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ongwang
1月13日,TCL集团发布公告,拟将名称变更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TCL科技”),证券简称变更为“TCL科技”。
公告指出,“公司业务范围已发生实质变化,‘TCL集团’不再适用。”此次更名,“科技”的重要性显著突出,更名背后究竟意在何为?
近日,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接受记者采访,详解TCL集团更名源起,以及背后的产业逻辑。
去年,TCL集团完成重组,剥离了原有的终端业务,拆分为以产业金融和TCL华星为主的两大产业集团。重组之后,TCL科技业务更加聚焦在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的产业布局上,对掌握核心科技的渴望愈加强烈。
目前,重组的积极效果初步显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TCL集团营收为261亿元,同比增长23.94%,净利润为26.43亿元,同比增长69.92%。在显示行业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TCL科技运营效果持续好于同业。
聚焦半导体显示生态链
纵观显示行业发展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显示品牌盘踞中低端市场,高端的终端应用被日韩企业垄断。究其原因,国内的显示产业链中上游制造水平薄弱严重束缚了下游的创新能力发展。
以传统显示的液晶材料为例, 目前核心制造技术和专利主要被德国、日本企业所垄断。高端液晶材料的供应商主要以德国 MERCK、日本CHISSO、DIC三大厂商为主,控制着全球混晶88%的市场份额。
市场期待的柔性显示,其中关键基板材料PI,技术难度较高,核心技术掌握在全球少数企业中。在OLED发展初期,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PI膜市场。我国PI膜产品大都集中在低端的电工级PI膜,而高端的电子级PI膜则依赖进口。
而备受瞩目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OLED,其核心的发光材料几乎被国外企业基本垄断。尽管近几年,国内企业奋起追赶,已经在自主研发上有所突破,但产品质量和产业化规模依然与美日韩差距较大。
国内显示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的强大不仅体现在产业的下游——品牌、市场、渠道和销售能力,在产业的中上游——核心技术能力和基础部件的能力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亟需转身升级。
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曾经在《鹰的重生》一书中表达了对核心技术缺失的忧虑,“中国制造企业过往倚重成本、效率和规模生产的优势,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要打破关键部件过度依赖海外的被动局面,唯有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能力。”
由此,TCL科技决定投资245亿自主建设TCL华星项目。TCL华星处于一个高科技、长周期产业,以当时TCL的体量,投资这个高投入、重技术、长周期的百亿级工业大项目,承担了极高的风险。
“这个产业我们一共累计投资了1800亿,建了6个工厂。其中有4个工厂到去年底为止已经满产。今年开始建第五个工厂,AMOLED的工厂开始上量。明年我们最后一个11代线工厂T7也开始投产。”李东生接受记者采访称。
重视核心材料与设备 发力印刷显示
经过2019年的重组,整个TCL科技集团更加专注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而智能终端则交给另一家公司TCL实业控股打理。
李东生透露,在聚焦主业基础上,围绕科技定位,TCL科技也将会考虑通过投资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开拓新的产业赛道,选择高科技、长周期、资金技术密集、进入门槛高的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比如材料领域。
据了解,TCL科技目前在玻璃材料领域已经有所布局,在设备工艺方面,印刷显示技术成为TCL科技突破的重点。
目前生产OLED的屏幕主要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在具有高精度的同时,也有短期内难以降低的高成本,另外受真空蒸镀机原理的限制,产出的OLED屏幕在形状、尺寸以及材料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限制。
相比较而言,印刷工艺不需要真空环境,设备的生产条件、成本更低,材料利用率更高。此外,受制于印刷技术的柔性屏幕,有望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得以实现。
2014年,TCL集团发起并联合业内企业于底在广州注册成立了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聚合了国内显示产业优势企业、高校和金融机构,建成全球领先的G4.5印刷显示公共研发平台,引入了一批世界一流印刷及柔性显示技术人才,形成了以国际一流院士领头的创新团队,在显示技术领域第一次实现了企业间以资本为纽带形成公共研发开放平台。
在刚刚结束的CES展会上,广东聚华展示了全球首款31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这已经是TCL科技第二次展示喷墨打印技术样机,该样机性能已经达到工业产品的标准。由此可见,TCL科技已经基本完成印刷显示技术积累。
“在新型显示领域,我们要抓住目前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过往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以印刷OLED为契机,达到2022-2023年与三星、LG一起跻身第一阵营,实现新型显示技术的并跑;在印刷OLED的基础上,利用我们在电致发光量子点材料方面的积累和优势,2023-2024年的时间,实现印刷QLED的全球领先。我们要参与到Micro-LED的研发,密切跟踪其发展态势,适时地将其应用到一些细分领域。”TCL科技首席技术官在TCL华星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表达了公司布局新型显示的决心。
目前在OLED等新型显示屏幕上,三星、LG等韩国巨头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TCL以印刷显示为突破口,在该技术领域,李东生认为TCL科技已经与韩国、日本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试图成为第一家实现工业化量产的企业。
跟随、追赶到齐头并进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TCL科技经历了与日韩巨头跟随、追赶到齐头并进的全历程。
“未来,TCL科技在致力于打通完善半导体显示等产业链的同时,还将聚焦在高科技、大投资和长周期领域。推动企业的“二次创业”,开辟新赛道。”李东生在广东省制造强省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的发言中称。
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等未来制造业核心突破方向,TCL科技均有所涉及。这种垂直、纵向布局与三星、LG等韩国巨头非常类似。
显示技术的竞争不仅是一个产品与另一个产品的竞争、一项技术与另一项技术的竞争,更是一个技术生态与另一个技术生态的竞争。
当前,三星、LG等显示巨头纷纷减产,全球面板行业转移深入展开,新型显示技术方兴未艾,TCL高举“技术”旗帜。下一个显示十年,行业格局将如何演变,“科技”的力量如何显现,将是显示行业竞争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