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条热搜看哭不少网友
“天津医生多次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确诊”
天津市海河医院一名专家级的医生确诊感染。据天津市卫健委官网消息,2020年2月27日0-24时,天津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例。截至27日24时,全市累计确诊病例136例。
第136例患者,男,41岁,为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在海河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诊疗工作,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多次为新冠肺炎患者行气管镜、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有创操作。该患者2月25日出现发热,26日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27日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经市专家组诊断为天津市第136例病例,分型为普通型。目前已在海河医院治疗。初步判定海河医院三名密切接触者已隔离观察,其他密切接触者和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
2月28日,记者从天津市有关渠道获悉,上述第136例患者,即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于洪志。
公开资料显示,天津市海河医院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的一家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医院之一。该院建于抗击“非典”时期,素有“天津小汤山”之称,同时也是该市首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单位。
2月27日,《天津日报》对海河医院投身疫情阻击战的白衣战士们予以报道,其中就提到了于洪志。
报道介绍,于洪志是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负责人,也是天津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呼吸专家组的成员,同时担任海河医院红区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第一突击队队长。身材瘦弱的他,有着顽强的意志。自1月21日进入红区后,他除了给病人治疗,还要做好病区管理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和专家们一起研究患者的病情,写病程记录,收集数据,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为了与死神赛跑,他有时会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还要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每天下来,汗水浸湿衣服,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2月3日,本应从红区轮换出来休整,他却主动要求留下来和新进入红区的同事一起奋战。“作为‘干呼吸’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遇到重大疫情,必须迎难而上,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
作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负责人,于洪志时常要与病毒正面交锋。
《天津日报》就报道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气管插管的患者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吸痰管吸痰不畅。身在海河医院红区、从事危重症治疗多年的于洪志,马上要评估气道情况。他穿上防护服、戴上呼吸保护器和手套,走进了这名病人的隔离负压病房。他要做的操作对于红区医生来讲是危险的──给患者做气管镜检查。这项操作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要将气管镜放入患者的气道,患者呼出的气息和飞沫随时可能扑到医生的面部。
于洪志查看了患者的情况,调好呼吸机参数,给上麻醉药,摆正患者体位,从护士手中接过镜子,小心放入患者气管插管中……十几分钟后,操作结束,患者气道情况一目了然,阻塞的分泌物成功清除。很快,患者呼吸顺畅了。
面对患者,这番操作像在悬崖边行走,然而他精准地完成了。疫情发生后,这样的工作对于洪志来讲,已是家常便饭。在红区内,于洪志的一个班就是24个小时。在这一天一夜之内,他必须绷紧神经,随时准备救治患者。
另据《今晚报》早些时候报道,海河医院是天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定点医院,于洪志是首批进入红区的医生。
于洪志老家在宁河区,本来他准备回老家过年,但面对疫情,他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上了一线。于洪志的爱人也是医生,这几天,他闲下来的时候就跟妻子通过视频互相叮嘱,“都是学医的,彼此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于洪志的女儿正在上初三,他很惦记孩子,但因为防控工作根本顾不上。
于医生的行动
感动了大批网友
来源:澎湃新闻、网友留言
多次抢救新冠肺炎患者 天津一医生确诊感染
在连续多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后,2月27日,天津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41岁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