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9日报道(文/唐立辛)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这几天有些得意忘形。
在上周末举行的台湾地区选举中获胜后,蔡当局又开始了新的表演。
一周以来,在公开演讲和接受外媒采访时,蔡英文屡屡发表挑衅言论。1月15日,“反渗透法”在台湾正式实施。
针对民进党当局的张狂表现,国台办7天内三次发声严厉警告。在1月16日的最新谈话中,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再次强调了台当局倒行逆施的后果——
“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落得身败名裂。”
蔡英文妄言“台独”,国台办严厉警告
1月11日以来,马晓光两次就特定台湾事务发表谈话。
先是11日晚,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刚刚确定,马晓光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身份于深夜发表谈话,表示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
在谈话中,他强调了两个“坚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三个“坚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坚决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
他同时提出愿景:“我们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与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国台办网站截图正如马晓光所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正确道路,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推动。但这几天,蔡英文明显在反其道而行之。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月15日刊发的对蔡英文的采访显示,蔡英文不仅妄言“台独”,还大肆渲染“战争的可能性”。
此番出格言论,引发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甚至刊文称,蔡英文吹响了“求战号角”。
针对此次访谈,马晓光16日回应称,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妄图挑战这铁一般的事实,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落得身败名裂。
他警告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不要自我膨胀,误判形势,进一步制造台海紧张动荡,把台湾带向危险的境地。
“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他说。
为什么大陆民间有越来越多的“武统”声音?
1月15日,国台办举行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台湾今年选举结果公布后,马晓光首次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马晓光在回应中13次强调“九二共识”。
他指出,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支持纵容“台独”分裂活动,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挟洋自重,不断抛出充斥“两国论”的分裂言论,肆意攻击大陆,煽动两岸敌意,升高两岸对抗,这是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协商对话中断、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根本原因。
对于“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马晓光直言:“撼山易,撼‘九二共识’难。”
如果加上11日深夜谈话的表述,马晓光7天里已在公开场合14次谈及“九二共识”。
资料图片:马晓光(新华社)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武统”的话题也出现在这次发布会上。有记者指出,蔡英文胜选之后,大陆互联网上主张“武力统一台湾”的声音迅速升高,并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则反问,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应该严肃思考一下,为什么近些年来大陆民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武统”声音?
接着,他继续回应称,“这是被他们的倒行逆施逼出来的。他们应该认真思考,到底要把台湾和两岸关系带向何方”。
事实上,这也是台媒近日在思考和担忧的重要问题。台湾联合新闻网15日喊话蔡英文,要求当局“必须更改过去一贯对北京的政策与态度”,以便降低战争风险。
文章称,两岸交往是否能离开“深水区”,还要看台北方面怎么形塑未来四年的两岸政策。
“台湾地区的一两次选举,不会决定未来”
同样是在1月15日,蔡英文当局做出了新的挑衅之举:签署并公布“反渗透法”。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恶法”,它钳制台湾同胞的自由意志,剥夺台湾同胞进行两岸交流的权利。但马晓光表示,这个“恶法”或许能危害一时,但它阻挡不了两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的人心和大势。
“大势”这个词,发言人当天在发布会上说了三遍。
除了表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之外,还有就是在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强调:“我们看问题要看大势,台湾地区的一两次选举,不会决定未来。”
那么,决定未来的是什么?
马晓光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
这些表态,也显示出大陆有足够信心和能力战胜风险挑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专家张彬告诉小锐,大陆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巨大的经济体量,另外,大陆军事实力的增长也给“台独”势力以有力震慑。
同时,一个中国原则也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这也是遏制“台独”的有力工具,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决定权,都牢牢掌握在大陆这边。
张彬表示,无论台当局采取什么方式推动“台独”,最终下场都一定是毁灭。
“现在是考验台湾地区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