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燕十三
2020年1月1日下午,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当然,房地产市场始终还没有对于降准有所反应,资本市场便一片欢呼了,无论是银行股、地产股、券商等多个板块,股票都是一致飘红,大家都能想明白。
这一波央行降准,其实“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大”一些,因为,赶在1月1日降准,新年第一天。从三个方面来聊一下:
其一,近十年来,放在新年头一天央行降准,还是第一次,算是一个好兆头。
其二,去年连续三次降准,释放的长短期资金一共约2.68万亿,但效果反响平平。
其三,去年执行LPR,就是落地了“利率双轨制”,等于给房地产戴上紧箍咒。
因此,即便是这一次央行降准0.5%,释放约8000多亿资金量,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更多是心理的暗示,如同偷窥,一丝信息,十分撩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个基础解释,与大家沟通一下:
其一,这一次降准很明确是“全面降准”,而非“定向降准”,是针对全市场的逆周期操作,显然,紧缩资金出口和降低流动性,已经不能刹车经济“L”型走势转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不能只服药不进水,因此,“全面降准”的背后有一种对风险的主动试探。
其二,这一次降准0.5个百分点,并不算多,属于历史平均水平(参照2019年9月6日、10月15日、11月15日,连续三次降准都是这个水准),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如果加上6.45的货币乘数(按照11月发布为准),就可以衍生5.16万亿的广义货币M2。
其三,这一次“全面降准”主要目的是为了帮扶实体经济,对于小微企业增加宽松信贷工具,应对年关前后的“裁员潮”。因为,“六稳”第一个就是“稳就业”,因此,保障就业率是这一次的重要特征。
其实,在元旦前后央行降准也不是第一次,例如在2017年12月29日也发生过,突然之间,央行放大招,市场收获一个万亿元大礼包。
央行公告称,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这种情况被业内称之为,“春节限定版降准”,换而言之,就是银行资金不够,需要释放一些资金出来,满足各行业过年资金需求高峰。
网络上关于央行“全面降准”这一事件分析很多,但对于房地产的影响分析,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矛盾点。
主要在于“全面降准”之后,是否会刺激房企快速摘地,继续走高周转,继而推高楼市回暖?
一种论调称,2020年政府将继续打压房地产信贷融资,在银行贷款、企业发债、房地产信托方面继续围追堵截,不再新增房地产授信,房地产开发逐渐式微。另一种论调称,严控开发商资金的“关卡”已经成为历史,楼市已经度过最困难的阶段,房企融资更容易,接下来就会进入土地市场,买地刺激市场回暖。
此前,12月24日,证券时报对于元旦前后的猜测,在这一次央行降准得到了验证,其中三个观点被广泛引用,可以参照一下。
当然,这些都是对于政策的揣摩与分析,未来究竟如何,还有待验证。但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因为释放货币过多:“已经购房者”还贷成本被“变相降低”了,越买越富;“尚未购房者”买房成本被“变相抬高”了,越等越高。这是每一次降准之后,一个最真实的总结。
此前,我们反复在强调一个观念,站在C端考虑买房,其实就像抗洪,能够通过买房赚的盆满钵溢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也不过是通过买房实现了保值。
总结一下,就是“宽松周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只要是降准对于房地产肯定是好的,但这一次涨潮的时候,是否能够挽救房地产颓靡的局势?
难度很高,因为LPR执行之后,执行“利率双轨制”,等于给房地产戴上紧箍咒,想要刹车,十分灵活!
进群/加微信:xusanda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