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难堪吧。”她垂下眼帘,不想看镜头。
每年弟弟的同学会,她都要忍受其他家长异样的眼光。
他们问她:为什么你们家长没来呀?你今年多少岁啊?你看起来还是个学生吧?
那时的她,就像被围观的异类。
是的,她今年才14岁。
4年前,他们父亲出车祸去世,后来母亲改嫁了。现在两人和姑姑一家一起生活。姑姑在菜市场做点小生意为生,平时忙碌走不开,弟弟的家长会都是她去。
新闻一出,网友们沸腾了。很多人留言夸姐姐和姑姑。
“姑姑真好,姐姐也超好。”“有个好姑姑。”
“姐姐弟弟都这么懂事,看得我心疼。”
“姐姐表现出的成熟稳重真不是同龄人该有的样子。看着心疼,却也庆幸她眼里的坚韧与顽强。”
姑姑本无义务,却接纳了她们,负起了抚养她们的责任。虽然日子不易,姑姑要早出晚归,但只要家里还有顶梁柱在,家就不至于散。而姐姐小小年纪,就有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懂事,给弟弟辅导功课,照顾弟弟,肩负起了父母的职责。
2、
也有人为她鸣不平,责怪妈妈。
“她妈妈也真的挺心狠”
“好心酸,希望母亲百忙之中也要尽一位母亲应尽的责任。”
对此,许多理性的网友都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不可断章取义,可能是带不走她们。”
对于母亲,女孩倩倩在视频里并没有提及,我们也不知道故事的全貌。她可能有苦衷,可能有无奈,可能有各种理由。我们客观一些,就像网友说的:“没有母亲的采访实情,不做评价。”
3、不管她们的妈妈为了什么离开她们,事已至此。重要的是姐弟俩的未来。
采访视频里,姐姐一直在笑,是个很乐观的女孩子。
提及身世时,她也只是说:“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大苦难。而当其他家长问及她为什么来家长会时,她才感到难堪和难受。
苦难打不倒她,异样的眼光才让她加倍痛苦。每一次提问,都是揭一次伤疤;每一道异样的眼光,都在提醒她的不幸。
小说《人性的枷锁》里的男主菲利普,左脚天生跛足,本来就自卑。他的同学却总是嘻嘻哈哈地学他走路的样子,故意在他面前一瘸一拐,甚至还掀开他的毯子,让他残疾的腿暴露在众人眼中。
孩子何其无辜。
这本不是他的错,人们却还雪上加霜,把他的伤口再次撕开,让他一遍又一遍地陷入痛苦,难以痊愈。这样是不是太过残忍?
不幸的人,他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同情与怜悯,而是理解与尊重。不揭人伤疤,就是最起码的尊重。
4、
别人都说姐姐懂事,我却宁愿她只拥有同龄人的活泼。她太早来到了成年人的世界。
孩子都很敏感,别人轻飘飘的一句话就会给她幼小的心灵播下一颗种子,扎根下去,长成参天大树。
我记得在网上看过很暖心的一段对话。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知道了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很苦恼,跑去问经常和他玩的一个小姐姐:
“他们说我是领养的。领养,是什么意思?”
小姐姐告诉他:“领养的意思就是你不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是在妈妈心里长大的。”
小朋友听完不再皱着眉头,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多么有哲理的一段话!小姐姐用自己的温柔给他的生命底色画上了温暖。
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姐姐倩倩”,希望你不要过分好奇。
如果她愿意说,你就听。如果她沉默,你就送给她一颗糖。
少一分口无遮拦,多一分理解尊重。
记住,刨根问底不是善意,不揭伤疤才是尊重。如果你做不到锦上添花,也千万别雪上加霜。
我曾经很喜欢的作家安妮宝贝说:“有些事情,不知道的人是快乐的,知道却假装不知道的人是幸福的。”
对此,我想说: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