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早上,“白鲟灭绝”的噩耗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了解,消息来源于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该论文称,根据专业评估,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那么,长江白鲟为何会灭绝?白鲟有着怎样的科学价值?
记者今天与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取得联系,危博士介绍,去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鲟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白鲟分布极为狭窄,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危起伟介绍,此次白鲟的灭绝意味着鲟形目匙吻白鲟科下唯一的白鲟属彻底消失了。
“对于一个动物的物种来说,没有哪个重要或者不重要,但是它作为一个物种的分类来说,它的价值可能比中华鲟更重要,因为它是一个科一个属的唯一一个物种,白鲟灭绝后,这个属就消失了。”
那么,白鲟为何会灭绝?危起伟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处在长江食物链顶层的旗舰物种,它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但白鲟灭绝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育肥场和产卵场之间的通道切断,食物减少,导致白鲟灭绝。
“我们现在确认的白鲟的产卵场只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发现,其他地方没有,它需要食物来源,长江上游不够它吃,它主要要跑到长江中下游去寻找食物,葛洲坝切断了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的联系,导致它的物种迅速下降。”
事实上,对于长江的生态,政府部门也已经下定决心作出整改。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危其伟表示,除了白鲟,长江里还有其他正处于灭绝边缘的物种,长江禁渔十年,许多鱼类得以有二到三代的繁衍,种群数量能够显著增加。
“十年休渔对长江现存的没有灭绝的这些种类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措施。休渔是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最大的措施。”
记者:李爽 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