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2日电(王若宇)视觉中国“版权门”发生迄今一年,由图片维权引发的争议仍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近日,多名微博用户称,自己外出时被摄影师偷拍,摄影师将图片放到网上,当其他网站对此类内容抓取后,摄影师将网站告上法院并要求巨额索赔。
法律界人士表示,近年来图片领域“商业维权者”日益增多,如何对待“版权套利”现象,法律界仍未形成一致意见。
以记者获取的多份《民事判决书》为例,上海一家网站仅2019年就被某原告状告十次,要求对该网站对未经授权转载原告摄影作品进行赔偿。上述案件中,原告主张的索赔金额巨大,每组作品在1万元至5万元不等。
知情人士透露,“商业维权者”首先将拍摄的作品放到网上。一些网站通过智能抓取的方式转载上述内容。一段时间后,版权人在全网收集未经许可转载的证据,并诉诸法院。由于涉事网站往往数目较多,仅一件作品在全网的判赔费用就相当可观。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认为,近年来“图片维权”成为了一种商业套利方式,主要争议有四点:一是权利人来源复杂,出现了以此牟利的“中介机构”;二是权利人主张的索赔费用较高,远超出同类作品市场价格;三是图片质量参差不齐,低质量图片维权现象日益突出。四是权利人利用个案中的高赔偿判例,实施大批量商业索赔,引起较大争议。
记者参照了多个国内主流图库的版权使用价格,会员用户每张图片授权价格在15元至75元不等;媒体和广告用途的图片版权售价略高,每张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而反观相关案件中,权利人主张的索赔金额往往高于市场价格20倍以上,对“商业维权者”而言,获利空间十分可观。
针对图片维权案件中的价格认定难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去年下发了《涉图片类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强调对图片市场价值的确定可参考当事人自己或同行企业对同类作品的正常转让交易或许可使用价格,亦可参考相关行业协会提供的交易行情资料和法院通过调研了解到的行情市价。2019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已经开始参照图片市场定价体系。
杨勇建议,在“图片维权”现象已经引发社会争议,并催生出越来越多“商业维权者”的当后,可以参考著作权法中关于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和有偿使用的相关规定,由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考虑出台媒体领域的图片版权授权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制度,以此规范行业行为,在保护版权人权益的同时,对相关领域引发的社会乱象进行纠正,保障图片版权的合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