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钟南山:目前没证据表明新冠肺炎会成为季节性疾

时间:2020-03-16 15:2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核心要点1回顾疫情:从深圳一家6口聚集性病例判断肯定有人传人现象,也从在武汉的学生处获悉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情况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核心要点

1 回顾疫情:从深圳一家6口聚集性病例判断肯定有人传人现象,也从在武汉的学生处获悉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情况,到了湖北以后,进一步追问时,发现在湖北一个大医院出现了医务人员感染。在1月中,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远比当时公开或新闻报道的要严重。

2 防控复盘:如果封城推后5天,全国到3月份后的发病峰值应该是17万。早期的科学防控、预警极为重要,必要的紧急情况下,CDC应该有权力直接向社会发出预警。建议提升CDC地位。

3 重要判断:新冠肺炎成为季节性流行病的证据还不足 。

4传染率、致死率:从传播指数来看,流感的传播指数接近1.5,SARS是2-2.5,新冠肺炎接近3,新冠肺炎的传播率更高。SARS的病死率接近10%,MERS接近30%,如果积极防控,目前新冠观察到数据在1%左右,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要低许多。

5 治疗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国外同行也在跟我们索取诊疗技术方案。我们中国的救治经验对国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院士心声

1通过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广大的社会、公众,能够相信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很尽责任、很有责任感,而且他们是真正献身于这个事业的一群人,他们从来都是白衣天使,从未离开过。

2我觉得这些说出真话的医生,当时他们说的话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要被训诫,我觉得很委屈。

3从本心来讲,更愿意到临床一线管病人,“可学生们不这么想,很多医务人员、我的学生,不允许我进去,嫌我太老了,不合适进去。”

4与学子共勉:对于别人讲的东西,不见得要相信,关键要眼见为实。要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从1月18日开始逆行北上武汉调研开始,或者说从更早的1月16日参加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病例的调研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的2020年春天,异常忙碌。这位83岁的科学家,如同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时一样,一直奋战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

我们曾尝试通过公开的新闻报道,私下的印证、核实,来梳理出钟南山院士1月以来的作息轨迹,结果发现近两个月时间里,包括春节期间在内,他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时间。

医疗救治方案制定中有他,在科研攻关协调中有他,在省内、省际的远程会诊中有他,国际科技合作中也是他。

如同17年前一样,钟南山三个字就意味着顶级流量。一个简短的教人戴口罩的视频,能迅速成为现象级的热搜。每一次有他出席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定是水泄不通,提问环节一再延长,他从来不会拒绝回避。

3月14日上午,周六。钟南山院士在结束一个会议后,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最美逆行者”项目拍摄和采访。他依然如此敏锐、坦荡、风趣。基于亲身经历,他回顾了去武汉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基于家国责任,他详谈为什么希望加强疾控中心(CDC)的地位;基于临床实践,他聊了从第一版到第七版治疗方案的演变;同样基于严格的效果评价,他告诉我们疫苗研发井然有序,未来可期;基于专业判断,他认为还没有证据证明新冠肺炎今后会季节性流行。

坚韧如青松,亦有满腔侠骨柔肠。他曾在全国人民面前眼眶含泪,因为疫情当时仍未控制,目睹着全国医务人员都在武汉前线搏杀,武汉人民在风雨之中坚挺;再一次潸然落泪是为悼念一个好医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他认为李文亮是一个英雄。

中国的疫情正在得到有力控制,全面复工、复产、复学指日可待。钟南山院士也通过南方都市报寄语莘莘学子,不论大、中、小学生:“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第一部分家国情怀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1。 收到在武汉临床一线工作的学生反馈,情况有些不一样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作为一位呼吸疾病专家,您一直都非常关注湖北的情况,在您去1月18日去湖北之前,您有和湖北那边了解过沟通过吗?就是说您了解过湖北当地的情况吗?取得了哪些信息?

钟南山:其实在去湖北之前,我们就通过对广东疑似病例的了解,发现了一些家庭聚集性传播的证据。1月16日,广东省召开紧急协调会议时,我才比较多地知道这个消息。我到了湖北以后,接到很多正在武汉临床一线工作的学生的电话,以及此前参加了国家医疗组的医生的一些看法。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学生们的情绪都比较低落,他们反馈的一些情况,跟我后来听到的不一样。学生们反馈的关键问题就是,湖北的实际情况,远比当时公开或新闻报道的要严重。

已经有很多的迹象表明,这一疾病是有人传人的。我在没有听总结、没有听他们汇报之前,就有了一个很强的印象。

2。 追问出湖北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南都:就是说在您去湖北之前,已经接触了那个深圳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情况?这对您最后的研判有帮助吗?

钟南山:确实,广东最早发现的深圳一家6口先后发病的案例,有5例是去过武汉,可有1例只是和跟他们有接触,但是从来没去过武汉。那么这里面肯定是有人传人的现象。对于我们搞急性传染病的人来说,人传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以前我们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对人感染,能确定是由禽传人。过去是在禽类间传染,现在突然传染人了,病毒出现变异了。

到了湖北以后,我跟学生们详细地了解情况。和当地交流时,我进一步追问时,发现在湖北一个大医院出现了医务人员感染。这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又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当发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要把事实告诉政府,告诉公众。因为一旦出现聚集性人传人的话,病毒的传播会非常快,而且会很快引起广泛传播。疫情会带来社会的动荡、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 更愿意到临床一线管病人,“可学生们‘嫌’我太老了”

南都:您现在还去一线看病人,管理病人吗?

钟南山:跟17年前不一样了,我现在比较少直接进到病房去管理新冠肺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了。好在现在的技术进步,可以让我比较容易通过视频技术直接了解患者的病情。再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医务人员、我的学生,不允许我进去。这个也担心,那个也担心,嫌我太老了(笑),不合适进去。其实本心上,我很乐意和患者打交道。

第二部分 治理建言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1。 提升CDC地位,是为了给全社会争取时间窗

南都:您提出了要加强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并提升其地位。您提这个建议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钟南山:我们知道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后,现在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特别是人跟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这个地球本来是很适合人生存的,可由于人为的很多因素,比如吃野生动物等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动物传染病跨物种传播概率的增加。最近这几十年来出现的新发传染病,80%都是经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包括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三次冠状病毒的传播。

在这个大背景下,其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CDC在西方国家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急性传染病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既然是突发,就会来得很快,发展得更快,就像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

CDC,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收集的技术机构,简单地将信息上报给上级部门,再由上级部门来决定(是否向公众公开)。CDC应该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在紧急的情况下,它甚至有权力能够向公众公布作为预警。有时候,差几天就差很远。强调加强CDC建设,提升CDC地位,正是为了争取这样的时间窗。

2。 CDC应有一定行政权

钟南山:当前我们的CDC,基本上就是一个技术部门,它只负责调查资料,完了以后上报给有关部门。这就非常考验我们有关部门的认识程度,不同的认识程度可能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

举个例子,我们在17年前应对非典问题时,我们发现了一个聚集性的感染后,就比较警惕了。当时广东就向全省发放通知文件,告知公众新发现了一个不明原因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点怎么样,请大家要注意防护,要注意隔离。

再就是2015年上海出现了一家三口同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时,因为有这方面意识,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立即警惕起来。经过认真的监测、分离病毒,结果发现了H7N9感染。而且当时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人传人现象,并没有造成疫情的散播,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这一次也是这样。2019年12月30日,已经有医生发现了一家三口的聚集性发病。这个信号应该引起地方部门、CDC的高度重视。虽然只是发现了这个事情,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但是没给予足够重视,才会出现后来的问题。延缓了对它的控制,造成了疫情的传播。

所以我说CDC应该有一定的行政权,除了资料、信息收集、并在技术上做一些鉴定、研判以外,在紧急的情况下,CDC应该可以向社会直接公布出现的疫情情况,立刻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及时警惕及时预防。

3。 武汉封城若推后5天,全国发病峰值可能有17万

钟南山:我们做了一个病情的预测,基于一个传统的模式,再加上我国的强力干预因素,再使用我们的AI分析系统,在一月底二月初用了10天与真实发生的数字进行对照,并调整模型。在2月份就得出了我国的疾病高峰大概是7万多人发病的结果,远比国外预测的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当时中央在1月23日提出来,武汉要封城,同时全国各地配套做好联防联控,其核心就是:做好自我防护、自我检测、及时诊断、及时隔离。所以疫情在全国湖北以外省份没有出现暴发,哪怕比较多病例的两个省——广东、浙江,也就1000多例,而且以输入性为主。我们也曾经进行了预测,如果类似的封城行动再往前面5天,到现在为止,全国的病例数大概会是2万左右;但是如果再推后5天,全国到3月份后的发病峰值应该是17万。

早期的科学防控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工作谁来做?应该是CDC来做,进行研判、预测。必要的紧急情况下,CDC应该有权力向社会发出预警。

第三部分 权威解读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1。 很多治疗方案是中国临床一线首先提出来的

南都:新冠疫情以来,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您一直有参与我国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从第一版到第七版,有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

钟南山:是的,从第一版开始我就参与了治疗方案的制订。到了第二版以后,我就被要求主持诊疗方法的改进。

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疾病,开始时我们对它的病原学、传播途径都不明确,以为就是飞沫、接触传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包括从粪便、尿液中培养出活病毒后,我们就开始警惕新的、潜在的传播途径可能。

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过程。比如潜伏期多长?发病特征有哪些?如何会加重?以及用什么药物来治疗控制?这些问题都是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们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期间,我们发现了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我们发现了很多早期的病患不一定有发烧,再比如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办法、方案,我们都在不断补充,充实到新版的治疗方案当中。

从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到磷酸氯喹、再生医学领域的干细胞治疗和恢复期血浆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基于临床实践找到的方案,并在甄别后放到了新版本的方案当中。其中很多方案是我们中国临床一线首先提出来的。

此外,在治疗端,我们也添加了采用氢气、氧气混合气体吸入的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能够减少呼吸道阻力,使患者的缺氧情况得到较快改善。

这些基于临床实践的方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在国外同行,也在跟我们索取诊疗的技术方案。我们中国的救治经验对国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新冠肺炎会季节性流行?没有证据

南都:有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可能像流感那样,每年冬春季就出现,您如何看待?

钟南山:现在把新冠肺炎说成是一个常态的,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出现的流行病,我觉得为时过早。这个世纪,已经出现了三次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的非典,2013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就是当下的新冠肺炎,三次都是突然发生的。新冠肺炎会不会变成一个类似流感那样的季节性流行病?目前我看可能性还不大。

新冠跟流感有许多不同,其一就是传染性比流感更强,从传播指数来看,流感的传播指数是接近1.5,SARS是2-2.5,新冠肺炎接近3,新冠肺炎的传播率更高。

而且相较于其他两种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要低许多。SARS的病死率接近10%,MERS接近30%,新冠肺炎,如果积极防控,观察到数据也就在1%左右。

再就是我们目前监测到的资料证据,还不足以让我们产生新冠肺炎会变成季节性疾病的判断,我看现在的证据还不够。新冠肺炎为什么会出现?它会不会跟气候的变化和各种外界的生态条件变化有关?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3。 咽拭子机器人采样会比较安全准确

南都:在科研领域您广泛涉猎,目前在治疗端、预防端,有没有一些提振大家士气的成果?

钟南山:在预防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们,采集患者咽拭子的过程其实相当高危,也比较容易出现假阴性等结果不准的问题。所以研发了咽拭子机器人,能够比较准确地采样。

我们还研发了一些负压、层流的诊疗台,就是发热门诊诊疗台和个人防护的病床。有了这些设备,病人呼出的气体将被较好地收集起来,医生、护士就不会跟病毒直接接触。

在诊断端,我们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在患病3-4天往往会产生IgM抗体的特性,开发了新型的血清检测手段,更为灵敏、高效、准确。

大家关心的疫苗,广东也一直在进行全力研发,进展很快,而且是“几条腿”一起走。有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腺病毒、纳米材料做载体的疫苗。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广东、全国的科研团队都在加紧努力攻关。

当前的疫情已经进入“外防输入”阶段,疫苗的需求会非常大,非常迫切。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持续的时间也会长一些,疫苗制作非常重要。

在治疗端,我们正进行一些严格的对照实验。比如磷酸氯喹的应用,现在初步看起来是有一定效果的。再比如瑞德西韦的应用,也在加速进行临床验证。

如此多方面的广泛研究,让中国的临床医生和17年前比起来有极大的不同。现在,大多数医务人员不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把论文写到世界各个国家,写到了临床实践当中。

4。 重型以上患者的小气管、小气道里的上皮细胞破坏较强

南都:您多次在会诊、方案制定时提出来的加强重症患者小气道的管理,现在的应用效果如何?

钟南山:加强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小气道管理,我们一直在采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结合病理来看,新冠肺炎有和非典同样的典型性病毒肺症状,比如小血管的破坏、坏死、微血栓的形成、上皮脱落,以及间质性纤维化等。我们还注意到重型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小气管、小气道里的上皮细胞破坏比较厉害,容易造成堵塞,再就是包括肺泡、小气道里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这些液体填充,造成后面的治疗非常困难。

发现问题后,我们也提出早期使用大剂量的祛痰剂和抗氧化剂,以及适当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的吸引、冲洗,对一些病人是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

第四部分 国士风范

 1月28日,钟南山在广州接受新华社专访,说到动情处眼眶含泪。 新华社 1月28日,钟南山在广州接受新华社专访,说到动情处眼眶含泪。 新华社

有没有沧海横流,医务人员都在显英雄本色

南都:一直以来,大家认识的是一个专业、坚韧的钟南山院士,但这一次疫情中,我们发现您数次动情落泪。其实您是一个感性的人吗?哪些事情会让你变得感性起来?

钟南山:我想,这个很复杂。第一次(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是我们当时的疫情并没有根本性的控制,疫情依然发展得非常快,当时有忧虑。再加上看到我们前线武汉医务人员的艰辛,很有感触。

第二次(悼念李文亮医生),我觉得这些说出真话的医生,当时他们说的话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要被训诫,我觉得很委屈。

我必须再次重申,我国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从来都是白衣天使,他们从未离开过这个名称,也无从说起让白衣天使精神回归。

我们从来没变,从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从我们医务人员的表现中就看得出来了。有没有沧海横流,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在显英雄本色。

通过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广大的社会、公众,能够相信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很尽责任、很有责任感,他们是真正献身于这个事业的一群人。

第五部分 院士寄语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

1。 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好基本功

南都: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我们会开始慢慢迎来复课。您觉得我们的大、中、小学生群体,在这一次举国的抗疫行动中,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钟南山: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学生们放假的时间比较长,我觉得最关键的不是学到了新冠肺炎这个疾病怎么防治。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精神——中华民族团结抗疫的精神。由于国家的高度组织性,使得我们能够将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为了抗击新冠疫情这一个目标来共同努力。

(这其中大家学到的)是两点,一是解决好小我和大我之间关系的问题,为了控制新冠疫情,使得大家有很多不便,要待在家里,但大家都能自觉地做出牺牲,所以减少了疫情的播散。这个方面,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好地处理了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学会了用科学的精神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新冠肺炎需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科学研究也要有科学知识。如果下一次有其他的事情,或者同学们在其他领域遇到了问题,也要明白,解决问题需要有科技、科研支撑。而科技科研的支撑关键是打好基础。

所以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学习基础,大学生要打好专业基础。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科技攻关。就像这一次,大家经过10年、20年蓄势待发,一旦遇到情况,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创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看见的是最重要的,坚持实践得出的方法

南都:能不能谈一下您的学习、工作经历和故事,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您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钟南山:这个问题,我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非典期间的故事。觉得邓小平同志提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对我们指导、收获很大。

2003年时,我们遇到了一些不实的情况,在非典开始的时候,曾经有关部门认为病原体是一般的衣原体,很容易治疗。但是我们用治疗衣原体的相关方案、方法治疗病人,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我们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事实为依据,提出了不同意见。

我觉得,在求知的过程中,看见的(实践过的)是最重要的。正因为我们坚持自己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能够取得最低的病死率,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损失。

3。 与其相信权威,不如相信实践

南都:对于即将复学的学生群体,您有什么样的寄语?

钟南山:准确地说,我经过了至少七十几年的学习,我关于学习的最大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

而在基本功里,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了语文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我们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领域中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尤为重要。

其次就是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除了学习基本知识,还要有好奇心,经常去考虑一下:这个为什么是这样?或者这个跟事实(本质)有什么出入?

正因为这样,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以及这几次抗击冠状病毒的过程中,我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和敢于提为什么的精神。对于别人讲的东西,不见得要相信,关键要眼见为实。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