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真的来了。2020,一个极具科幻味、未来感的年份。
我们对它赋予了太多期待,不少文艺作品中对于“未来”的想象极限,便是2020年。
这一年,《红火星》中人类已经登陆火星,《史前星球之旅》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我,机器人》中商业机器人已开始从事家庭保姆等职业,《银翼杀手》中汽车已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飞行。
不过,现实世界并没有呈现出这些“赛博朋克”的样子。乍一想,这让人有点失落。“未来”二字,似乎依然遥不可及。
但其实,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拥抱了未来。区块链、大数据、5G、人工智能……这些隐隐摸到了未来边缘的新词,都已经先2020一步靠近了我们,让曾经的异想天开,变成生活中的日常。
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也在拥抱未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一年来,悠扬的三拍子旋律始终萦绕耳边;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东风快递”“原木运输车”,让多少人心潮澎湃。我们看到了月球背面、发放了5G商用牌照、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这些都让飘忽不定的未来感,变成了荣誉感和安全感。
在上海,西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初现雏形,东南角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起步即冲刺”,“魔都”两翼齐飞、魅力四射,用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垃圾分类、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店小二”……愈发精细化和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水平,让引人迷茫的未来感,变成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而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要全面施工,“五个中心”要不同程度地交账。这一年,整个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也要顺利收官。目标的达成、承诺的兑现、官子的着点,都是要在历史长河中“消除不确定性”。
时间是很玄妙的,是一个不断从无限可能坍缩为唯一现实的过程。未来真的是无限的吗?不,真正的未来只有一种,这种唯一的未来以何种方式呈现,全看我们如何奋斗、如何创造。
所有的“未来”,在成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过去”之前,都是尚不确定的“现在”。时代巨浪滚滚向前,站在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不得不感叹:此刻当下,正需站立;唯有奋斗,才是真理。
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当下的奋斗,谁也不好说。但可以确定,未来应该不是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面对艰险挫折,我们也无需发出李佳琦式的“Oh My God”——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吧,只有这样,才能让薛定谔式的现在,朝着我们希望的未来方向去演进。
我们每一天的奋斗、每一时的思考、每一分的突破、每一秒的创新,决定着我们唯一的未来。国家如此,城市如此,具体的每一个个体,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具有无限可能的,是现在。
今天,我们无需感怀“2020年到1990年的距离,竟然是1990年到1960年的距离”;也无需感怀“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以前90后是年轻活泼,以后90后是老当益壮”;更无需感怀“好像2010年还没过去多久,2020年就来了”。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朋友。辞旧才能迎新,过度怀旧会影响我们眺望远方的视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岁月那么长,我们也想去未来看看。《士兵突击》里的团长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差两个字,就是做到。之于前人往事,我们已是未来;要想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去更好的未来看看,就要用双手去开创新的时代。
只需记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让我们嘴角上扬,右手画一道彩虹,说一句:你好,2020!你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