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围绕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介绍纠正截留克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问题、纠正截留克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问题等五方面问题整治进展情况。其中,涉及寄宿生生活补助,共排查出发放不及时、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62起,涉及资金1.29亿元;营养膳食补助资金问题共排查出37起,涉及河北、河南等8省区,共计金额1.74亿元。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是国家惠民政策与民生工程,一个关系到农村贫困学生“住好”,一个关系到“吃好”;一头连着农村教育公平,一头连着基层教育质量。在这两个方面动歪主意、搞变通,无异于“鹭鸶腿上劈精肉”,伤及国家财政补助的严肃性,也有损教育良心。
从通报的整治情况看,两项补助被截留克扣的总量都以亿计,且涉及全国多个省份,说明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不容小视。这次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更应该成为建立预防截留克扣长效机制的一个契机。
就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所查出的问题而言,既有拨付、发放不及时的问题,也有虚报套取、挤占挪用、未做到应助尽助等问题。也就是说,从资金发放到具体使用的全链条,都可能出现被扭曲的现象。而从各地情况来看,在发放形式上“出岔子”的可能性尤为突出。
关于对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源于我国自2015年开始的“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新机制对发放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不过,至于补助发放方式,并没有做出具体限定。只是教育部在回答相关网友提问时,如此表述:发放形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直接把钱打在学生的饭卡上,有的按月发放现金给学生,有的通过其他方式。
“因地制宜”可能是为地方发放补助留足自我决策空间,但恰恰是这种善意,有可能被异化为截留、克扣补助的动机。一些地方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补助的克扣、截留。那么,关于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问题,其实顶层设计不妨明确规定各地将补助按人头打到学生饭卡或银行卡,从源头切断相关层级、部门上下其手的空间。
实际上,关于营养餐补助发放方式,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就指出,实行学校食堂(伙房)供餐的,由学校将专项资金直接存入受助学生不能变现和用于其他消费的个人就餐卡、发放餐券或直接提供就餐,并经学生本人或家长签字确认。
这种精准发放的方式,就可以减少补助下发过程中被雁过拔毛的风险。当然,此次一些地方营养餐补贴发放也被查出克扣、截留的情况,这属于执行变味,也表明,营养餐补助要想真正惠及贫困学生,还依赖于各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水平全方位、全链条的提升。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教育部门也多次重申,“要确保国家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这次专项整治是对相关存量问题的摸底和清理,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不妨查漏补缺,优化补助发放方式,真正使得国家教育补助一分不差地落到孩子手中。
()