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谈成就、说愿景、明形势,让人既生发强烈的自豪感,也涌动深沉的使命感,更激发出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新故相推,岁月无声。对于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在发展路上需要只争朝夕,方能不负韶华——何况,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一个特别的历史节点上。
习近平说过,“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教训不胜枚举。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我们走对了路,融入了世界潮流,就在于认准了目标,铆足劲头干。
如果把发展比作一场赛跑,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发达国家不可能等着我们。如果我们小富即安,有点成就就忘乎所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仅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大,还可能出现发展迷失而陷入困境。只争朝夕,才有可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只争朝夕,发展壮大,才能更有“存在感”;只争朝夕,才能尽快补上短板、打牢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新年讲话中说,世界正“在不确定和不稳定中”进入2020年。也许,不确定和不稳定正成为世界的常态,但是,“不管风吹雨打”,只要我们的国家不慌乱,在既定目标上蹄疾步稳地前行,就能带给国民更多的安全感和稳定预期。
只争朝夕,正是要蹄疾步稳。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思想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干事创业需要“闯”和“冒”,改革开放需要“闯”和“冒”,今天更需要实现突破,迈出更大的步伐,也需要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只争朝夕,不等于萝卜快了不洗泥、捡到筐里都是菜,更不等于只要效率不要效果。不顾实际成效,不会有新局面。真正的只争朝夕,当要讲规律,讲科学,以新理念为遵循,以高质量为旨归。
国家奔腾向前,终究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在只争朝夕的行进中,在塑造着自身的风貌,也在涵养着国民气质,以及全方位地改变着国民的生活。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将惠及多少万人口?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又将给多少人带来便利?
新年前夕,还有则消息让人心头一暖——2019年12月31日上午,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通村硬化路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基本满足老百姓客货运输需求,标志着四川提前一年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兜底性目标。同时,这也标志着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对外通道打通。这样的新闻,总能让人感慨,这是发展的力量,也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国家发展的意义最终需要通过国民的感受体现出来。
而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人生行路,同样需要只争朝夕。人们常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看似“鸡汤”,实则道出了奋斗的意义,赶超的价值。
支撑大国行进的力量,来自朴实无华的大众,来自只争朝夕的国民,来自呕心沥血的奋斗者。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中国风采、中国力量不同凡响,的的确确“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
而从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中,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国与人的关系,读懂了国家的价值坐标,读懂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位置。一个国家的行进路线、发展逻辑、运转规律,都是可以把握的,要什么、追求什么,为了目标该怎么努力,都应清晰明确。
惟有如此,才会坚定而从容,而不会躁动而盲进。在清晰的路径下,只争朝夕,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