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各大品牌都在围着手机屏幕打转,推陈出新的势头愈演愈烈。而在刘海屏、水滴屏和挖孔屏种种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名词,瀑布屏。
和当初 vivo 与 OPPO 尝试用升降结构隐藏前置摄像头的目标一致,瀑布屏也是为了实现「保留手机屏幕的完整性」目标。毕竟,就算前置摄像头被塞进了机身内部,我们的手机正面难免还会有一圈黑色边框,以及边缘凸起的按键。
「点亮屏幕,看到的就只有一块屏幕」,类似说法我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但 vivo NEX 3 正在无限接近这个目标,而「瀑布屏」便是 vivo 在百尺竿头后的更进一步。
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但几乎每一位上手过这款手机的人,都会为这块屏幕所惊艳。
对「一整块屏幕」的视觉感知
和 iPhone 11 Pro Max 这样的平面手机对比你会发现,从正前方观看 NEX 3,你已经看不到边框、音量键等这些元素的存在了,唯一不属于屏幕的部分,只有顶部的额头,以及底部的下巴。
就算是和三星 Galaxy S10 这类采用了曲面屏的手机相比,NEX 3 屏幕左右弯折的幅度也会更大——官方称它的屏幕弯折角度接近 90 度,近乎垂直,等于是将屏幕的边框部分放在了原来的中框区域。
而普通的曲面屏手机往往只会做一个小弧面,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物理中框区域,这点差异从手机侧面就能看出来。
▲ 上方是 NEX 3,下方是 S10
一个误区是,有人可能会觉得,如果瀑布屏把边框去掉了,我们看到的屏幕面积是不是也会往两侧延伸和扩展?
但事实上,当你正视 NEX 3 屏幕时,依旧能在左右两侧看到朦胧的「黑影」——这不是物理边框,而是玻璃因大弧度弯折后出现的正常折射效应,在白色背景下会看得更明显些。
所以,就算瀑布屏尽可能地「填满」了手机的整个正面,我们平时会聚焦的区域仍和其它手机一样,最终还是落在正中央的长方形平面上。
▲ 瀑布屏确实消灭的物理边框,但由于玻璃弯折导致的光学折射,两侧还是会看到朦胧的「黑边」
然而如前文所说,当你注视着 iPhone 11 Pro Max 和三星 Galaxy S10 时,仍无法忽略边框、刘海或挖孔等其它的元素,它们还是会一同映入到你的视野范围。
相比之下,NEX 3 手机的观感就要纯粹得多,这种由一整块屏幕包裹着、又没有其他多余元素的设计,会更容易让你获得视野上的沉浸感和满足感。
尤其是看视频、玩游戏等这类会因显示区域变化而影响体验的使用场景,更会让 NEX 3 进一步发挥出优势。实际使用了几天后,我已经习惯了「视野中只有屏幕」的饱满感觉,再回过头去看带有黑边的设备,多少会觉得这是两个时代下的产物。
然而,手机的体验不单单是由外观决定的,真正落实到日常使用环节,瀑布屏显然要面临更多问题。
「误触」比预想中要少
单手打字时手掌总会碰到边缘字母键导致错字;刷着微博不小心给人点了个赞;明明锁了屏放进口袋的手机,再拿出来时却开着拍照应用。
如果你用过早几年的曲面屏手机,应该或多或少会遇到这些「误触」的情况。
大部分手机「误触」,都出现在单手持机的状态下。比如当亮屏的手机握在你手中,边框会很自然地贴到掌心,而大拇指下方的肌肉会因为边框挤压进一步触及屏幕边缘区域,让系统误以为是手指操作并做出响应。
还有一种则是用大拇指够屏幕远端的内容,虎口区域肌肉也可能会整个贴到屏幕上,从而出现误操作。
大部分平面结构的手机很少会遇到误触问题,是因为肌肉最多只会贴到中框和边框,很少能真正碰到屏幕区域。
但曲面屏手机,以及 NEX 3 这类「瀑布屏」手机,本身边框和中框就非常窄,持机时手掌会更容易触及屏幕,误触事故也就尤为多发。
考虑到电容屏本身的原理,我们无法彻底消灭误触,但在合理调整下,曲面屏也能将误触降至一个被用户所接受的范围内。
▲ 论屏幕两侧的弯曲程度,当年三星 S7 edge 比现在的 S10 要弯得多
一些厂商选择直接改变硬件,比如三星。对比三星 S6、S7 edge 和现在的 S10 手机你就会发现,同样是曲面屏,后者曲面延伸出的屏幕已经比前两者少很多,曲率半径也在不断缩小,这是三星为解决误触做出的平衡。
还有一个是靠误触算法来解决。比如最常见的「口袋防误触模式」,就是结合光线或距离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当手机放到口袋里就会自动关闭屏幕响应,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此外,有的算法还能对触点进行单独判定。对于固定不动的触点,系统就不会做出响应,也可以对屏幕的不同区域做出触控优先级划分。
对 NEX 3 来说,vivo 无疑更倾向于用软件来解决误触问题。我使用屏幕测试软件时也发现,如果你直接用手指去碰两端弯曲的屏幕,是不会被识别为点击操作的,换成一整个手掌贴上去也不会有反应,但变成平面区域均可以被正确识别。
个人猜测,vivo 应该是对 NEX 3 屏幕的左右边缘区域——准确点说是弯曲至中框的屏幕部分,进行了触点屏蔽,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误触现象。
有意思的是,屏蔽左右边缘,并不意味着 NEX 3 只有中间区域的屏幕会有触控响应,如果滑动操作是从中间滑向两端,比如说双指放大图片,期间手指不离开屏幕,就算接近边缘,也不会突然中断。
压感按键还很难取代实体按钮
触控体验的好坏决定了你日常使用手机的顺心程度,对 NEX 3 来说,屏幕误触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是锁屏键、音量键的体验不太理想。
由于瀑布屏覆盖到了中框区域,加上 NEX 3 背部也有一定弧度曲,留给中框的空间并不多。
在如此之窄的中框上,显然做不了实体按键,NEX 3 选择的是「压感按键」的方案——依靠机身内部的线性马达以及压力传感器,只要感应到有对应的按压力度,就能触发按键功能并给予震动反馈。
▲ 中框上的纹路区域就是 NEX 3 的锁屏键,上下两端对应音量增减
而且,这几个按键的触发区域也不在玻璃面板上,而是在金属中框的位置。
问题的核心在于传感器对按压力度的判定。如果数值较小,你平时握着手机可能都会频繁触发反馈;如果数值较大,按压就得花更大的力气。
从我个人使用的情况来看,NEX 3 默认的压力设定显然是偏轻的,所以最开始使用时,我经常会遇到「握稳手机的同时,又触发了音量增减或亮屏」的情况。
尤其是当我几根手指贴在这片区域上时,还有过被判定为「锁屏键+音量键减」同时按压的情况,最终就是手机相册里多了很多张无意义的手机截屏。
所幸,NEX 3 系统提供了压感键的力度设定,我尝试将力度条拉满,误操作的情况明显少了许多,但这种对压感力度的拿捏,还是得花点时间去适应。
实体按键的消失,还涉及到另一个体验问题,那就是「盲操作」的不便。
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有时就算你视线没有落在设备上,也可以靠触觉来判定你所触发的按键功能。比如摸到边框的两个凸起,你肯定知道是哪个是增大音量哪个是减少音量。
此外,实体按键也赋予了我们对手机的方向感,可以通过按键位置来判断左右上下,而不会让你摸着一块光滑的玻璃无所适从。
某种程度上说,NEX 3 还是有考虑到这点的,它在锁屏键的位置设计了一小段螺纹,就算是你大晚上不开灯去摸手机,或是放在口袋里,也能靠纹路的触感找到按键的位置。
但 NEX 3 的音量键和锁屏键隔得太近,所以有时候我想调节音量,总会不小心碰到锁屏键直接将屏幕熄灭,多少还是有些无奈。
操作逻辑上,NEX 3 的音量调节操作和实体按键是完全一致的:单独点按会有很舒服的震动反馈,你也可以一直按着不放实现快速增减音量,但 NEX 3 并不支持滑动屏幕来调节音量,估计也是为了避免误触。
你愿意为瀑布屏买一台新手机吗?
瀑布屏并不是 NEX 3 的唯一卖点,但绝对是用户购机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毕竟,这款手机的其它部分都与一款主流的 Android 旗舰机无异,实际表现也会符合你对旗舰机的预期。
比如高通 855 Plus 芯片,配合最高 12GB 的运存,NEX 3 的性能显然处于目前第一梯队,我还试玩了最主流的几个大型游戏,都可以将画质、帧率选项开到最高档。
在 4500 毫安电池的加持之下,就算是上班摸鱼刷着微博微信,中午来两局吃鸡游戏,也能满足你一整个白天的使用需求,何况还有如虎添翼的 44W 快充。
另外,NEX 3 还是一台 5G 手机,托它的福,我也顺带体验了几天联通 5G。目前广州的联通 5G 已经基本覆盖了主城区,只要不是在地下停车场或地铁内,我手上的 NEX 3 都能搜到 5G 信号。
从体验来看,我对 5G 最直接的感受并不是下载速度有多快,因为它确实也没有比 4G 拉开多大的差距,反而是 5G 网络的稳定性比我预想中要好。比如之前我偶尔会遇到 4G 信号满格却刷不出图片加载不了视频的情况,在 5G 下基本没有出现过。
总得来说,继第一代 NEX 开始将前沿技术以及创新科技摆在首位后,这个系列瞄准的就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手机用户。在各家都能用上的旗舰配置之外,瀑布屏,5G,乃至是背后的软件服务,都是 NEX 3 为这轮竞争所下的赌注。
愿不愿意接受它,就看这块屏幕能不能为你带来足够多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