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感染者0,黄冈这个两万务工者返乡的镇为什么能

时间:2020-03-03 13:4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年轻村民自发当起自愿者,宣传防疫知识。新华社记者徐海波摄“今天又是0。”22日一早,睡眼惺忪的熊明寿从床上爬起来,赶紧拿起手机查看当
▲年轻村民自发当起自愿者,宣传防疫知识。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摄▲年轻村民自发当起自愿者,宣传防疫知识。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摄

“今天又是0。”

22日一早,睡眼惺忪的熊明寿从床上爬起来,赶紧拿起手机查看当天“疫情速报”。

烫着一头黄发,皮肤晒得黝黑的熊明寿是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木子店镇长岭关村村民。90后的他在江苏苏州干家电安装的活。“再这么坚持几天,我就可以回去上班了。”

黄冈市是湖北省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称为“第二个武汉”。在黄冈市10个县市区中,麻城市的确诊人数始终位列前三。

而在麻城以东40公里的木子店镇,是一个人口大镇,交通要镇,旅游重镇。近7万人口中,从外地返乡人员就达2万人;两条高速和两条国道途经于此,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就这样一个“口子镇”,截至目前,仍未有一例感染新冠肺炎病例。

封路,先行一步

2月20日上午8点,长岭关。天气阴冷还有丝丝冷风。

张振鹏早早吃过早饭来到国道346的一个治安卡点值守。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这已是他每天的全部工作。

“一直到晚上天黑,就是中间回去吃个午饭。”年前回家休年假的现役军人张振鹏说,“我是当兵的,把守卡口我最内行。”

像这样的交通卡口,在木子店镇一共有473个。木子店被称为麻东交通枢纽。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两条国道穿镇而过。便利的交通带来了频繁的人流,也埋下了疫情的隐患。

面对发展迅猛的疫情,1月22日上午,木子店镇紧急召开全镇防控新冠肺炎工作会,要求各村当天完成武汉返乡人员等重点人员摸排。

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

全镇近7万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3万。其中,仅从武汉返乡人员就达5965人,从黄冈返乡人员210人,从麻城市区返乡人员也有1000多人,从江浙广东一带返乡人员11216人。

“立刻封锁道路。”

木子店镇党委书记吕岚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对此类疾病的高传染性仍心有余悸。在1月23日上午紧急召开的党委会上,他提议迅速封锁镇内两个高速公路出口。会议精神通过微信工作群实时转发给全体镇村干部。

“那村道要不要封?”在微信群里,有村干部提出疑问。

“要!”会场上,经过短暂研究,迅速予以回复,“依据村民自治法,根据村民意愿,由村委会实施有应急预案的封路。”

当天下午,木子店镇镇长黎求明就与负责两个高速口管理的湖北省交通厅黄黄管理处木子店管理所,研究了高速封闭限行方案。

24日是大年三十。上午10时许,副镇长梅桂林不是像往年一样,忙着准备家庭团年饭。而是带着镇卫生院医生和邱家垱村村支书来到麻阳高速木子店出口,与等候在此的高速路政人员一起,用路障将高速口封闭,并站岗值守。

当天下午,麻城市发布了“高速公路限制通行”的通知。“幸好我们早行动了一步。”梅桂林说,如果等通知来了再研究部署,最早也只能25日正月初一才能封路了。而武汉、黄冈等地返乡人员大多都会赶在大年三十开车回家过年。

封村,躲过一劫

“周边乡镇还没有封路,如果我们没封村组公路,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乡镇过来。”龙门河村支部书记丁东海说,23日下午就召集了村民代表开会,大家一致同意,迅速封闭通村通组公路。

他们还在第一时间将封路通知传达给了在家村民和在外村民。“村民都很赞成。在外回不了家的村民也很理解。”

让丁家坳村支部书记商兴住惊出一身冷汗的是曾有一名确诊患者造访过他们村。从武汉回来的商旭林1月21日来到丁家坳村看望爷爷奶奶,于第二天返回麻城城区家中。1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幸好我23号就通知他村里已封路,回不来了。”商兴住说,他本想1月25日年初一回来拜年的。如果没有封路,他就会回来各家各户上门拜年,这会造成大面积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像商旭林一样,还有2280名祖籍在木子店而在武汉、黄冈或麻城生活的人未能返乡。“其中的多数人都是因为道路被封回不来,有的还跟村里联系过希望能回来。”黎求明说。

封油,想走田埂也没法

封了村道还有小路。镇村干部在巡逻时发现,虽然路上的汽车少了,摩托车却多了,有的摩托车上3个人挤在一起,非常危险。

在农村,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路封了,他们就从田埂上绕过去,甚至抬过去。

1月27日,木子店镇对镇内3家加油站暂停2家,保留1家营业,并要求其只对疫情防控车辆加油,不对其他车辆特别是摩托车加油。

在此措施下,摩托车串行虽然少了,但仍未杜绝。加油站负责人吐苦水说,“我们只能劝说,人家不听,我们也办法。”

2月1日,木子店镇政府一纸公告贴在加油站上,要求所有加油车辆必须事先取得镇政府的书面证明。

记者在木子店镇看到,无论是宽敞的镇区道路,还是狭窄的乡间小路,都很难见到汽车和摩托车穿行的身影。

“全镇256平方公里,而且以山路居多,没有汽油,他也不敢出门。”吕岚说,一开始并没有想到限制人员流动有这么难,所以才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不断摸索,逐步从严政策的。

米缸见底找代购

2月3日,长岭关村支部书记熊德平接到一个村民的求助电话,“路也封了,超市也关门了,可家里马上没米没菜了。”

农村还愁吃?何况过年,年货都备了那么多。吕岚有点难以相信,让各村摸排发现,米缸见底的村民还真不少。许多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春节只准备了几天的粮食。

2月3日下午,木子店镇政府通知镇区两所大型超市开门营业,但不对个人开放,由各村组织人员为村民代购生活必需品。

“我家要10斤面粉”“我家要5棵大白菜”“我家娃娃的纸尿裤没了,需要买3袋”……这样的消息常常在“细石岭村民群”刷屏,细石岭村2名在家大学生毕金艳、毕海英时刻关注着群消息,将300多户村民的需求一一登记并整理成采购清单,发给第二天负责代购的村干部。她们有时不得不忙到凌晨2点多。

“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意义。”李峰山村女党员占宝珍一边整理物资一边说道,购物都是村里先垫付费用,村民拿到物资再按购物小票的金额将钱转给她。作为离镇区30多公里的边远山村,李峰山村山高路险,物资代购受到许多村民的欢迎。

志愿者,成为重要的防控力量

最近,一段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叮叮当当的破车声,总是萦绕在木子店镇的村湾里。这群开着破旧面包车宣传防疫知识的村民,大多是附近的小商贩。

为首的黄泥坳村村民郑登封告诉记者,看到大家都在抗击疫情,自己总想出把力,于是和5名朋友一拍即合,用各自拉货的面包车组成车队,沿着村塆开动,播放着从网上学来的防疫宣传语,看见哪个村民没戴口罩,就下车当面劝阻。

也有个别村民并不理解他们,甚至有村民喝醉了酒还辱骂,扬言要打他们。“但我们绝不还口,我们是为他好,为大家好,相信大家以后会理解。”

果然,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要求加入进来。有的骑着摩托车要求加入车队,“有些塆里汽车进不去,我们摩托车可以进。”车队的队伍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大。

一纸公告戒了千年风俗

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这句流传千古的谚语,是世世代代木子店人过年场景的写照。

正月初一,孩子们都会在大人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给左邻右舍拜新年,送祝福,还要围着火塘坐在一起,烤着火,吃土吊锅、喝老米酒。

这个千百年延续下来的风俗,在新冠肺炎蔓延之期,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许多在外的木子店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今年这个年不能再拜了。”1月23日一早,吕岚就接到一位在深圳的木子店人的电话,“可是我们年轻人说不拜年,老年人不仅不听,反而还会觉得我们没礼节,说我们在外面搞好了,瞧不起他们。”

这个建议正好与镇政府的计划不谋而合。当天下午,铺天盖地各式各样的“不准拜年”的宣传遍布木子店各村庄。广播村村响、铜锣塆塆敲、公开信户户到。

大年初一一早,镇村干部在各村巡逻时发现,过去人来人往拜年的热闹场景不再了,偶尔见到一两名老人出来拜年也被及时劝返。

“仅靠政府一纸公告是很难叫停这个传承千年的风俗。”吕岚说,许多年轻人都深知疫情的厉害,不仅带头,还主动做村民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白喜事,延办简办

1月25日,大年初一,石磴坳村村委会副主任汪高峰给木子店镇党委委员夏天打来电话,不是拜年。

“他母亲去世了,在这个情况,要不要办葬礼。他也很纠结。”夏天说,以往办这种仪式,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都要来,而且自己塆的每家每户都得来人。“至少是200人的规模,连续办3天。风险可想而知。”

1月26日,木子店镇下发通知,实行红事延办免办、白事简办备案。1月27日,汪高峰母亲出殡仪式上,加上他们兄弟俩,总共也仅有10个戴着口罩的人。

汪高峰带了个好头。1月26日至今,木子店镇共停办简办红白喜事41起。

老支书的“火眼金睛”

从武汉返乡的商胜兵也是每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村里退休的老支书张火华每天都要上门为他量两次体温。

透过窗外,可以看见老支书总在我家附近转悠。“我们年轻人都怕他。”商胜兵说,如果被他发现谁溜出门,“肯定一顿臭骂。”

年前从武汉返乡的石磴坳村村民汪梁,回家后也一直被居家隔离。2月3日,突然开始发烧。村干部将其送至乡镇卫生院检查,镇卫生院拿不准,又转至麻城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临床诊断为胸积液。经过治疗后,汪梁于2月18日出院,近几天体温均为正常。

木子店镇共排查出85名发热病人,但都已逐一排除,“有惊无险”。

同一屋檐下,半月不见面

在上屋榜村,一块“家有武汉返乡人员,不能串门”的红色提示牌格外显眼。这家女主人占妹琳告诉记者,在武汉上班的儿子年前回家后就一直被关在二楼,自己则和丈夫在一楼生活。“饭做好了,我们先吃,吃完进房间,他再下来自己吃饭。”

难得回一趟家的儿子,竟然半个月只见过一次面。占妹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爸爸还责怪我太狠心,吃饭都不让儿子跟我们一起吃。”

1月22日下午,木子店镇各村开始开展全面大摸排,包保干部每家每户上门测量体温,对于武汉、黄州等地返乡人员和年老体弱者每天还得量两次,并对每个人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

“那时上级还没有下发表格,我们就自己设计表格,填报重点人员摸排情况。”负责此项工作的夏天说,对重点人群建立检测体温日报制度,要求他们居家隔离14天,并配备专人予以监管。

打造更严“密封圈”

“我们有信心直到疫情结束时,全镇还保持零感染。”吕岚说,自1月24日封路以来,全镇只有10名从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归来的人员和4名从武汉就医回乡人员。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严格隔离,除此之外,基本没有风险源。

“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吕岚说,他发现,最近有些村民开始放松警惕,不戴口罩溜出家门晒太阳,甚至三五成群聚众聊天。

木子店镇党委已动员在木子店的党员干部和国企事业单位职工主动加入所在村的防疫队伍中,打造更加严实的“密封圈”。同时,请公安干警加大巡逻,劝阻不戴口罩、出门聚集等行为。

终于可以上班了

2月23日上午9点,广东省东莞市一家新能源电池厂内,商小伟从一辆鄂J牌照的汽车来走出,拎着行李奔向宿舍。望着眼前这片仅辞别了一个月的厂房,他突然有种久违的亲切感。

终于可以上班了!

今年40岁的商小伟是木子店镇向明村人。夫妻俩都在这家企业打工。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带着两个小孩。一家人都指望着工厂快点复工,喊他们回来上班。“老板在网上观察到我们乡镇一直是零感染,才敢向政府申请,帮我们办好了返回手续,让我们回去。”

虽然接下来,他们要在宿舍隔离14天,体检合格后才可以上班了。但这比在家里关着强。在家也是关着不准出门。“每天待着心里发慌,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商小伟笑着说,厂里不少因为疫情还不能返工的同事都很羡慕他。

刚一安顿下来,商小伟就开始制定新年的工作计划,夫妻俩今年再努把力,把在城里买的一套房贷款还上。“争取再看一套,早点为孩子们做打算。”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