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学者发学术报告驳纽约时报所谓涉疆“内部文件

时间:2020-02-19 16:5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范凌志刘欣]1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报道称从中国“政界人士”处获得了大约403页“中国政府内部的机密文件”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范凌志 刘欣]1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报道称从中国“政界人士”处获得了大约403页“中国政府内部的机密文件”,其内容涉及所谓一些“内部讲话”和“有关管控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指示和报告”,西方舆论场一片哗然,认为这证明了“中国在用拘押营迫害维吾尔人”。12月3日,《环球时报》记者获悉,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郑亮发表了一篇题为《“泄密文件”与中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学术报告,他表示所谓“内部文件”真实性无从考证,同时,他认为《纽约时报》报道内容无法对所主张的“中国政府‘打压’伊斯兰教、迫害少数民族”等类似说法提供有效证据。

“这些‘文件’的来源尚不明确,真实性无从考证。”郑亮在报告开篇提到,报告仅从学术角度聚焦于《纽约时报》报道的内容本身,“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包括反恐怖主义的实践,经常被外界误解。这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些政策和措施通常以文件语言存在,同时相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文世界里的学术界和各类学术论文当中,因此很难为外界充分理解和传播。”郑亮认为,《纽约时报》报道中的“泄密文件”的内容本身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和研究的文本,并在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层面上给了舆论一次罕见的机会,来集中聚焦和理解中国长期以来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反恐实践。可惜的是,西方媒体的这些报道内容往往是带着偏见的。

新疆是我的故乡,我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从事新疆问题研究已经十余年。”2日,郑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发出后,由于其抓人眼球的炒作,引起自己第一时间的关注,“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没有相关机构对此报道作出有价值的深度分析和研究,而自己作为新闻传播领域从事新疆研究的学者长期以来深切感到,以往西方涉疆话题的舆论场太多喧嚣,哗众取宠之后往往一哄而散,缺乏足够的逻辑和理性,所以我有责任将西方喧嚣的舆论引入更具价值的学术讨论之中。”郑亮教授表示,自己完成这份报告纯粹出于学术兴趣,并没有任何人或机构授意。

《纽约时报》报道中的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桥段”为所谓“中国高层的内部谈话”,郑亮的报告认为,《纽约时报》对所谓“泄密文件”中涉及的“中国高层提出要尊重维族文化和宗教,不要放大维汉矛盾”等内容感到“惊讶”,可能是由于并不了解这些内容本身就是中国政府民族政策一部分。

经过对所谓“泄密文件”文本的分析,郑亮的报告认为,《纽约时报》“泄密文件”报道中关于民族/宗教/反恐/去极端化等方面,并没有什么有违公开信息或有“突破之处”,并没有值得“泄密”之处,更没有超越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内容。报道内容无法对所主张的“中国政府‘打压’伊斯兰教、迫害少数民族”等类似说法提供有效证据。

与学者相对温和的观点不同,18日,针对《纽约时报》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直斥《纽约时报》“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的拙劣手法来炒作所谓的内部文件,污蔑抹黑中国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并反问其“居心何在?”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用一种更抓人眼球的方式包装了一个毫无新意的对新疆的偏见。”郑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它也暴露出西方舆论在涉疆话题中存在的某些矛盾之处,比如他在报告中提到,《纽约时报》报道的2014年这两场袭击分别是乌鲁木齐“430”火车站爆炸案和“301”昆明火车站袭击案。这两场案件时候均被中国公安部门定性为恐怖袭击。“然而《纽约时报》的报道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虽然没有用‘恐怖袭击’这样的定义,但是语言和用词,比如‘激进分子’、‘自杀式炸弹袭击’、‘疯狂砍人’、‘投掷炸弹’以及具体的和令人震惊的伤亡数字,说明该报对新疆在2012年以来面对的由恐怖分子带来的暴力和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是不存在异议的。”

报告引述2019发布的《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提到:“自1990年至2016年底,‘三股势力’在新疆等地共制造了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郑亮认为,“数千起”这一数字虽然模糊,但是了解中国官方传统表态语境的人,都足以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即新疆面临的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已经开始外溢到新疆之外的其他省份,是中国政府各类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逻辑起点之一。

“可惜的是,西方舆论场并不理解这个重要的逻辑起点,这篇报道也体现了西方舆论场对新疆、中国治疆措施以及相关民族宗教和反恐政策与具体措施缺乏基本认知的现状。”郑亮说。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