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月10日,一位科学界的巨星 就此陨落,然而人们却对于这位 科学界的泰斗鲜少了解,现在的人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 华而不实的花花新闻上,难怪古人云:“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我国的著名科学家——李小文是几何光学的创始人,对于世界几何学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这位被足以载入史册中的科学家同时也被称为“布鞋院士”,人们或许并不了解他有多么厉害?他是每天一斤二锅头,遥感科学的泰斗。
李小文:被称为“布鞋院士”,深受诗人爱戴
李小文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书香世家,李小文从小便受到了来自于父母的熏陶。父母自小便告诫李小文:“哪怕成就再大,地位再高,都不能忘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真理。
不能因为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成功便飘飘然起来,要做到不忘初心,谦逊做人的人生信条。
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李小文自上学起便培养出一副不骄不躁,勤俭节约的性格。在上学时,李小文只专注于认真学习,从未与他人有在衣食住行上的攀比之心,哪怕有几位同学嘲笑李小文“是打扮寒酸,只知道学习的书呆子。”李小文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将其放在心上,他对于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句话极为赞同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李小文将全身心投入了学习中,自然不会在意他人嫉恨亦或者是艳羡的目光。
哪怕李小文大学毕业,获得了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李小文依旧没有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反而“色愈恭,礼愈至。”对所有人,不论出身高贵,不论身份低微,李小文对待他们皆是彬彬有礼。
而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李小文在一众院士中格外显眼,皆是因为他的打扮:一成不变的白衬衣、黑裤子,以及永恒不变的布鞋,在一众打扮得相当正式的院士们中如同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因此,李小文常常为同僚和学生们戏称为“布鞋院士。”
但是使得李小文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远远不是他的穿着打扮。在教学方面,李小文颇有魏晋之士的风范,他从不按照一成不变的教案来授予学生们所学的知识,他运用极为洒脱和豪放的教学风格引领后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任意发表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甚至可以直面纠正李小文的错误,而李小文也与世俗的教师截然不同,他并未因学生的打断尴尬万分,亦或者是火冒三丈,反而自得其乐。
在李小文眼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件幸事,能发表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展现了思维的活跃。在课堂外,李小文更是毫无教授的架子与威严,经常与学生们称兄道弟,甚至陪伴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同挥洒汗水。这种平易近人的举动,无疑使得这位“布鞋院士”颇受好评,受到所有学生们的一致爱戴。
李小文才高几何?每天一斤二锅头,遥感科学的泰斗
不仅仅在穿着打扮和待人接物上颇有魏晋风格,虽然李小文没有丝毫的不良作风。但这人异常好酒。
尽管他的学生们早已婉言相劝,甚至有直爽者当面告诫,要他少沾些酒水,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然而李小文只是呵呵一笑,将学生们的话抛在了脑后。
李小文并非贪欲之人,只不过每天一斤二锅头早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尽管李小文天性豁达,但是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总是有十之八九。李小文不愿将这些负面影响强加于他人,便选择了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式来泄愤。正如李白所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小文在酒水中才能暂时忘记尘世中的种种烦恼,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困惑不解的科学难题,没有前途未知的未来生活。仅仅在这短暂的快乐中,李小文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不被社会和他人所桎梏,可以对一切遥不可及的梦想有所期望,甚至可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然而,酒醒了,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空留李小文一人独卧在床,身边还有空空如也的酒瓶。尽管李小文贪杯,但是他从不因酒误事。也正是因为酒水的无形助力,才能使得李小文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在遥感科学的研究上,能匹敌李小文的人才屈指可数,他足以被称为遥感科学界的泰斗。自从大学开始,李小文便投身于遥感科学的研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刻苦研究与攻克。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李小文都埋头于那深奥晦涩的研究资料中苦读,希望能从历史先辈们的记载中得到灵感。这其中的孤独有几人知晓,试想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只能熬夜苦读,挑灯夜战,只为了能为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6年,李小文在遥感科学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有资格被铭刻在青史之上。在这一年,李小文被直接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李小文毫无疑问将中国的遥感科学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巅峰,甚至在当时令世界各国望尘莫及。但即便取得如此荣耀,李小文依旧如往常一般,与学生玩闹,做好自己的“布鞋院士”,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功名利禄,在李小文这位“布鞋院士”眼中不过仅仅是过眼云烟罢了。
我们要吸取李小文院士身上这种——不骄不躁、沉着冷静的特质。待人接物,不能因为对方身份的高低,便区别待人,趋炎附势。遇到挫折,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一切都还未结束,你还正处于青春年少之时,可以重来。获得成功,不要骄傲、不要自满,正如那句古话“骄傲使人落后”。同样,李小文的逝去虽然无法挽回,但是我们可以将目光聚焦于如他一样名垂青史的伟大科学家身上,而不是关心那些华而不实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