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是王安石对神童方仲永天赋的描写,古往今来出现过的少年天才数不胜数,但其中如同仲永者甚众,黄艺博便是其中之一。
"五道杠"少年其人在网络环境还没有今时今日这般发达的九年前,曾经有这样一张照片深深冲击了全国网民,那是一个小学生的照片,奇就奇在他的肩上,扛了五道杠,众人见状纷纷称他为"别人家的孩子", 一时之间声名大噪。
"五道杠"少年正是黄艺博,他因自己肩扛五道杠的照片迅速走红,火遍全国,当时他年仅13岁,就读于武汉市滑坡路小学,肩扛五道杠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担任了中国武汉少先队的副总队长。
但是黄艺博如此受到众人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副总队长身份,其人更是小小年纪便多次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湖北省优秀少年"及"武汉十大孝子"等多个荣誉称号,一时之间,国人赞叹纷纷。
根据黄艺博的母亲所说,黄艺博自小便与众不同,在同龄人终日只知玩游戏,看漫画之时,黄艺博却独爱观看新闻联播,养成了看人民日报的习惯,同时会针对时政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许多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连成年人都要甘拜下风。
同时,黄艺博十分热爱学习,尤其对历史政治深感兴趣,他自幼熟读史书,储存知识,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显现出超越同龄人的认知与智慧,后来更是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其文笔也受到许多读者及专业人士的赞赏。
纵观黄艺博的成长,令人称奇的同时,也不免令人感到诧异,为什么小小年纪居然毫无同龄人的天真烂漫,反而像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十足"官迷"?这真的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为?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与担心。
一个优秀的"符号"赞美总会伴随着质疑,很快,网民的质疑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矛头直指黄艺博身为记者的父亲,认为他将儿子当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儿子进行炒作。
毕竟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官本位思想究竟为何会在他身上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实在令人汗颜,也怪不得众人怀疑这就是他的父母炒作出来的一个"少年政客"形象。
黄艺博在其双亲的操作下,成功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符号,为什么只说这是一个符号,因为实际上,除去"少年政客"这一表层形象,我们很难从黄艺博身上发现其他什么值得探究的东西,他就像一只纸老虎,披着一层薄薄的画皮,表象揭开,内里空空荡荡,无物可寻。
"官本位"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为什么自古便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实际上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普通民众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这一条道路来实现阶级的跨越,一旦进入官场,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意味着"光宗耀祖",意味着人生开挂。
但是这种思想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了,现在的公务员,比起传统思想中的"当官就能获得好处",实际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型岗位,是一个为了人民更好生活而存在的岗位。
尽管有很多质疑,但也有许多网民想要知道,黄艺博现在也应该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了,那么这位曾经的"少年政客",究竟现状如何呢?
"仲永"再现,后继无力令人扼腕的是,九年时间过去了,黄艺博至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超过他少年时期所取得成就的迹象。
在高中时期,黄艺博曾经因为自己获得的众多头衔与称号,成功地通过了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得到了破格降分录取的机会。但在高考当年,黄艺博仅考得了477分的成绩,没有达到自主招生考试的录取分数线,这次失利也让他与名校失之交臂。
后来,黄艺博没有选择复读,没有选择再经历一次高考,而是以正常程序填报高考志愿,最终被武汉学院录取,但是这个武汉学院,跟武汉大学可谓天差地别,仅是一所普普通通的民办院校。
也许,黄艺博的父母也是望子成龙,只是用错了方法,朝错误的方向使了太多的力气,做了太多都是无用功。
按说,黄艺博能够通过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的自主招生,实际上也是仰仗了自己少年时取得的荣誉,只是可惜他无法依靠自己以前的光荣来度过一生,无论你之前做了多少努力,在当下如果没有付出的,只想着依靠以前的成就,是绝对行不通的。
成功之道,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在于临门一脚,人们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当成功近在眼前,眼见水到渠成之时,更要咬紧牙关,做自己的东风,成功,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积累与付出,而非他人的塑造和给予。
现在,黄艺博在武汉学院过着低调、普通的大学生生活,很少再见到他在刊物上发表什么深远政见,他的老师、同学甚至不知道他曾经也是全国知名的风云人物。也许,这样平淡踏实的学习生活,才是真正适合他的。
有许多人感叹黄艺博一路走来,便如同王安石笔下所书的仲永一般,最终"泯然众人矣",但是这并非不可预料的,在他少年时期,父母双亲给他灌输的思想与培养的方向都是那么的假大空,不是真才实学,很难真正在社会取得立足之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也许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是追求虚妄,还是真的做到了脚踏实地,毕竟,培养自身的实力,才是持续发展,取得成果的硬道理,否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风吹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