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央视:以史为鉴 守护和平

时间:2020-02-21 13:0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警报鸣响,集体默哀,敬献花圈,祭奠遇难同胞。和平大

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警报鸣响,集体默哀,敬献花圈,祭奠遇难同胞。和平大钟撞响,和平鸽放飞,告诫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当晚,社会各界人士、国际爱好和平人士也将聚集于此,点燃手中白烛,共同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烛光祭”。

央视新闻当天将同步直播,共同悼念遇难者。不忘国殇,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屠城历史不可忘

1937到2019

82年,历史从未沉寂

他抚摸山河、叩问日月

他浩气凛然告诫每一位中华儿女

不能忘却这一城事——

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在南京进行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剖腹、枭首、枪击、轮奸、焚烧、活埋……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被残害。


1937年胡信佳13岁,亲身经历了日军对南京的轰炸。南京大屠杀发生期间,他亲眼目睹一名中国人被日军残忍杀害,人还没死,满身是血,肠子都露出来了。胡老说:“这个事情千万千万要留给下一代,一定要牢记!”老人已于12月4日去世,享年95岁。随着12月5日91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老人过世,见证那一段黑暗历史的在册幸存者仅剩78人。见证者正在凋零,但这历史怎能忘?不能忘!不敢忘!

今我中华和美

不忘当年山河破碎

今年92岁的刘健芝和84岁的祁恩芝,从1994年南京首次公开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至今,整整26年,他们用手中的相机,一年不落地拍摄重要的相关主题活动,截至目前他们已拍摄近3万张照片。


在刘健芝、祁恩芝夫妻俩的相机镜头中,可以看到:2000年2月27日,南京举行“声援东史郎座谈会”,白发苍苍的东史郎鞠躬致谢;同年8月15日,日本前总理大臣海部俊树来到纪念馆敬献花圈;2004年12月13日,日本友人山内小夜子来到纪念馆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相拥痛哭……

类似刘健芝、祁恩芝夫妻俩的记录者还有许多人,摄影师毛寿皓拍了这样一组照片。

传播历史真相

守护世界和平

12月8日,幸存者后代葛凤瑾(图一左)、史学专家孙宅巍(图二左)来到日本名古屋参加第二场“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集会旨在呼吁更多的日本人关注历史真相。巧合的是,当天也是证言集会组织者之一小野政美(图四左二)的生日,他说:“能够在集会上听到幸存者后代的证言陈述是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作为日本退休教师,一直致力于传播历史真相,他认为真正的和平是人权得到保障,知道历史真相也是人权的一种,应该得到保障。

山内小夜子是日本京都真宗大谷派东本愿寺佛教研究所研究员。77年前,她的祖父是曾参与进攻南京的日本士兵;现在的她,长期致力于日本侵华历史真相的传播,并将两任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告上法庭。

托马斯·拉贝是撰写了《拉贝日记》的约翰·拉贝的孙子,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说,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他还是国际知名妇产科内分泌及生殖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德友好与世界和平,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尾厅有一排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热爱和平的心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牢记历史”“珍爱和平”……9岁的沈同学在留言簿上一笔一画写下了“爱我中华”四个字,她说: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守护神’,守护国家的安全。”

今日之铭记,不为延续家国仇恨,不为放大民族悲怆,而是要以史为鉴,牢记孱弱必遭欺凌的训诫,唤起每一个良善之人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守护,远离战争,为建设和谐世界共同奋斗。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