踪,比如瑞幸这种公司大牛机构大笔投资事件
一个人的资源禀赋、时间和能力制约了我们的选择空间,如果能够把一些资金配置在有足够成长的行业和企业中,变相的参与了社会的资金和资源的再分配。
伴随着优质企业的成长,能够获得一部分的收益,这份收益的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增长,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的大需求。
投资投的是社会需求、企业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效率,离开社会需求谈投资是在耍流氓。
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建议不用杠杆不做空、坚守能力圈、风格不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