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离农历春节还有12天,杭州迎来久雨初晴后的第一缕阳光,43岁的张超回家了。
在妻子虞慧华的啜泣声中,在同事彭国雏的无声陪伴下,从1500多公里之外的贵州丹寨,历经22个小时,回到杭州滨江的家。
原本按照计划,张超是要坐1月10日上午9:47,从凯里南至杭州东的高铁回家过年的。同样按照计划,过年后,他还要第三次去丹寨,去丹寨兴仁镇,给当地人看病。在当地,他是他们眼中厉害的“杭州张医生”。
张超是突然倒下的。
1月9日,张超突发疾病,三四个小时的抢救没能救回这位认真朴实的扶贫医生。
张超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3岁。
除去医生这个身份,他是一个妻子的丈夫,是一对父母的儿子,是发小的铁哥们,是同事眼中的超哥,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1】三去丹寨,他想多呆些时间
虞慧华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她满脑子都是张超的脸,她和他的最后一面,是通过手机视频。
1月9日傍晚6点多,张超举着手机对着电话那头5岁的女儿说:“在家乖乖等着爸爸,我给你带礼物了。是一套画笔哦。”
张超倒下的消息传到了杭州。
虞慧华觉得一切都不真实。
这个和她相识了多年的男人,在她眼里就是一个普通人,她当年看中他的认真踏实低调,也看中他朴实中的那股子劲。
张超大学毕业就在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医师。
第一次去丹寨是2018年。短短1个月时间,他走访了16个村落,将当地的情况了解个大概。
那里的人太苦了。
张超和虞慧华闲聊时,总是不自觉感慨时间太短。
虞慧华了解他,他是想为那里的人做点什么。
果然,2019年5月,张超第二次去了丹寨。原本是他同事去的,刚好同事儿子面临高考,张超主动提出他去,这第二次是半年。
张超在丹寨很忙。难得的视频通话里,他说的最多的是今天又做了什么手术,救了什么人。
眼看着扶贫支医工作就要结束,全家可以团聚了,张超第三次找虞慧华商量:“我想继续在丹寨,这次估计要一年半时间。”
虞慧华说儿子明年要高考。
儿子在杭二中读高二。他说,爸,你在那边治病救人是不是很充实也很热爱,如果是,你就继续,我能管好我自己。
这个大男孩至今都不知道他当初支持爸爸说出的那些话是不是错了。
他哭了。
2】那一位厉害的“杭州张医生”
张超在丹寨兴仁镇中心卫生院虽然是副院长的职务,但无论谁找他看病,张超从来不拒绝,任何人他都细心讲解和嘱咐。
兴仁村65岁的杨再和记得这个皮肤黑黑的杭州医生。
因为膝关节慢性皮肤溃疡,杨再和长期被疼痛折磨,去了县级医院也没有痊愈。张超知道后,让家属领着老人来卫生院“试试看”。
杨再和在张超这里看了一个多月,基本好了。
对这个杭州来的张医生,老人不知道怎么表达心中的感激,他基本逢人就夸。夸杭州张医生医术高明,更多夸的是,这个医生会每天为老人清创换药,还会时不时和病人聊天。
丹寨兴仁镇中心卫生院临床副院长龙昌伟对这位杭州来的同行很是敬佩。
“是一个能量满满的人。”龙昌伟说,张超来之后,走访了30多个村落。了解了大部分村民的情况之后,张超心中有了数。
“张医生常常跟我说,基层卫生院缺技术,我们卫生院以前碰到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一般不太敢收治。张医生看着着急,他总说,老百姓的就近就医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解决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医疗水平。”
龙昌伟眼看着张超把队伍带起来了。
张超手把手培训年轻医师。“很多我们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理念,他都跟我们讲。有些医师自学,不懂的地方去问他,他都不厌其烦。以前不敢收的病人,我们现在也有底气收了。”
相比其他人称张超为张院长,兴仁镇卫生院的医师陈培江更愿意叫他张老师。
在送张超回杭州的路上,他几次忍不住掉泪。
“我们很多年轻医生都跟张老师学了很多糖尿病和急诊急救方面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有一次我们那里乌地村有个村民,从高楼摔下双下肢骨折,张老师现场教我们,如何先固定双下肢后,再送医院治疗的方法。”陈培江说,张超是一个很拼的人。
张超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档案,分析数据,寻找问题,为了完成重点工作,连续一个月主动放弃了双休。“遇到我们加班,哪怕不是他的事情,他也会留下来指帮我们提。”卫生院副院长李泽梅说。
他把滨江的做法带到了丹寨,又结合当地实际把相邻3-5个村联为一体,组成一个工作组,每个小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村医为组长。他给村医培训,希望尽可能多的把他知道的都教给大家。
“这可能是一个医生的胸怀吧。”李泽梅说。
3】超哥,你什么时候回来
对于认识张超的人来说,生活似乎被摁下了暂停键,张超的突发离世,让时间仿佛静止了。
他在丹寨的那间宿舍里,床上的被子依旧平整地铺着,是他前几天准备回杭州之前铺上的。
房东准备着将房子重新翻修一下,他说,张医生还要回来的。
同在丹寨支教的刘静哭红了眼睛。
她是杭州滨江钱塘实验小学的老师,在丹寨认识的张超。张超是他们口中的“超哥”,只要出了问题,大家想到的都是去找他。“就是他太忙了,我们几个人一个月也就聚个一两回。每次,都是超哥给我们做饭,是那种家的味道。”
虞以鸣是浦沿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负责人,是张超在医院的“大师兄”。他和张超都戴黑框眼镜,留寸头,再加上同样黝黑的皮肤和略圆的脸型,经常被同事笑称二人是“亲兄弟”,也有不少病患常常将二人认错。
以前病人找错的时候,虞以鸣会提醒他们,去隔壁房间找张医生。“今后怎么办,我该怎么跟病人说。”
“他去丹寨,我一点都不意外,他就是这样一个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既是同事又是徒弟的陈恩丰说。
有件事陈恩丰记得清楚。十几年前,张超和他要为一位大腿被钢钉刺穿的病患做取钉手术,当时无法给大腿内部的铁钉定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医生跟随病患一起进入放射室,一边看透视机的画面,一边定位取钉,但是同时,医生却会受到辐射。
想都没想,张超说我来。
“他劝我说,我已经成家了,孩子也有了,我不怕了!”
医生的担当和责任,有一部分是张超教给陈恩丰的。
张超去丹寨的那段日子,还有不少他的老病人牵挂惦记着,经常跑来浦沿卫生服务中心问,张医生什么时候回来。
52岁的潘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她和张超认识快10年了。“张医生技术好,对病人也没架子,态度也好。”潘阿姨回忆,只要病人要联系方式,张超就会给,还都加了微信,有问题随时咨询,就算是休息时间,张超也会“秒回”。10年下来,张超成了潘阿姨一家最信任的人,全家也都成了张超的“粉丝”,从儿子的脂肪肝,到孙儿的小痛小病……张超几乎成了潘阿姨家的“私人医生”。
1月8日晚上,潘阿姨的孙儿因为意外手指被戳破,她在微信里找出张超问他,是否需要去打针。张超还回复了她。
没想到,她再见他,已是阴阳两隔。
“这么好一个人,怎么那么突然就走了……”
潘阿姨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